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喜歡研究溝通方法技巧,最近有檔節(jié)目《我最愛的女人們》,成功吸引了我的眼球。節(jié)目邀請了4位男星,他們會帶著自己最愛的兩個女人,母親和妻子一起去度過三周的時光。想想就覺得很刺激,是不是?
其中有一期,張倫碩和鐘麗緹這對夫妻之間發(fā)生的溝通沖突,讓我產(chǎn)生的分析一下的興趣。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因為要錄節(jié)目所以在他們居住的房子里會安裝很多很多攝像頭,甚至連衛(wèi)生間也不例外。那天,張倫碩洗完澡發(fā)現(xiàn)衛(wèi)生間攝像頭只是拿紙簡單遮蓋了一下,于是情緒崩潰,非常生氣地從衛(wèi)生間沖了出來。
導致張倫碩生氣的原因是什么呢? 張倫碩認為他要去洗澡之前,鐘麗緹就應該能想到并且要主動幫他遮蓋攝像頭,但是,鐘麗緹只是簡單的用紙做了遮蓋,這不符合張倫碩的預期。張倫碩對此非常不滿,他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但你太懶了,懶得去遮蓋,沒有重視這件事。
于是,兩人之間的沖突爆發(fā)了,焦點是什么呢?張倫碩認為,洗澡的時候,攝像頭必須完全遮擋住才行,他擔心曝光。但是,從小在西方國家長大鐘麗緹認為,一個男人嘛,就算走光又怎么啦?
鐘麗緹認為:這么小的事兒,你為什么要小題大做?
張倫碩認為:你太自我了,根本不考慮我,你總只看到自己的想法!
面對同一件事情,兩人的觀念完全不同,導致完全沒法溝通。
在我們生活的日常生活當中,也常會有這樣的情況。
在我家,平日里是我家先生做飯的,我負責洗碗。家里雖然做飯不多,但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鍋,炒菜的、煮飯的、煮牛奶的、煎餅子的等等。
我先生是一位不太拘泥于細節(jié)的人(他說自己是不拘小節(jié),我說他是粗枝大葉。)他做飯的時候,只關注鍋的大小,做出來的飯是否足夠一家三口吃。但是我認為不同的鍋是有不同的用途的,比如炒菜的鍋就用來炒菜,煮飯的鍋就用來煮飯,炒菜的鍋是不能用來煮飯的。
當我看到他隨手拿出炒菜的鍋煮了一鍋面條,我就會數(shù)落:那是炒菜的鍋,你不能換一個?
于是我家先生就會懟回來:你又不做飯管那么多?只要能夠把飯做熟,用什么鍋不行?
我:你就是懶!
你:你就是矯情!
......
于是,因為用什么鍋,我們吵了一架。
我有一個閨蜜特別注意床的衛(wèi)生。她認為人每天至少8小時要躺在床上,所以床一定要干凈、舒適。
只要穿著衣服去外面了,那么回家之后她一定要先換上睡衣,才會坐到床上。但是,她先生卻認為,就算出去了回來不換睡衣又能臟到哪去?而且在家里就應該怎么放松怎么來,想坐哪兒就坐哪兒
關于換不換睡衣坐床這個看起來雞毛蒜皮的事情,倆人吵過好幾次。
上面這兩件生活小事,我們能簡單的判斷對錯嗎?
但事情為什么會發(fā)展到這樣劍拔弩張的地步呢?那是因為,當我們對同一件事的時候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我們都以為自己的看法就是事實,對方是無理取鬧。于是,矛盾就發(fā)生了。
如果我們固執(zhí)的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對的,這個念頭根植在我們的頭腦深處,那么,一旦對方的看法和我們不一致,矛盾很容易激化。
那該怎么辦呢?這里我們應該明白:雙方的看法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我們應該考慮如何正確的表達看法。
怎么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是比較好的做法?或者怎么說才最不容易激化矛盾呢?在一本堪稱溝通教材的《溝通的藝術》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表達公式:我看到(事實)+我認為(看法)+現(xiàn)在我覺得(情緒)+所以能不能請你(請求)
先說第一步:我看到(事實)
為什么要先講事實?事實是最客觀的,這件事情是什么樣的,雙方都看到了,不加評價地描述事實才最不容易產(chǎn)生矛盾。
再說第二步:我認為(看法)
能不能表達看法?一定是要表達的,但是要在描述事實之后加上自己的看法,這時候你的看法才更有理有據(jù),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我們回到張倫碩和鐘麗緹的溝通場景中……
如果張倫碩看到衛(wèi)生間的攝像頭沒有被遮擋的時候,他可以這樣說:我洗完澡的時候看到衛(wèi)生間的攝像頭,只是拿紙遮住了。如果遮的不嚴就會拍到我洗澡!(事實)我覺得你是不是有點太懶了?(看法)
只是表達完事實和看法之后呢,還不足以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表達完整。
我們接著說第三步:現(xiàn)在我覺得(情緒)
其實張倫碩在看到這個事情中,非常的生氣,那他的情緒表達出來也是會幫助對方理解當下的狀況。在這件事情中我們看得出來,他的生氣只是用一味的指責來表達,而當對方聽到指責的時候也會立即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
比如,有人說你:你是不是太欠缺考慮了?你是不是太二百五了?
聽到這樣的話,你會怎么想呢?當然不同意了!所以,聽到指責之后我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懟回去:你才二百五,你全家都二百五!
然而,這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只會激化矛盾。
所以,在我們表達了事實和看法之后,應該同時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時候感受才是有意義的,有依據(jù)的。這樣對方不僅能知道現(xiàn)在你的感受是什么,還能知道為什么你有了這樣的感受。
那張倫碩就可以接著這樣說:我洗澡的時候看到衛(wèi)生間的攝像頭只是拿紙遮住了,紙被打濕之后很可能會拍到我洗澡。我覺得你是不是有點太懶了?當我看到只是拿紙遮住的,我特別的生氣,因為我非常在意會被拍到。
那表達到這里行不行呢?其實他已經(jīng)完整地表達了自己的信息,但是,一般情況下,當矛盾發(fā)生之后,不管我們承不承認,我們對對方是有期待的。
第四步:所以能不能請你(請求)
我對對方的期待有時候可能只是希望對方能理解,有時候也會希望對方做出點兒改變。那就直接表達出來吧。
張倫碩說可以這樣說:我希望,你能夠在乎我的感受。我希望你能夠認可我認為的重要的事情,這些東西真的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希望下一次我請求你去幫我遮擋攝像頭的時候,你能夠放在心上,當成一回事兒。我真的認為,拍攝出赤身裸體的樣子對我來說,非常的沒有安全感,我希望你能理解我。
我相信,如果我們在面對夫妻之間的矛盾的時候,能夠完整的通過表達事實、表達看法、表達感受和請求,那么對方就會完整的了解到你的信息。用公式表達就是這樣的:我看到發(fā)生了(事實)+我認為(看法)+現(xiàn)在我覺得(情緒)+所以能不能請你(請求)
既然是萬能溝通公式,它適用于我們生活中很多場合。
比如,你可以對說要還錢但過了兩月還是沒還錢的朋友說:
老L,你去年因為急用錢從我這借了2W,本來打算4月份還我,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6月了。(事實)我這幾天一直在想,是你忘了還是怎么回事?(想法)我有點著急,(感受)因為7月我父親的房子裝修我想著能幫上點。你看現(xiàn)在能不能還我?如果你手頭緊的話,先還一部分也行。(請求)
你可以對見面沒有打招呼的同事說:
小A,今天在你走進會議室的時候,我看到你沒有給我打招呼,而是直接走過去和小王說話。(事實)我不知道你是沒看到我,還是因為今天上午的事情生氣。(想法)當我看到你走過去跟小王說說笑笑的時候,我很生氣。(感受)畢竟以后還會經(jīng)常一起合作,我希望咱倆能聊聊,如果有誤會的話咱倆一起解決掉可能會更好。(請求)
雖說是萬能,但是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點,如果要拿去和父母溝通,其實遠不如一個擁抱管用。第二點,如果和上司溝通用這個公式除非你的能力深受認可,不然可能明天裁員你就是名單上的第一個。
有人能可能會問,這個公式一定會避免矛盾么?
不一定。
但是,在我們表達了完整的信息之后,雙方能夠有進一步互相理解的基礎,搭建信息通暢的渠道。
除此之后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態(tài)度。用抱怨換不來坦誠,用指責也換不來合作。
我們希望對方怎么樣,就自己先做到什么樣。如果我們能夠坦誠、抱著讓雙方變得更好的態(tài)度來溝通,對方一定能感受得到,并且會受到影響。畢竟,誰不希望生活變得更和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