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隨著《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熱播,令妃徹底火了一把。兩部電視劇中,《延禧攻略》就是以她為女主角,而《如懿傳》里卻是大反派。雖然視角不同,但毫無疑問,令妃都是乾隆的寵妃。歷史上也確實如此,在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的時間內(nèi),令妃都是乾隆最得寵的妃子,而且她的兒子颙琰還在乾隆三十七年被秘密立儲,并且最終接受了禪讓,成為嘉慶皇帝。
可是,即便后宮的第二任皇后在乾隆三十年失寵,并在次年去世,在長達(dá)近十年的時間內(nèi),令妃卻只是被冊封為皇貴妃,始終沒有被立為皇后,這又是為什么呢?
很多人認(rèn)為,乾隆與康熙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他們所立皇后都不順利,康熙是因為所立三任皇后都過早去世,而乾隆第一任皇后去世后,第二任皇后又因為做出剪發(fā)之舉而被軟禁,所以都不愿意立后。但是,康熙在前兩任皇后去世后,依然將病危的皇貴妃佟佳氏立為皇后,滿足了她的心愿,為什么乾隆就沒有這么做呢?沒有給臨終前的令妃些許安慰呢?
其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兩點。
一是令妃的出身實在太過寒微。清朝皇族重視門第,只有高門大戶家的女兒,才能被立為皇后。在乾隆之前,出身較低的皇后,就只有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這三個皇后,恰好分別是康熙、雍正和乾隆的母親,是因為兒子當(dāng)上皇帝,才被尊為皇后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在她們的丈夫還活著的時候,都沒有冊封她們?yōu)榛屎螅艽笤蜻€是受制于清朝皇族的傳統(tǒng)觀念。與她們相比,令妃的出身更低微,她屬于正黃旗滿洲包衣,乾隆六年時入宮,很可能還是當(dāng)時乾隆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的宮女。
這樣的出身,在漢族人眼里還不算什么,但在滿族人心中,這樣的家世,要想當(dāng)上皇后,母儀天下,沒有可能。
二是乾隆時特殊的立儲制度。這一點,應(yīng)該是乾隆不愿意打破常規(guī)的原因。雍正繼位后,有鑒于康熙中晚期“九子奪嫡”的慘痛教訓(xùn),定下了秘密立儲制度。那就是不在明面上立儲君,而是將繼位人選早早寫入詔書之中,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等皇帝駕崩后,才由輔政大臣打開詔書,確定繼位新君。
這種制度,有效避免了太子成為眾矢之的,也可以促使眾多皇子之間的良性競爭。事實上,早在乾隆三十七年時,令妃所生的次子颙琰就已經(jīng)被秘密立儲。當(dāng)時令妃還在世,乾隆反而更不能將其立為皇后。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令妃被立為皇后,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自然而然會猜到颙琰已經(jīng)是儲君。這樣一來,秘密立儲制度實際上就沒有了任何意義。不僅對颙琰不利,對于其他皇子,也是一種打擊。有了颙琰這個本來就是太子熱門人選的兒子,令妃更沒有了可能當(dāng)上皇后。
所以,乾隆對于令妃寵愛,給予皇貴妃的尊號,享受皇后的待遇,卻自始至終不能給予皇后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