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寒衣節(jié),又稱“十月朝”“祭祖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笆吕飦硎乱?,家家戶戶送寒衣,祭奠先人御寒氣,敬老孝老世代傳”,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xí)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nóng)歷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
衣,對于即將到來的寒冬,是溫暖。而寒冷,是一種相思苦,不論是思念遠在天邊的愛人,還是思念陰陽兩隔的親人。
寒衣節(jié)與春季的清明節(jié)、上巳節(jié),秋季的中元節(jié),并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jié)”。同時,這一天也標(biāo)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guān)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舊時,婦女們要親手縫制寒衣,送給遠方的親人。如親人已去世,就用紙做成寒衣,在這一天到墳前燒掉。
寒衣節(jié),人們要祭奠先人,為他們“送寒衣”。但在今日,這個節(jié)日似乎已經(jīng)被世人遺忘,其實它由來已久?!对娊?jīng)》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時人們從九月就開始縫制寒衣,準備過冬。
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兜鄱季拔锫浴?/p>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戰(zhàn)袍經(jīng)手作,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結(jié)取后生緣。——《袍中詩》
寒衣節(jié),農(nóng)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jié)”、“冥陰節(jié)”,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祭祀節(jié)日,相傳起源于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xí)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后,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