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8
進入臺城后,蕭衍先是將茹法珍、梅蟲兒等佞臣全部誅殺,接著又以太后的名義廢蕭寶卷為東昏侯,自任大司馬、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揚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集軍政大權于一身。
辦好了這些正事,志得意滿的蕭衍又來到了蕭寶卷的后宮。
一見到潘玉兒,他就被迷住了——天下竟有如此美貌的女子!
他頓時精蟲上腦,打算納其為妾。
王茂連忙進諫:導致東昏侯滅亡的,就是這個女人,您這樣做恐怕會導致外面的議論。
蕭衍畢竟不是蕭寶卷,他是個理性的人,知道王茂的話在理,便忍痛割愛,將潘玉兒賞給了部將田安。
沒想到潘玉兒早已下定決心為蕭寶卷殉情,堅決不肯:死而后已,義不受辱!
最終她的要求得到了滿足——被縊死在了獄中。
一代絕世佳人,就此香消玉殞。
對潘玉兒的死,蕭衍也很惋惜。
他只好化悲痛為力量,尋找她的替代品。
好在蕭寶卷的后宮美女如云,蕭衍擇其善者而納之——他優(yōu)中選優(yōu),千里挑一,從中挑選了余氏、吳氏、石氏等幾個才貌特別出眾的收為妾室,其余兩千宮人則被他悉數(shù)賞給了有功的將士們。
不過,在范云、王茂等人的提醒下,蕭衍并沒有被美色沖昏頭腦。
在他的眼里,這只是餐前的甜點、餐后的水果,是不可能作為主食的。
他真正追求的還是自己的功業(yè)。
盡管已經(jīng)成了南齊帝國的實際掌舵人,但他對此并不滿足。
他還想要更進一步,登基稱帝。
然而在中國古代,權臣想當皇帝這事就跟少女想嫁男人差不多——無論再怎么想,也不能自己直說,只能等著別人提出來,否則就太沒面子了。
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也許會缺水缺糧,但從來不會缺善解人意的紅娘。
蕭衍的紅娘,是他的好友沈約。
和范云一樣,沈約也是“竟陵八友”之一,和蕭衍私交很深。
他出身于江東大族吳興沈氏,祖父沈林子是劉裕麾下的名將,父親沈璞曾任盱眙太守,后因受始興王劉浚謀反牽連而被殺,從此家道中落,但他人窮志不窮,一直勤學不倦,終于成為當時享譽盛名的大才子——他不僅編撰了二十四史之一的《宋書》,還與謝朓等人一起對古體詩的聲律做了不少革新,共同創(chuàng)建了史稱“永明體”(“永明”為齊武帝蕭賾的年號)的新體詩,為唐代格律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在文史界,沈約是一位巨擘;在見風使舵界,他也堪稱一代宗師。
無論政治風云如何變幻莫測,他總能如魚得水——南齊初年,他憑借竟陵王蕭子良的賞識,先后擔任過尚書左丞、御史中丞等官職;蕭子良失勢,他馬上投向齊明帝蕭鸞,依然官運亨通;蕭寶卷敗亡后,他又憑借與蕭衍的交情,與范云一起成為了后者的心腹。
沈約深知自己在蕭衍起兵的過程中沒立過尺寸之功,要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必須要為老朋友做點什么。
很快,他就找到了一個風險小收益大的工作方向——勸進。
在一次私下的交談中,沈約故意轉彎抹角地暗示蕭衍稱帝。
這正中蕭衍的下懷。
但他卻并未吭聲。
沈約明白,這樣的談話就和談戀愛一樣——對于如此大膽的試探,只要沒有明確反對,通常就表示默許。
于是他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單刀直入地說道:天象預兆已經(jīng)十分明顯,如今就是無知的小兒、放牧的村夫都知道齊朝的國祚已經(jīng)到頭了,大司馬您應取而代之。天意不可違抗,人心不可失去。天道如此,您現(xiàn)在就是不想做,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