在瑜伽習練中,我們經常會做很多類型的前屈或前彎,通常這些前屈體式對身體都有很多好處,而且大多數的前屈體式都是比較安全的。但有些前屈體式會比較深,比如Pashimottanasana,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練習原則和掌握前屈中身體的運作模式,特別是脊柱的運動的情況對有效和安全的練習就非常重要。 我們計劃在這個訂閱號上用3講來幫助大家更好地熟悉不同的前屈體式,以及如何正確地練習各種前屈體式。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前屈的主要類型,以及它們對身體的不同部位的拉伸;從而幫助我們在練習前屈體式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體式,并且避免不必要的身體傷害。
前屈體式意味著脊柱和大腿之間的角度變小,就是每當你把胸口去靠近大腿,或者反過來大腿去靠近胸口時,你做的就是前屈體式。我們先來把前屈體式根據前屈折疊的深度分成3組 (見下圖)
不論前屈的深度如何,這些前屈體式都主要帶來了背部身體結構的拉伸 (見下圖)。有一點大家要注意,就是整個這個背部的身體結構都是由筋膜鏈接在一起的。因為整個的背部結構都是相互關聯的,不同的肌肉群雖然相互獨立,但被筋膜綁在一起,所以一處受力處處受力,在下面的圖中,你可以看到一塊陰影,這個陰影區(qū)間就是人在前屈體式中后背結構被拉伸到的主要區(qū)間。因為這片區(qū)域不是解剖學的單元所以沒有學術的名字,路路姑且叫這片區(qū)域后背區(qū)。
上面說的這個后背區(qū)對于人體后背的表層結構起到連接和保護的作用,在身體直立的情況下提供對身體的支持。在后彎體式中,這個區(qū)還幫助創(chuàng)造脊柱的延伸。如果在這個區(qū)域的肌肉不夠發(fā)達,人就會看起來有點弓背。如果這個區(qū)域的肌肉過于發(fā)達,人就會看上去背有些后仰。前屈體式的主要作用就是拉伸這個后背區(qū),放松和拉伸整個這個部分或者其中特定的一個區(qū)域的肌肉和筋膜
如果我們選擇拉伸背部的不同位置,那么背部腰椎區(qū)域部應該最值得成為拉伸的重點,因為腰部往往是人體承重的最主要部位,對于脊柱的支持和把脊柱和跨部骨骼結構連接在一起最為重要。但是我們也會用前屈體式來拉伸上背部,或者是大腿和小腿后側肌肉群。因此我們要熟悉各種前屈和它們對身體不同部位的作用。
下面我們就把前屈體式分成四組,看看它們對身體分別的拉伸作用是什么?
第二組:對整個后背區(qū)有強烈地拉伸作用,不僅是后腰部,而且還拉伸上背部(特別是在用手抓腳協(xié)助的情況下),并且拉伸到大腿和小腿后側肌肉群。這組里腿分開的體式拉伸涉及到大腿內側肌肉;如果在這些體式中繃腳,則會對小腿后肌肉拉伸更為明顯。第三組:分別拉伸身體兩側的后背區(qū), 在不對稱結構的有針對性練習時特別有用。第四組:鍛煉背部和腰部的力量,如果抬起一只手或抬起雙手,體式更深則鍛煉效果更為明顯掌握了不同體式對身體不同部位的作用就像打開了一扇新的門,我們可以更好地安排練習和教學,讓體式成為我們更好習練和身體愈療的工具。下一講(計劃推送時間2015年9月24日)我們介紹一些前屈練習的技巧,尤其是如何避免對脊柱的擠壓。還要跟大家一起觀察一下很多童鞋經常在前屈練習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習慣。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安全練習前屈體式。關注此號,回來看推送的下一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