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個朝代之一,唐太宗文治武功,使得唐朝人才輩出,即便在武則天時期,唐朝各行各業(yè)的人才也是層出不窮,在唐朝數(shù)百年的歷史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名相,其中有4位被稱為“唐朝四大賢相”他們分別是杜如晦,房玄齡,宋璟和姚崇,而在這四人中,姚崇則是出了名的大智慧之人。
姚崇是唐玄宗時期非常重要的一位賢相,他自小便一副豪爽的性格,因而也結(jié)識了很多好友,憑借著自己的一番努力,在武則天時期,姚崇就曾擔(dān)任過宰相一職, 之后因為母親年邁需要有人照料,武則天不得已宣布接受了姚崇的辭官,自此以后,武則天對姚崇更是刮目相看,沒過多久,她就再次啟用了姚崇。
唐玄宗登基以后,拜姚崇為相,姚崇此時也正是顯露出了自己的政治才華,他提出《十事要說》,大力推行政治改革,之后蝗災(zāi)盛行時,頂住壓力派人滅蝗,而他的這一切都為唐玄宗之后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定的基礎(chǔ),因為姚崇在任期間對大唐王朝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晚年時,也受到了玄宗的尊敬,晚年的姚崇因病臥床不起,玄宗就派10個人每天都去探病,之后因救趙誨一事,姚崇被貶,不過玄宗依舊很是看重他,遇到什么軍過大事也必定向他尋求建議。
721年,姚崇病逝,終年72歲,玄宗得知后,非常傷心,賜姚崇謚號為“文獻”后來,唐玄宗又追封他為太子太保,后人對于姚崇執(zhí)政三年,曾評價到“救時宰相”,可以說,這個稱號是非常高了。
姚崇一生有這么高的成就,和他的大智慧離不了干系,從他臨死前的一事,就足以看出,姚崇臨死前,告訴兒子,“張宰相素來與我不和,等我死后,出于禮節(jié),他會前來吊唁,你到時候把咱家的珠寶器皿放在我的靈柩邊,如果他一眼也不看,那就說明咱家沒救了,如果他看上了珠寶,你們就將這些珠寶送給他,等他受了珠寶,請求他給我寫一份墓志碑文,他寫好,你們立即承給皇上,將這些話刻在我的墓碑上”
姚崇死后,果然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兒子照他說的做,而張說也前來,他很是喜歡這些珠寶,于是姚崇的兒子就將這些珠寶送給了張說,張說高興之際,在姚崇兒子的請求下,為姚崇寫了很高評價的碑文,隨后就走了,過了幾天,他回過神了,非常后悔,準備去和姚崇家要回這哥評價,姚崇的兒子卻說,已經(jīng)交給皇上了,沒法更改了,當(dāng)張說得知后,嘆氣說道“這個死去的姚崇還能算計活著的張說,我的才能確實不如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