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講述宋朝時期奸臣當?shù)溃\害忠良,最后很多人都被迫落草為寇的故事。整部書前半部充滿了俠肝義膽,但到了書的后半部卻都是悲劇,一個個好漢都因為東征西討死的死,傷的傷。即便是活下來的宋江依舊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最后還是被毒害。我們知道在水滸中宋江是一心想要招安的一個人,但是如果他不想招安,而是想自己做皇帝,那么有沒有機會成功呢?
沒有成就大業(yè)有這幾個原因。一是順應了當時山大王通行的做法,把替天行道作為自己的目標,實質(zhì)就是行俠仗義,沒有奪取政權的目標,就是聚義目標太低。二是主帥出身及境界低,限制了他們沒有奪取國家政權的思路,軍師吳用只能耍個小聰明整個人,沒有國家的概念,宋江只有小吏弄個官當當?shù)牡蜆藴?,沒有超過皇權的思想。三是內(nèi)部的幫派從長期看不好節(jié)制,容易出現(xiàn)內(nèi)訌,實力沒有得到充實鞏固,導致不得不提前考慮出路。
沒有宋江就不會有壯大的梁山,也是因為宋江的接受朝廷招安的決定,使得梁山最后走向滅亡。他帶梁山接受招安再南征北戰(zhàn),即使被毒害,死前也這樣說“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但是宋朝不一樣呀,即使宋朝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其人才的也不是梁山等人可以比的,假如兩方勢力真的打起來,宋朝在軍事,政治等各方的人才都優(yōu)于梁山的人,重點是宋朝兵力更加雄厚,可以說如果真的要打起來,梁山勢力方的下場只有兩個字——滅亡。apple售后
梁山如果不被朝廷收下最后也不會好在哪去,不過是能拖一時是一時罷了,最后一個方法雖然可行,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也只能作罷,所以招安反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招安的后果也不好,除了神醫(yī)安道全等搞技術之流活下來之外,基本不得善終。如果宋江投誠之后能夠抓住之前和皇帝見過面這一點不放,繼續(xù)乘勝追擊,大表忠誠,取得皇帝的信任,再與幾個當權者弄好關系,搞好領導關系,或許梁山好漢們的結(jié)局又會是另一番樣子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