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左晉
潘友明/文
認識左晉,純屬偶然。今年三月,應好友李治畫家之邀,在杭州蕭山掬星島文化藝術館參加左晉·藝術私享會。那日,天公并不作美,空中有幾絲雨花,雖是春日但仍有些許寒意,但藝術館內卻洋溢著溫暖的友情。左晉分享了對藝術、對人生、對社會的思想火花,友人們聊起了自己與左晉的許多有趣故事,大家還共同合作了一幅掬星島風景油畫。時光雖短暫,但大家卻真切地感受到了藝術的美好與永恒,我心靈中也涌動了強烈的共鳴。
左晉在談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時,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謙和中又顯風趣,如果不了解的人,還以為是老師在向學生介紹創(chuàng)作的經驗。他看上去不像藝術大師,更不像大企業(yè)家,而最打動人的是對藝術有一顆童心般的真心真性。羅曼·羅蘭曾說,“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于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碑斔囆g家心中的熾熱情感轉化為創(chuàng)作的磅礴力量,并訴諸于筆端時,藝術就會有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和動力。
他的真心真性體現(xiàn)在故土的摯愛上。雖然左晉已定居加拿大,但對祖國、對故土仍有一種強烈的真摯情感。2012年,他在加創(chuàng)立了加拿大中華藝術協(xié)會并任會長,為促進中加兩國文化交流積極奔走。汶川地震時,他組織百幅油畫作品集體捐贈,表達了藝術家對災區(qū)人民的大愛與真情。這種真愛也體現(xiàn)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在《天下為公》中,孫中山先生炯炯有神的目光中略顯憂郁,心懷世界大同,關懷天下蒼生的情懷躍然紙上。
而一幅《老兵》在五星紅旗的背景下,戴滿軍功章的老兵敬禮間,回首過去、豪邁今朝、心潮澎湃之情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源于內心的真心真性體現(xiàn)在左晉對社會問題的關切上。這次分享會上,一幅名叫《面包》的油畫引起很多人的興趣,這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左晉一次早餐,他在吃面包時,突然看到面包的空間一絲一縷,如一幅多維的畫卷,引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欲望。
在畫面中的面包,雖有些殘缺,但在溫暖的光線折射下,面包散發(fā)著光和熱,帶給我們的思考是生命中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在這個世界,還有多少人還生活在饑寒交迫中,我們能否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呢?他的《膚色》中,紅、白、黑等色彩如鋼琴鍵一般,映射在同一基色的背后。
人雖有不同膚色,但皆是地球的主人,我們該如何和諧相處,共奏生命的樂章呢?一幅《有色鏡》,以虛幻的頭像為底色,在兩個不同的鏡片中,一個色彩斑駁,一個滿眼烏黑,不同的視野,不同的世界,我們以那種心態(tài)看世界,世界也將以那種姿態(tài)呈現(xiàn)在你的生命中。
分享會中,我最喜歡的一幅油畫是《曉荷》。晨曦的微光、靜靜的河水、交錯的荷葉,一支待開的荷苞從水中升起,自然的生命給人以愉悅與力量。
這使我想起莫奈的《睡蓮》,如果說莫奈的作品給人給自由的渴望與生命的激情,而左晉則更多地把對自然的真心真性融入筆下,帶給人以溫暖與喜樂,這在他許多自然作品中都得到體現(xiàn)。
《天鵝湖》中,水色清淺、漣漪微風、情濃依依,兩只天鵝幸福初心。而一幅《初雪》,白雪皚皚、天遠氣清、歲月靜好。正如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
如果說情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魂,那么創(chuàng)作的理念則是藝術前行的方向與明燈。而理念無疑與藝術家的成長之路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左晉的藝術之路無疑是多姿多彩的。他最先開始的是國畫創(chuàng)作,又先后到中央美院動畫系、壁畫系進修,還專門成立神筆動畫企業(yè)(集團),從事動畫的制作。多樣的藝術實踐與豐富的人生經歷,使他的創(chuàng)作理念也遠遠超出了一般藝術家的格局與視野,使他在創(chuàng)作的氣度、意境和品格上有著獨樹一幟的風范。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這既是左晉創(chuàng)作的格局也是他踐行的理念,這在他關于海的油畫中得到了印證。在分享會上,有一位老藝術家說,左晉之海氣勢磅礴、力拔山兮。許多友人在畫前久久駐足不肯離去,為什么他的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我想關鍵是在海中體現(xiàn)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大氣恢宏和蓬勃力量。
在《海之夢》中,整幅畫格局渾然天成、氣韻靈動。海之夢是什么呢?給我的印象是大海的海天一色、氣象萬千,是世界的波濤洶涌、風云變幻,是心境的高遠開闊、思緒千萬。
油畫《海鷗》中,深色背景上潔白的海鷗,振翅飛揚下疊加的光影,給人以飛翔,以高歌,以力量。當畫家心中有了“會當凌絕頂,一攬眾山小”的氣概時,畫家筆下的天地才是真正高遠。
蘇東坡有詩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敝袊剿嬐呄蚝喌?,而簡淡中包具無窮境界。左晉最早開始創(chuàng)作的是中國畫,可惜我沒有看到他創(chuàng)作的國畫作品。不過我在油畫中卻感受到,中國禪宗思想對他油畫的意境有著深刻影響,那就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加拿大的卡爾加里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意思本身就是“清澈流動的水”。而在左晉的筆下,湖水寂靜,樺樹挺拔,群山朦朧。這使我想起米友仁的《瀟灑奇觀圖》,云海彌漫、山巒隱約,既空靈又郁勃。觀《卡爾加里》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寧靜,而在寧靜間,內心又感知自然的生機與活力。
在他的《晨海欣虹》中,靜悄悄的黎明即將有噴薄欲出的朝陽,色彩的明與暗,視角的遠與近,海浪的靜與動,畫面干凈、筆法干脆,將我們帶入了對未來的期盼與憧憬中。
而一幅《知秋》,秋風拂面,蘆葦搖曳,在畫前我們感知到季節(jié)的變化、自然的變遷、天地的變幻,明白了自然界中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才能與自然真正和諧相處。
人的生命是不完美的,而如何在不完美的人生中去追求藝術的完美呢?這是左晉在分享上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一個藝術家不懈追求的品格。每一個人對美的理解不同,每一個人不同的階段對美的理解也不同。
我看過《21世紀有影響力畫家個案研究》一書,書中的《精靈》《午后》《月光》等作品,既似真更似幻,既意象亦具象,以抽象的筆觸和純粹的視覺感悟世界。而近年來左晉創(chuàng)作的《海之魂》《初雪》《駿馬奔騰》則更具寫實主義風格,畫面直擊人心、色彩鮮活生動、神氣率真飄逸。
美沒有固定的格式,左晉對藝術的深刻思考、積極探索與不斷超越,使作品題材多樣、形式多姿、思想多元,但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內在的美,這種追尋自我的真美,一定能激發(fā)人愉悅的自性、心靈的共鳴與生命的覺醒。
卓別林曾說,無論天資有多高,他仍要學會了技巧來發(fā)揮那些天資。對于畫家的藝術技巧我是外行,但左晉畫中鮮明的表現(xiàn)技法仍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賈德江先生在《21世紀有影響力畫家個案研究》一書的序言中所說,“左晉藝術創(chuàng)造的出發(fā)點是發(fā)現(xiàn)美、歌頌美,他似乎對自然中丑陋的東西視而不見。
就這一點,他堅守的是古典的藝術原則;但他的繪畫語言和技巧更強調現(xiàn)實的多面性和感覺的真實性,因此,他的作品又具有現(xiàn)代藝術的特征?!弊髸x繪畫中對影像、空間與筆法的把握,為作品的內涵與神韻架起了骨骼和力量。
中國人的含蓄美與西方的奔放美對于藝術的技法都帶來了影響。西方的油畫更注重光影,荷蘭大畫家倫勃朗就是“光的詩人”,他獨特地運用光和影,使畫的形象如光和影里凸出的雕刻。而中國畫是線條的旋律,更注重虛實。正如清初畫家笪重光所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span>
左晉的藝術道路使他既對中國畫的虛實了然于胸,又對西方的光影有著豐富的實踐,兩者之間的融合交匯在畫的影像中,既使作品色彩明快、又耐人尋味。《駿馬奔騰》之所以給人以強大的沖擊力,在于光影的運用中,畫面底色有虛有實,更凸顯出主體駿馬奔騰的飛馳,肌體力量的強健,令人叫絕。
而在《量子系列》中,光影與虛實得到更為有機的統(tǒng)一,似光非光,似有非有,似影非影,把人類對量子的理解通過藝術的形式得到生動的呈現(xiàn)。
《壹零》中,10整體之光,背景之影;10上之實,下之虛;壹之實,零之虛;壹之光,零之影。整體畫面看似簡單,但虛實相生,光影相間,呈現(xiàn)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幅畫,更多的是生命相生相克的思考。
一幅畫的空間有限,但如何在有限的方寸之間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一個重點是整體的把握,二則是內在的和諧。宗白華先生在談到中國園林的美學思想時曾說,“無論是借景、對景,還是隔景、分景,都通過布置空間、組織空間、創(chuàng)造空間、擴大空間的種種手法,豐富美的感受,創(chuàng)造了藝術意境?!?/span>
我想這是對整體把握的很好詮釋。而對于內在的和諧,達·芬奇就說過“繪畫的和諧比例,由各部分在同一時間組合而成?!奔氂^左晉之畫,你會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他善于從不同維度把握作品的空間,既有東方的留白,又有西方的透視,使畫既有整體的和諧之美,更在畫外延伸出時間與空間的想象。
《美人魚》是一幅很有意思的畫,畫面中兩男一女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神態(tài)各異,或思或憶,或喜或憂,畫面既矛盾又和諧。而女主人公的思緒更是把畫面延伸到畫外,水果已然豐收,而我何時收獲愛情的豐收呢?
《大寶礁》則運用西方透視之法,在一維的空間中表達多維的空間與意境,畫面中近處海浪微拍小礁石,遠處海礁或明或暗,而在更遠時,海天相間、云海茫茫,海在哪,礁在哪,我們的心又在哪兒呢?
《緋聞》的畫面則更有時空感,在緋紅愛心的朦朧背影下,正面女孩的惆悵,背面男子的無言,更點睛的是一只黑貓那閃亮的眼珠,似乎有世人皆醉唯我獨醒之意,把人的想象引向更遠的時空。
我去過加拿大,楓樹之美,美在色彩繽紛。而左晉的《楓彩》,用抽象的筆法,使楓林似真亦幻,色彩似火亦光,畫面似靜亦動,給人更廣闊的散發(fā)思維。
《愛情棱鏡》則用迷幻的筆法,將兩個男女主人公置身于多棱鏡中,帶給人對世事的變遷、世界的多幻、愛情的迷茫的想象與思考。我們的宇宙是何等精細,但起源之時卻來自于混沌。精細與混沌看似矛盾,卻又有著天然的對立統(tǒng)一,而左晉正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了坐標點,在藝術的技法上攀登新的高峰。
老子的《道德經》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彼o時風淡云輕,包容萬物;而水動時摧枯拉朽、蕩滌一切,我想這也是左晉之畫的真實寫照。初看時和風細雨,細觀時氣象萬千;初看時平易近人,細觀時內涵豐厚;初看時心情寧靜,細觀時情懷思遠,給人的感觸或絢爛、或寧靜、或奮進、或力量,在靜寂中蘊育生命的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