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98
由于遲遲沒等到朝廷的答復(fù),劉稹不得不公開為叔父劉從諫發(fā)喪,同時再次上表,請求留后的任命。
皇帝李瀍當然不可能答應(yīng)。
他一方面對劉從諫的去世給予了極大的哀榮——輟朝表示哀悼,并追贈太傅,一方面又命劉稹護送靈柩到東都洛陽。
劉稹拒不從命。
按照之前的規(guī)矩,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去世后,朝廷會先遣吊祭使前往吊唁,接著還要派出冊贈使、宣慰使去了解情況,如果藩鎮(zhèn)自己推出了繼任人選,朝廷不打算承認,一般會另外封一個官爵,對方若還是不接受,朝廷才會正式發(fā)兵討伐,這一套流程走下來,往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不過,李瀍這個人從來都不喜歡按常理出牌。
在他的觀念里,日子就是用來過的,規(guī)矩就是用來破的。
這次,他把這些繁文縟節(jié)全部免掉了。
在得到劉稹不愿歸朝的消息后,他二話不說,馬上就下令開打。
公元843年五月,李瀍下詔宣布剝奪劉從諫、劉稹的所有官爵,以成德節(jié)度使王元逵為北面招討使,魏博節(jié)度使何弘敬為南面招討使,會同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節(jié)度使陳夷行、河?xùn)|(治所今山西太原)節(jié)度使劉沔、河陽(治所今河南孟州)節(jié)度使王茂元、忠武(治所今河南許昌)節(jié)度使王宰、武寧(治所今江蘇徐州)節(jié)度使李彥佐等藩鎮(zhèn)共同出兵,討伐昭義。
這里邊值得一提的,是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
王茂元雖然知名度不高,但他有個女婿在當今卻是婦孺皆知——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自幼喪父,生活貧苦,可這個窮小子卻是天生聰穎過人,詩文俱佳,少年時他住在洛陽,以其非凡的文才得到了當時洛陽地區(qū)的最高長官河南尹令狐楚的賞識。
令狐楚將他視為自己的干兒子,走到哪里都帶著他,李商隱也由此結(jié)識了令狐楚的家人,與其子令狐绹更是朝夕相處,結(jié)成了莫逆之交。
公元837年,李商隱中了進士,但就在這一年,令狐楚去世,李商隱失去了靠山,在官場上混得并不如意,只擔(dān)任了秘書省校書郎等數(shù)個位低權(quán)輕的小官。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介小吏不入流!
心比天高的李商隱對此當然不會甘心。
不久,他又投入了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麾下,擔(dān)任掌書記,并很快憑借其才華征服了王茂元,王茂元對他極為喜愛,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先后獲得兩大頂級高官的青睞,這就是李商隱的魅力!
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先后獲得兩大頂級高官的青睞,這也是李商隱的悲?。?/span>
因為他之前的干爹令狐楚和現(xiàn)在的岳父王茂元來自水火不容的兩個政治派別——令狐楚與李宗閔等人過從甚密,是牛黨的骨干成員;而王茂元則是李德裕的親信,是典型的李黨!
牛李兩黨勢不兩立,可李商隱卻在其間來回橫跳,朝秦暮楚!
牛黨將其視為叛徒;李黨則認為他有歷史問題,也不可能信任他——除了他的岳父王茂元,可惜王茂元在李商隱婚后沒幾年就去世了。
而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更是認為李商隱忘恩負義,人品欠佳,對他極其失望——李商隱這人太不地道了,呂布和他一比,都算是忠心耿耿!
后來令狐绹得勢,一直做到了宰相,但對于李商隱這個曾經(jīng)的兄弟卻幾乎視若陌路——據(jù)說后來李商隱多次去找過令狐绹,還給他寫過不少詩,可令狐绹對此卻幾乎毫無反應(yīng)。
可見,在他們兩人之間,曾經(jīng)的無話不說早已變成了無話可說,曾經(jīng)的“心有靈犀一點通”早已變成了“更隔蓬山一萬重”!
如此一來,李商隱的人生失意,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這可能并不是李商隱的錯。
畢竟,他只是個詩人,對文字極其敏感,對政治卻毫無敏感。
也許,正是他的詩意,造就了他的失意!
扯遠了。
接下來,還是讓我們把視線轉(zhuǎn)回到討伐昭義的戰(zhàn)場上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