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門架的兩側掛好手環(huán),兩腳分開站立,寬度與肩部的寬度一致。站在龍門架的中間,腰部往前傾45°,膝蓋要微微的彎曲。
雙手持環(huán),手肘微微彎曲,手臂朝身體下方伸展(注意手掌要保持相對)。
坐上劃船器,將腳放在平臺上或橫木上,確保你的膝蓋略彎,不要鎖死。
向前傾斜,背部和V型把手呈自然平行位置。雙臂伸直,向后拉,直至身軀和腿部成90度。背部應該略彎,挺胸。抓握前方把手時應感覺到背闊肌的良好伸展。這是動作的起始位置。
身軀保持固定,將把手向身體拉動,夾緊手臂直至碰到腹部。此時應感到背部肌肉收縮十分緊密。保持這樣的收縮姿勢一秒鐘,緩慢地還原為起始位置。
雙手間的距離保持與肩同寬或者微小于肩寬。將杠鈴向上抬起至胸部髙度,注意,主要發(fā)力部位在于兩側的三角肌。
當動作進行至最高位置時,稍做停頓,然后將杠鈴下移至初始位置。
調整座位高度,使把手與你的肩在同一高度,雙臂保持微彎狀態(tài),注意雙臂不要打開過度(打開到背平面就可以了),以免傷到肩關節(jié),重量不要太重,內收時停頓3秒,充分擠壓胸大肌。
使用啞鈴要雙手緊握,特別是食指可以穩(wěn)定啞鈴,讓它不搖晃。胸大肌在伸展時吸氣,手肘呈微彎,并向固定軌道般做展開。
恢復至起始動作時吐氣,利用胸大?。岸^肌、手肘輔助)使力,將啞鈴往上夾,慢慢將手肘打直。
準備動作時,轉動手腕,讓你的掌心面對于你,手指挨在一起。
起始動作準備完畢后,開始緩慢的讓手臂下降至你的身體兩側,手臂保持伸直的狀態(tài),同時轉動手腕,讓掌心再次彼此相對。
然后逆轉這個動作,讓啞鈴回到起始位置,同時轉動手腕,讓指頭再次挨擠在一起。
在龍門架的兩側掛好手環(huán),兩腳分開站立,寬度與肩部的寬度一致。站在龍門架的中間,腰部往前傾45°,膝蓋要微微的彎曲。
雙手持環(huán),手肘微微彎曲,手臂朝身體上方方伸展(注意手掌要保持相對)。
把高位下拉的橫桿拉到自己的下巴處即可,上升階段中,手臂自然伸直即可,肘關節(jié)不要超伸鎖死。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肩關節(jié)要保持外展,不要內收。
當你在最高點充分伸展你的雙臂時,要保持你的軀干豎直和背部的微拱。
在整個過程中都要保持挺胸和繃緊;這會集中更多的壓力在你的下背闊肌上。
將你的雙肘盡可能地向下和向后拉拽,直到橫桿接觸到你的上胸大肌為止。
仰臥斜板上,兩手握啞鈴置于肩的正上方,雙腳平放地面,脊背挺直貼靠斜板,腹肌收緊。
兩肘彎曲,握住啞鈴,拳眼相對,手心朝腿部的方向,啞鈴的軸線位于乳頭上方,抵住胸部。
向上推起,兩肘內收,夾肘的同時夾胸。啞鈴向上的同時略向前偏,呈拋物線的運動軌跡。
兩臂伸直時,啞鈴重心接近處于肩關節(jié)的支撐點上。使兩直臂向兩側張開,兩臂慢慢彎屈,啞鈴垂直落下,下降至最低處時,即做上推動作。
將平凳調到最高的位置,坐在平登上以后,雙腳自然打開,雙腿穩(wěn)定住身體,臀部盡量向靠背上貼緊,腰部收緊不要貼住靠背,收腹挺胸。
雙手握住啞鈴中間的位置,從身體兩側舉起,保持在大臂和小臂的夾角為90度,手心朝向正前方,此時的動作為準備姿勢。
然后深吸氣將啞鈴分別從身體的兩側推起,拳眼相對,相交于頭的正上方,但是不要將啞鈴彼此觸碰到,下落時吸氣,反復進行練習。
龍門架滑輪調高位,雙手各握一頭,兩肘夾緊身體,收縮肱三頭肌使繩索下壓至兩臂向下完全伸直。
然后,慢慢返回起始位算完成一次。下壓時呼氣,還原時吸氣。
仰臥在凳子上,讓頭部剛好位于凳子的末端之外,雙膝彎曲,腳部平放在凳子上,反握曲柄杠鈴,雙手間距大約25厘米(窄距),放在腦后。
將杠鈴向上舉起,直到手臂鎖定。保持肘部不動,有控制的下放重量,直到起始位置。
這個動作建議俯臥在斜板上,雙手垂直地面放于身體兩側!
肩部微微外旋,豎起大拇指,抬起你的雙臂向上同時擠壓你的肩胛骨一起努力,打開手臂像后外展直到形成一個T形。上臂和軀干接近90度角。保持手臂伸直,頂峰收縮3秒。
呼氣并張開雙臂,但不變動肘部的角度,然后吸氣并收回雙臂回到起始位置,如此向上抬起,在上方的動作肩、肘與手腕形成一條單一的直線,且小拇指的位置要高于大拇指的位置。
盡量少扭動軀干,慣性將大幅減少訓練的效率,請不要將手完全放下,也不能過于晃動身體,否則你將感受不到三角肌被鍛煉到,吸氣時平穩(wěn)放下,向上時呼氣。
隨著肩肘的動勢,向側揮腕做大幅度舉起。肩肘腕三關節(jié)要伸中有縮,直中有曲,放中有收,發(fā)勁含蘊。
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思想要集中在目標收縮的肌肉群上不要借力。開臂時吸氣,合臂時呼氣。
提起和放下過程中,使肘部和腕部始終稍微彎屈,對三角肌的收縮更為有效。
側平舉一般要求直臂,但稍微彎曲肘部甚至屈臂,對于沖擊大重量時可避免通過關節(jié)運動來借力,起到保護肘關節(jié)的作用。
起始位置:俯身伸髖,雙手握住杠鈴稍微寬于肩寬,膝蓋彎曲身體微微前傾,軀干和地面約成70度左右,如此背闊肌會運動的更劇烈一些,手臂伸直腰部彎曲。
先勻稱吸氣,然后俯身抓緊杠鈴至腹部下部,呼氣,肘部和肩部都盡力向后拉并帶動肩胛骨,收縮背闊肌,吸氣并慢慢收回到起始位置。
讓髖關節(jié)主導(屈伸)。強調身體在髖關節(jié)活動的過程中,核心肌群等長收縮來努力保持腰椎的穩(wěn)定中立,不要出現屈伸的狀況(不產生動作)。
俯在長凳上、卡住的高度在髖部下方!然后屈髖俯身,下落的過程中保持軀干穩(wěn)定脊椎中立。
去感受臀部和腿后側有一股張力和拉扯感越來越強,然后收縮臀部把張力收回來,順勢夾緊臀部!然后回到起始位置。
抬頭挺胸,腰背平直 ,動作速度保持平穩(wěn),膝蓋不要超過腳尖 ,身體垂直下坐,后腿膝蓋盡量不要著地
用你的腳趾站在仰姿提踵訓練器的踏板上面,腳后跟懸空。
伸直雙腿,舉起重量。然后向上盡可能地放下腳后跟,感覺到你的小腿肌肉已經拉伸到了最大程度。
將大腿放置在墊板下,約膝蓋以上8公分處,保持在這個位置。
盡可能高的抬起你的腳趾,擠壓小腿肌肉。在1秒鐘的收縮之后,慢慢回到起始姿勢。
用你的腳趾站在站姿提踵訓練器的踏板上面,腳后跟懸空。把肩膀放在墊板下面,伸直雙腿,舉起重量。
然后向地面方向盡可能低地放下腳后跟,感覺到你的小腿肌肉已經拉伸到了最大程度。
在整個動作中保持膝蓋略微彎曲,使得你的小腿下部也能和上部一樣得到鍛煉。
俯臥在一個腿彎舉器上,你的膝蓋正好剛剛超過俯臥板的末端。調整阻力滾墊以使你的腳踝后面正好卡在滾墊下。抓住手柄并深吸氣。
保持你的軀干平直,收縮你的股二頭肌來使?jié)L墊朝你的臀部運動,當動作到達中點時,開始呼氣。
在動作的頂端,努力擠壓你的股二頭肌,然后慢慢反向返回至初始位置。
動作開始于杠鈴置于地面,雙手握住杠鈴,小腿盡量的垂直地面,盡可能減少膝蓋彎曲的角度,但同樣不必鎖死關節(jié)。臀部抬高,讓肩部和臀部在一條直線,上半身努力平行于地面。
收縮身體后側鏈肌肉,將杠鈴向上拉起,注意,全程保持腰部的平直,這樣才不會傷到腰部。
練習者兩腳開立,可以選擇與肩同寬或寬與肩的站姿,挺胸收緊腰腹部,雙手握住杠鈴放與頸后
收緊腰腹部,膝蓋慢慢彎曲,讓人體重心下降至膝蓋成90度角或者小于90度角,然后稍停,再集中腿部和臀部肌肉的力量,快速還原到起始位置。
坐在腿屈伸機上,腰背靠緊靠板,兩手握扶把,兩腿屈膝下垂,雙腳勾住橫杠。
股四頭肌收縮用力伸小腿舉起重量,在最高點時充分收縮股四頭肌,稍停。然后慢慢下放重量,至最低點前接著做下次動作。
起始動作,俯臥在俯臥腿彎舉器上,使膝蓋超過俯臥板尾端,將腳踝后部放在滾墊下,雙手抓住手把。
開始時利用股二頭肌力量將滾墊滾值臀部停頓2秒,后慢慢的還原至起始動作。
呼吸方式,在開始用力前吸氣,還原起始動作時吐氣。
雙膝跪地,大小腿保持90°,腳背貼地;雙手抓握繩索末端,大臂貼于耳側。
吐氣,腰背向上慢慢拱起,腹部完全卷起收縮,肘部盡量去觸碰地面;吸氣再緩緩把軀干伸展開來。
整個過程,骨盆包括下半身保持穩(wěn)定不動,手臂不需要握太緊避免發(fā)力過多,后背拱起越高腹部收縮會越好。
這個動作應該大家都熟悉,就不細說了,強調一點就是不要雙手抱頭。
坐在健身凳邊緣,兩手撐握在臀部后健身凳邊緣,上體稍后仰約30o左右,兩腿略屈并前下伸。
用腹肌的力量屈膝上舉,同時上體稍前傾。使大腿靠近胸腹。到達最大位置時,稍作停頓。然后,將兩腿慢慢放下,回復到起始位置。
避免腿伸的太直,微微彎曲。抬起的高度高于90度。很明顯就是要把腿提高于90度,將膝蓋更靠近上身,增強腹肌的刺激。
下落的時候不要完全把腿放下,讓骨盆回落到正常位置就好。
身體平躺,背部及臀部貼於地下。雙手放于兩身體兩側。腹部用力,將雙腿抬起。
雙腿伸直,抬高至與身體成九十度;腹部用力,慢慢放回雙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