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有關三國的書籍故事中,總回避不開這樣一個話題,就是天命。諸葛亮曾今說過,知天易,逆天難。而最后在上方谷時,一場大雨放走了司馬懿。他也無奈地感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此乃天命。我們這次所說的也是跟諸葛亮有關,但是,這個天命或許更多的是局勢所困的無奈之舉吧。https://www.szyuansu.com
從演義的角度來說,就富有神話色彩,說的是諸葛亮夜觀天象,發(fā)現(xiàn)曹操命不該絕,反正是死不了,不如把人情留給關羽,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方面讓關羽還了曹操以前收留的人情,以后再跟曹操作戰(zhàn)的時候,關二爺就沒有顧慮,另一方面,讓關羽覺得欠自己個人情,因為關羽去之前,諸葛亮故意躊躇半天,等到關羽立下軍令狀以后再委派他去把守,這樣相當于關羽沒完成任務,又立了軍令狀,這樣關羽永遠覺得欠諸葛亮一條命,以后諸葛亮再做決策的時候,關羽必然擁護,至少不會公然反對,這件事怎么想對諸葛亮都有好處。
就當時的總體局勢來說,曹操是當時的第一大霸主,三足鼎立之局面并未形成,假如當時關羽真的殺死了曹操,那么,必然會引起天下大亂,天下黎民百姓將會深陷水深火熱之中,另外,曹操的勢力如果被分散,那么就只剩孫吳兩大諸侯,孫吳聯(lián)盟破裂是遲早的事,并且劉備攻打曹操時也去損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樣孫權也會坐收漁翁之利,所以為了顧全大局,諸葛亮故意讓關羽坐守華容道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這一次諸葛亮不但讓關羽徹底了斷對曹操舊情,而且也讓關羽永遠欠著諸葛亮的一個不殺之恩的人情,從此關羽等將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心服口服。如果曹操一死,北方分崩離析,孫權和馬騰進入中原,無論是誰成功了,劉備也不過是個配角,再多也就謀個一官半職,和諸葛亮當初說得差遠了。所以諸葛亮不能讓這種事情發(fā)生,那無異是打自己的臉,于是諸葛亮選擇了放曹操回去穩(wěn)定北方,這樣劉備就有足夠的時間去壯大自己的勢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