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介紹】 描寫秋天的詩句“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出自《秋月》,由程顥創(chuàng)作。詩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寫抒寫了超脫塵世、閑適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懷。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注釋】 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頭:碧綠的山頭。指山上樹木蔥蘢、蒼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ɡ)鮮:明凈、清新的樣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動的溪水像秋色一樣明朗、澄(dènɡ)清。 隔斷紅塵三十里:指溪水距離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遠?!叭狈谴_數(shù),只是寫其遠隔人世,寫其幽深。紅塵,佛教徒把人間稱為紅塵。此泛指人世間。 悠悠:悠閑自在的樣子。這句與上句在一起,是說溪流隔開人間真是遙遠,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間的紅葉,該是多么悠閑自在!
已是秋日,月圓初上(題目解釋) 清澈的溪水在寧靜的月色下緩緩流過碧綠的山頭。 透澈而高遠的天空與溪水交織秋日散發(fā)出澄澈的色彩。 寧靜的山林之中鶯啼燕囀似離那凡間塵世十分遙遠。 只有柔軟而潔白的云朵和滿山的紅葉與皎潔的月光一起飄逸悠悠。
程顥(1023-1085),字伯淳,河南(令河南洛陽)人,北宋時期著名理學(xué)家,學(xué)者稱明道先生。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進士。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為理學(xué)奠基人,早年從周敦頤學(xué),世并稱二程。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門人整理其日常講錄、經(jīng)說等,后人將其與程頤著作同編入《二程全書》。 在這首《秋月》中,詩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寫抒寫了超脫塵世、閑適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懷。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清亮的溪水繞著碧綠的青山,緩緩流來,碧藍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樣澄明、純潔,兩者融為一色,渾然一體。如果沒有天地間彌漫著皎潔、明亮的月光,詩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賞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鮮呢?更多關(guān)于春夏秋冬的詩句請關(guān)注“習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相關(guān)欄目。(http://www.xigutang.com)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詩人在靜觀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絲超塵脫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鞍自啤?、“紅葉”,既是帶有象征意義的幻像,又是詩人在秋月下所見的山林實景。從象征意義上說,這“白云”的任意漂游,“紅葉”的飄逸自得,更是詩人悠閑清靜心境的真實寫照。 我們再回過頭來仔細品味一下,作品題為“秋月”,而筆墨卻始終集中在寫秋月籠罩下的山間小溪上,這就是構(gòu)思的獨到之處。碧綠的山頭,碧藍澄靜的夜空,悠悠飄蕩的云朵,飄逸灑脫的楓葉,這些都是圍繞著緩緩流淌的小溪而寫的,但是卻無一不浸染著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無一筆寫月,卻又處處見月,可謂大家手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