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Scott Thill 翻譯:
sibyl8694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黑色夢幻巨作《盜夢空間》/《奠基》可算得上好萊塢罕有的珍品:大手筆地講述了大腦中的意識結(jié)構(gòu),由此構(gòu)成一部緊張的科幻懸疑劇。游走在真實生活與清晰夢境間,影片用考究的圖像與強力的音樂發(fā)出質(zhì)問,給觀眾們帶來一部大秀智力兼身手的重磅好片。
意識類科幻總是曇花一現(xiàn),世所罕有,但連線工作人員們?nèi)栽诮g盡腦汁后從蕓蕓過往好片中找到了以下幾部經(jīng)典。請盡情欣賞,然后在下面評論欄寫下最讓你震撼的影片。
《人類之子》/《末代浩劫》
喬治·奧威爾的經(jīng)典反烏托邦小說《1984》實際上有關(guān)于1948年,盡管它于1949年出版。而對于導(dǎo)演阿方索·卡隆令人震撼的電影《人類之子》 也同樣如此:雖然這個末世故事發(fā)生在2027年,它實際講述的是2007年,雖然它在2006年發(fā)行,改編自P·D·詹姆斯1992年的小說。
《人類之子》將日益增長的軍國主義,階級沖突,無限的恐怖主義和城市衰落一起壓制成一部讓你夜里不得安睡的近未來噩夢。它并沒有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或高成本的特效,而是倚重演員們的精湛表演,特別是克萊夫·歐文,來營造這樣一個同情與純真幾近消亡的可怕世界。
正如導(dǎo)演約翰·希爾科特和編劇考麥克·麥卡錫所制作的同類型大片《末日危途》一樣,《人類之子》的啟示錄是我們在搜尋思維類電影的一記重錘。
《巴西》/《妙想天開》
特里·吉廉姆暴動式的黑色喜劇,將媒體、恐怖分子、官僚主義、叛亂以及太多的其他元素糅合成一體,成就了這部1985年發(fā)片的無可爭議的經(jīng)典。由富 有活力的演員喬納森·普萊斯領(lǐng)銜出演,融入了卡夫卡,奧威爾以及蒙蒂·派森風(fēng)格的《巴西》娛樂性十足,又同時令人發(fā)狂。我們中有誰能不清楚當(dāng)我們被張冠李 戴的情景?
正如在吉廉姆這部宏偉劇作中闡述的一樣,愛國者與賤民之間的區(qū)別僅僅懸于一線。一只死蒼蠅就可能把無辜的阿奇博德·巴特爾變成恐怖分子嫌疑人阿奇博 德·“哈里”·塔特爾,接著,整個世界變就此崩塌。這足以讓一個人變得癲狂,而這正是普萊斯扮演的山姆·羅瑞歷經(jīng)整部影片所想要探知的。是他自己失去理 智,還是整個世界變得癲狂?或者兩者根本是一回事?
吉廉姆在十年后的精心之作《12只猴子》中也探索了類似的主題,這部幾乎可與《巴西》比肩的影片可算是克里斯·馬克科幻蒙太奇片《La Jetee》的升級版。在三條線索共存的影片中尋找它們可能會熔掉你的腦漿。
《五百年后》/《THX 1138》
早在喬治·盧卡斯制作那些煩人的商業(yè)片,如伊娃族和渣渣兵之類的東西之前,他醉心于解構(gòu)60、70年代的原初暗黑系佳作。這開始于他令人印象深刻的 1967年時的學(xué)生作品,電子迷宮式的《THX 1138 4EB》,止于它1971年的改編版《THX 1138》。正如之前的《1984》一樣,盧卡斯的長篇處女作探索了大眾印象中的烏托邦與日漸衰落的反烏托邦間的黑暗地界,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強制性藥物治 療對受害者精神狀態(tài)的改變。
拋棄絕對的黑白,《THX 1138》的陰陽式錯亂也許對觀眾來說有些晦澀難懂,他們似乎更喜歡伍迪·艾倫1973的類似題材的更搞笑的諷刺片《傻瓜大鬧科學(xué)城》。
《真愛泉源》
達倫·阿倫洛夫斯基講訴了一段時空變換的愛情故事《真愛泉源》,由休·杰克曼和瑞切爾·薇茲主演,將失愛恐慌癥提升到第N個層次。在三個時間線上,杰克曼都試著挽救他垂死的妻子,而最終他去到25世紀(jì)的一個耀眼星云的太空船上,那里的泡沫中有棵垂死的生命之樹。
電影在票房上慘敗,大概是因為,正如阿倫洛夫斯基2009年對衛(wèi)報說的一樣,“為什么要花錢去看一場有關(guān)痛失所愛的冥想呢?西方文明中的方方面面都否認著它?!比欢嚳实念^腦會有變化的趨勢,而他們很可能就存在于《珍愛泉源》中。
《白衣人》/《灰衣人》
有關(guān)于創(chuàng)新與商業(yè)之間的碰撞,導(dǎo)演亞歷山大·麥克德里克1951年的作品《白衣人》主要講訴了一個由阿萊克·吉尼斯扮演的怪客科學(xué)家發(fā)明了一種打嗝 冒泡就能抽出發(fā)亮的破碎不了的纖維---不會弄臟,也不會被扯爛---的機器。而上至制衣業(yè)下到洗衣婦都奮起抵制它的故事。---克里斯·貝克
《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
導(dǎo)演邁克爾·龔德利和編劇查理·考夫曼于2004年拍攝的一個錯綜復(fù)雜的愛情故事,有關(guān)于身份與記憶消除,影片大部分時間是在描述金·凱瑞腦中的情感折磨,希望抹除包含凱特·溫絲萊特的記憶。而最后,他意識到,他一直聽從心的指引(而無法忘記)。劇透小心!
《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中最成功之處在于,它將愛情故事和像《囚徒》這樣的思維消除科幻題材融合在一起,有機地培養(yǎng)出一部經(jīng)久不衰的得獎劇作。從龔 德利的科技把戲,凱瑞微妙的表演,凱特·溫絲萊特的個人魅力,到湯姆·威爾金森的掠奪式的記憶消除機器,它證明了,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既可以發(fā)生在外太 空,也可以發(fā)生在人的內(nèi)心。
《第二生命》
正如《步步驚魂》/《毀滅戰(zhàn)士》和《放大》一樣,約翰·法蘭克海默的電影《第二生命》是60年代的經(jīng)典之作---電影藝術(shù)一如既往地走在時代前端,各黨派都很糟糕??groovy,而各類人都潛伏在各處伺機而動。
盡管如此,任何欣賞法蘭克海默的《滿洲候選人》/《諜影迷魂》的觀眾都會喜歡這部陰郁的改編自漫畫的驚悚故事。我們的主角(由約翰·倫道夫飾演)是 一個普通的中年人,卻被一個神秘組織和一個多年前“亡故”的朋友追殺。他們使他下決心去做整容手術(shù),然后重新開始新生活。當(dāng)取下繃帶,他喜極而泣,在可怕 的針線下看到了一張全新的英俊面龐:倫道夫變成了洛克·哈德森。
盡管拍板為這部普通電影中的緊張商人創(chuàng)造另一個自我是法蘭克海默的一個天才創(chuàng)舉,但讓兩個演員來主演實際是哈德森的主意,而他驚人深刻的表演也為這部悲慘的思維恐怖片注入了靈魂。(這暗示了哈德森的才華還未被充分使用。)---克里斯·貝克
《索拉里斯星》/《飛向太空》
安德魯·塔可夫斯基1974年的重量級大片,改編自斯坦尼斯勞·萊姆1961年的小說《索拉里斯星》,檢驗了人類對理解他們所探索的外星思維是如何 地?zé)o能為力,因為他們連自己的思維也無法理解。充滿了情感上的騷動與支離破碎的幻覺,他們無法將自身內(nèi)在的創(chuàng)傷與外界世界區(qū)分開來。把他們放到一個能夠改 變他們腦電波,讓他們的欲望變?yōu)楝F(xiàn)實的星球附近后,一切都開始不對勁起來。
《太空浩劫》
丹尼·鮑爾被低估的低調(diào)影片《太空浩劫》塑造了一組宇航員在重燃太陽的一次星際旅行中分崩離析。在經(jīng)歷了數(shù)百萬英里共處在一個狹小空間中,他們肩負 的人性在人與人之間的破壞發(fā)泄中開始讓他們迅速崩潰。但一等到太陽開始施展它的物理和象征性力量壓制住那些想要發(fā)動它內(nèi)核的頭腦們后,事情變得更加離奇恐 怖。
而對于鮑爾來說,命名一個窮兇極惡的宇航員“平班克”則是額外的紅利,向約翰·卡朋特的存在主義式科幻影片《暗淡星》中麻煩重重的太空旅行者致敬,這是另一部驚世經(jīng)典。
《月球》
在導(dǎo)演鄧肯·瓊斯的長篇處女作中,挖氦的礦工山姆·貝爾(由山姆·羅克韋爾出演)同他的機器人助手格蒂一起,一個人在一個月球基地工作,僅有從地球 上的家發(fā)來的電報聊以為伴。一場事故揭露了一段驚人的真相,將山姆置于精神混亂的境地。而這個迅即揭開真相的礦工意識到他所處情況的嚴(yán)重性,精神車輪不停 轉(zhuǎn)動,讓2009年的《月球》即刻成為一部科幻經(jīng)典。---路易斯·華萊士
《圓周率》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是科幻大腦消除類題材的專家。在他1998年的處女作恐怖片《圓周率》中,一個數(shù)學(xué)怪才墜入了精神病的深淵,殘忍的跨國公司和救 世主般的神學(xué)家們。最后,他不停滴地在他腦袋上鉆孔以防變瘋。這部低成本的絕妙一擊展示了深思熟慮的阿倫諾夫斯基深具導(dǎo)演才華。
《鋼鐵巨人》
在我們?nèi)缃竦目苹秒娪坝^里,外星人的概念就是一桿有靈魂的槍,大量出現(xiàn)的更大更響的武器展示出的東西卻越來越少。但《鋼鐵巨人》,導(dǎo)演布拉德·伯德 的這部動畫片,充滿了軍隊和流行文化的幻想,由這樣一個尋尋覓覓的靈魂主演---在他撞到他的大頭之前,他只是一個來自外太空的殺人機器人。
在伯德的精彩電影中,這個機器人無疑是最有人性的角色,其原因不言而明:笨工具與他們宣揚戰(zhàn)爭的主人們之間無甚區(qū)別。誰打誰呢?
這個本質(zhì)問題給《鋼鐵巨人》灌輸了溫暖與多樣的思想,也帶來了有趣的結(jié)局。比起這個名單上的任何一部電影,這部思維式的科幻經(jīng)典適宜全家觀看,也總是廣受贊譽。
《鋼鐵巨人》對許多大問題都思考得非常深刻,諸如核災(zāi)難,星際危機,政府腐敗和社會動蕩。它生機勃勃,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他最好朋友間的故事,只不過 他的好朋友碰巧是個有著超強自制力的“死神”機器人而已,它可能是近10年來所拍攝的有關(guān)大腦的科幻電影中,比《Auto-Tune》還輕松的片子。而僅 僅為此,我們也該思索它帶來的遺產(chǎn)與驚奇。
《黑客帝國》系列
沃卓斯基兄弟的令人眼花繚亂,緊張激烈的動作片融合了讓·鮑德里亞的仿真與擬像, 威廉·吉布森《神經(jīng)漫游者》以及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就此征服了觀眾以及他們的大腦,讓他們進入了一個科技文明的兔子洞 。從它的中心構(gòu)想---人類只是交感幻覺電池,為已統(tǒng)治地球的兇殘人工智能們供電---到它周邊的知識分子形象,例如“建筑師”,“甲骨文”?以及其他, 黑客帝國系列漩渦的思維線索事實上就宣告了將這三部曲合為連貫的一體是不可能的任務(wù)。
可以這么說,黑客帝國如此地在意思維性,以至于它將自己逼進了死角。在前兩部電影中它用艱深的概念深深震撼了我們,又用目不暇接的動作讓我們大飽眼福后 ---《黑客帝國》和《黑客帝國:重裝上陣》》---《黑客帝國:矩陣革命》大失水準(zhǔn),對一個高潮式的革命倚重太深,以至于不能表現(xiàn)出它挑戰(zhàn)智力的雄心。 太遺憾了。
但即使是有著這明顯的過失,黑客帝國仍差點---盡管是三部一起,而不是一部---可與《2001:太空奧德賽》一決高下,問鼎史上最妙的科幻電影龍頭寶座。它來勢洶洶,但任何崇尚血統(tǒng)論的人都會告訴你,怎么完結(jié)要比怎么開始重要。
《2001:太空奧德賽》/《2001:太空漫游》
思維類科幻電影的教父級作品,斯坦利·庫布里克和阿瑟·C克拉克在1968年攜手制作的劃時代巨作,這部電影在兩個層面上均大放異彩---書和電影。事實 上,兩人都同意編劇名單上該這么寫,“劇本由斯坦利·庫布里克與阿瑟·C·克拉克合作,改編自阿瑟·C·克拉克與斯坦利·庫布里克的小說?!鼻?,這才叫強 強聯(lián)合(明星影響力)。
作為人類艱難的探索,人工及外星智能,《2001:太空奧德賽》一直保持著思維類電影的老大地位,直到克里斯托弗·諾蘭或者其他另外的新秀們前來挑戰(zhàn)。許多人嘗試過,而許多人則鎩羽而歸。
這倒不難解釋。從標(biāo)志性的巨石,到更聰明的靈長類,再到它在衛(wèi)星上的太空華爾茲,以及唯利是圖的超級電腦“哈爾9000”---它被宇航員大衛(wèi)·鮑曼制服,《2001:太空奧德賽》將劇院幻化成一個小宇宙。再在這個話題上多費唇舌只會玷污鮑曼通往無限的無言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