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武則天十三歲入宮,在里面待了十二年,一直是個才人,李世民駕崩后,按照規(guī)制,她就去了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沒過多久,她再次入宮,在大唐掀起了血雨腥風,前后表現(xiàn),簡直判若兩人,到底是什么讓她反差如此之大?另外,唐高宗真的是病秧子嗎?
不錯,李治有個強大的父親李世民,在駕崩后武則天又臨朝稱制,之后沒過幾年,李隆基治下的大唐又迎來了開元盛世。耀眼的光環(huán)如此之多,唐初的高手更是如林,李治夾雜在其中,似乎毫無存在感。
李治是幸運的,李世民給他留下了這么多能臣干將,同時也是不幸的,太宗朝的臣子,大多是跟隨李淵、李世民等一起打天下的,可謂身經(jīng)百戰(zhàn)之人,在國事上,就有了當仁不讓的行事風格,像托孤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更是在各衙門安插了自己的親信,說難聽點,在他們眼中,李治不過就是一個毛孩子,根本不把這皇帝放在眼中。
史料顯示,蕭淑妃給李治生了一兒兩女,且比王皇后漂亮,是以寵冠后宮。倍感落寞的王皇后繼續(xù)尋找一個盟友,就這樣,那個當年殺馬的“莽女”,丈夫李治的庶母-----武則天成了她的人選。
或許,李治對這個大他四歲的武則天是真心迷戀,在王皇后提出讓武則天入宮后,李治也就順水推舟了。
所以,武則天的入宮,其實是符合李治、王皇后的利益的。
武則天,這個不服就干的小姐姐,真的沒有讓王皇后失望,很快,蕭淑妃就失寵了。看到蕭淑妃落魄的樣子,王皇后是高興的,可是這種興奮沒有維持多久她便傻眼了。
安定思公主到底怎么死的?沒人知道。有人說是武則天捂死的,有人說是猝死,反正武則天對李治說,死之前,王皇后來看過這孩子。
結(jié)果是,王皇后淪落到和蕭淑妃同樣的地位了,到這個時候王皇后才知道,原來自己和蕭淑妃才是武則天的棋子。兩個曾經(jīng)的冤家此時冰釋前嫌,可是為時已晚,武則天指使李義府上表請求罷黜王皇后。李治很高興的就同意了。
兵不血刃就取得如此戰(zhàn)果,李治決定追加籌碼,玩盤大的!
王皇后被廢,自然不能沒有人母儀天下,李治決定把武則天這把利器推向臺前----封她為皇后。
其實,李治也就是走個過場,武則天終究還是當了皇后。長孫無忌被貶黔州,自縊身亡;褚遂良外放越南,死于任上。核心人物的遠離,意味著關隴集團對李治再無法構(gòu)成威脅。李治也由當年的垂拱而治變成了乾綱獨斷。
他想故伎重施,廢黜“殺馬”的武則天,另立一個賢淑皇后。哪知請神容易送神難,武則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像糊弄孩子一樣就把李治這想法打發(fā)掉了,捎帶腳的,還拿掉他的一員干將----上官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