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經(jīng)之路困難重重,唐僧本是肉體凡胎,卻要和沿途的妖魔鬼怪作斗爭,如果不是手下的三個徒弟能干,恐怕他早就成了妖怪肚子里的美食。唐僧一介凡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了解人世間的潛規(guī)則,而且最懂唐僧的,就是喜歡藏私房錢的豬八戒。
師徒四人歷經(jīng)千辛萬苦到了西天之后,見識到西天盛景之后,心頭不免升起了一抹火熱,就連一向淡定的唐僧都顯得有點迫不及待。師徒四人經(jīng)引薦之后,前往了收藏真經(jīng)的藏經(jīng)閣,本以為能順利取得真經(jīng),沒想到卻遇到了如來佛祖的“世俗弟子”阿難和迦葉。阿難和迦葉開始十分有禮貌,經(jīng)過寒暄之后,張口就向唐僧索要“人事”,心眼多的豬八戒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彎彎繞。18新利網(wǎng)官網(wǎng)
唐僧聽到佛祖親傳弟子說出這樣的話不免有些愣神,隨后趕緊向他們表示,自己并無人事,在豬八戒把家底獻出來之后,在孫悟空一番敲打之下,阿難和迦葉才勉強把“真經(jīng)”給了唐僧師徒。后面的事大家都清楚,唐僧一行人在返程途中被老龜扔入河中,把打濕的的真經(jīng)攤開之后才知道,那些都是贗品??墒牵㈦y和迦葉作為如來的親傳弟子,為何敢向唐僧索取“人事”?
后來如來在孫悟空的質(zhì)問下,才說出實情:所謂人事,即是人所珍重之事物。人事即是人世,把人事放下,就是放下人世種種,脫離凡塵之心。對唐僧來說,最放不下、最執(zhí)著的一件事就是求取真經(jīng)??墒窃诜鸺抑?,卻有著“求而不得,取而無有”的觀點,也就是說,真經(jīng)只能傳給無心取經(jīng)之人。而阿難和迦葉向唐僧索要“人事”的行為,就是在考驗他,觀察唐僧是否已經(jīng)放下一切。
然而唐僧卻說:自己來的匆忙,未曾準備人事。唐僧的一個回答,便暴露了他的凡塵之心,既然唐僧的目標是普度眾生,為什么還和凡夫俗子一樣,遵守著世間俗歸?唐僧的行為就像保證一生清廉的官員在面試時,被考官索取賄賂時的一貫表現(xiàn),只要他說了這個答案,便表示他會遵從這個規(guī)則行事,造成的后果可以輕易預(yù)見。
另外,此時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唐僧存有私心,為了真經(jīng),甚至可以違背原則,如果他不是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的轉(zhuǎn)世,想必他早已被踢出佛門。最后,唐僧的劫難正好只差最后一難,如來也不好與他過多計較,就把他的過失順水推舟算在最后一難,這也算是”自己人“的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