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認(rèn)同這句話:“沒有一種交往,只為情誼不為目的;沒有一種友誼,只為感情不為利益;有沒有一種緣分,只為相聚不為別離;有沒有一種感情,只為付出不圖索取。
世界上最輕松的關(guān)系就是,利益第一,感情倒數(shù)第一,世人貪婪,總想尋求兩全之策,人生幾十年,不過是教人如何取舍。
《菜根譚》中說:“人窮別走親,馬瘦別走冰,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yuǎn)親,不信但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寧可貧后富,不可富后貧,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自古以來,沒有人不嫌貧愛富;沒有人不欺軟怕硬;沒有人不趨利避害。
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久困籠中鳥不鳴,久拴家犬喪獸性,無效社交,只會摧毀有趣靈魂。利益是社交前提,實力是人脈基礎(chǔ)。
地位懸殊,營造不了平等的關(guān)系;價值失衡,維系不了長久感情。世界上,沒人會在乎你的自尊,只有你能提供價值,別人才會顧及你的感受。
表面上拼的是善良和真誠,背地里較量的是實力和資源。便宜占多了,總有一天會滿盤皆輸。真誠沒界限,總有一天會遭背叛出賣。
莫言說:利益到位,敵人可以化敵為友;利益消失,兄弟也會骨肉相殘。人性最丑陋的就是,用你時百般討好;不用你時,百般刁難。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人們總是被給予的東西傷害,而不是被拒絕的東西傷害。唯有等價的交換,才能換來合理的幫助。
有情飲水飽,無愛催人老。情感與金錢,息息相關(guān)、不可分離,相互依存、相互轉(zhuǎn)化。人際交往其實就是一場利益互換,用你有的,換你沒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人脈的基礎(chǔ),是學(xué)會去交換資源。人脈的真相,是學(xué)會被人利用。
不要怪世態(tài)炎涼,只能怪自己沒有利用價值;不要怪人情冷漠,只能怪自己籌碼不多;不要怪人心險惡,只能怪自己實力太弱。
稻盛和夫說:“毫無價值的人,除了是人,什么也不是,如果你不去好好經(jīng)營自己,有朝一日你跌入谷底,除了看熱鬧的,剩下就是見死不救的”
先有面包,后有愛情;先有利益,后有交易;先穿襪子后穿鞋,先當(dāng)孫子后當(dāng)爺,利益在,人情就在,利益沒了,人情就冷漠了。
利字帶刀,益字沾血;利益見人性,落難識人心。槽里無食豬拱豬,分贓不均狗咬狗,“利益在哪里,人心就在哪里。
跟父母,不爭對錯;跟伴侶,不爭得失。跟朋友,不爭利弊;跟領(lǐng)導(dǎo),不爭高低;跟小人,不爭是非。
金錢,可以解決99%的難題;冷漠,可以省去99%的麻煩;好東西都靠搶奪,公平都是講給弱者聽的,善良毫無意義,實力才是硬道理。
孔子說:“放于利而行,多怨。”
堯舜禹口口相傳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利益之下,可鑒人品。權(quán)色之下,可鑒品德。是非之下,可鑒法理。“關(guān)我屁事”,可以解決50%的麻煩?!瓣P(guān)你屁事”,可以解決另外50%的麻煩。
一切痛苦,都因不懂人性;一切貧窮,都是不懂利益;如果你不安于現(xiàn)狀,想改變自己,卻因認(rèn)知太低,推薦你讀一讀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
這本書是劉震云的巔峰之作,一經(jīng)出版就斬獲茅盾文學(xué)獎,之后更是被翻譯成20多個國家語言,銷往全球。
這本書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就是對人心的披露,可謂入木三分,扒皮見骨。在豆瓣讀書有10萬人給出9.1的評分。
劉震云19歲以河南高考狀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學(xué),畢業(yè)后憑借《一地雞毛》《一日三秋》《一九四二》享譽(yù)文壇,讀完這幾本書,你將不會再被現(xiàn)實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