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金花草又名野黃連、水黃連,為烏蕨的全草或根狀莖,主要分布在長江、陜西南部的林下或灌叢中濕地。主要成份為丁香酸、原兒茶醛和原兒茶酸。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血的功效。用于治風(fēng)熱感冒,中暑,泄瀉,咳嗽,吐血,牙疳等癥。
【出處】出自《廣西中藥志》
【拼音名】Dà Yè Jīn Huā Cǎo
【英文名】Commonwedgelet Fern Leaf, leaf of Common Wedgelet Fern
【正名】Sphenomeris chinensis (L.) Maxon烏蕨
【別名】野黃連、水黃連(《峨媚藥植》),牙齒芒(《廣州植物志》),擎天蕨(《廣西中獸醫(yī)藥植》),雪仙草、掃雪花(《江西民間草藥》),蜢蚱參(《中國植物志》),上樹細(xì)辛草、青蕨(《廣西中藥志》),金花草(《廣東中藥》),大金花草(《廣西中草藥》),烏韭、石發(fā)、地柏枝(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雉雞尾、小雞尾草、細(xì)葉狼箕、花葉鳳尾草、烏竹、墻柏、細(xì)葉鳳凰尾(《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土黃連(《福建中草藥》)。
【繁殖培育】用孢子繁殖。盆栽苗分株可在換盆時(shí)進(jìn)行,洗凈根莖部,選間隙部位切。
【采集】夏、秋季挖取帶根莖的全草,去雜質(zhì),洗凈,鮮用或曬干。
【化學(xué)成分】葉含牡荊素、丁香酸、原兒茶醛和原兒茶酸。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始蕨科植物烏蕨的全草或根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phenomeris chinensis(L.)Maxon[Adiantum chusanum L.;Stenoloma chusana(L.)Ch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