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朱厚熜是個智商極高的人,不到15歲就通過“大禮儀之爭”斗敗前朝群臣,掌控政權(quán),從此指點江山、獨斷乾綱45年,期間也有過“嘉靖中興”的局面。如果他把這股聰明勁一直用對地方,絕對可以成為一代英主。可惜他執(zhí)政20多年后開始懈怠,沉迷修道成仙,任用奸佞之臣,把國事搞得一塌糊涂,國庫空虛,邊防廢弛,百姓生活艱難,正如海瑞上的《治安疏》中所言“嘉靖者言家家皆凈而無財用也”,這就是民間說的“嘉靖嘉靖,家家皆凈”的由來。
嘉靖帝晚期的最大問題有兩個,一是沉溺于修道,二是重用佞臣,其他弊端大多與此相關(guān)。先說修道,道家講究無為而治、無欲則剛,嘉靖帝沉迷修道,將其思想用于治國,說明他的人生目標(biāo)發(fā)生了轉(zhuǎn)向,不再是早先的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功業(yè),而是尋求虛無縹緲的仙道和長生不老,追求所謂的無為而治。這使嘉靖帝荒廢政務(wù)、泯滅親情,逐漸成為海瑞在《治安疏》中痛斥的“不君、不夫、不父”之人。應(yīng)當(dāng)說,海瑞的說法是犀利準(zhǔn)確的,事實也的確如此。
嘉靖帝之“不君”,是說他不再履行君道。國家社稷、天下臣民不再是他關(guān)心的對象,方士、道士們成為他的禮敬之人。這些人利用嘉靖帝夢想長生不死和迷信一些靈異現(xiàn)象,多次搞一些“障眼法”的騙術(shù),愚弄嘉靖帝,使他每年不斷修設(shè)齋醮(道教大型法事),耗費大量錢財,造成國庫空虛。這又促使嘉靖帝利用嚴(yán)嵩、嚴(yán)世蕃他們?nèi)デХ桨儆嫷負(fù)棋X,干了很多勞民傷財、禍害百姓的事,使得天下怨聲載道。
嘉靖帝之“不夫”,表現(xiàn)在他修道以后變得刻薄寡恩,性情變化無常,對后妃缺少關(guān)愛。他先后有過三任皇后,下場都很悲慘。第一任陳皇后懷孕時,嘉靖帝當(dāng)著她的面撫摸一個宮女的手,陳皇后發(fā)了幾句牢騷,就被嘉靖帝一腳踢在肚子上,孩子沒了,陳皇后也失血過多一命嗚呼。第二任張皇后一直很小心,但就因為給某人求了個情,惹得嘉靖帝大發(fā)雷霆,將她打入冷宮,幽禁而死。第三任方皇后在“壬寅宮變”時救過嘉靖帝,但也順帶鏟除了嘉靖帝喜歡的兩個寵妃。嘉靖帝恨在心頭,記在心中,后來方皇后居住的宮殿失火,嘉靖帝阻止人救火,使她活活地被燒死。
嘉靖帝之“不父”,是指他不履行父道。這條多少有點冤枉嘉靖帝了,他倒不是真的一點都不關(guān)心兒子們,而是因為他的長子、次子和后面生的幾個兒子先后病亡,道士陶中文為此說了一句“兩龍不能相見”,嘉靖帝深信不疑,從此不敢輕易見自己的兒子們,害怕自己或者兒子會出意外。人都是需要交流的,一家人也不例外,長時間的隔絕,使嘉靖帝與僅剩的兩個兒子之間關(guān)系淡漠,沒有多少親情。三兒子裕王朱載垕無數(shù)次求見父親,都被嘉靖帝拒之門外。
說完了修道,再說嘉靖帝的用人問題。他要拿出大把時間修道成仙,自然需要有人給他處理好朝政。其實,按照明朝內(nèi)閣和司禮監(jiān)協(xié)作配合的政務(wù)處理程序,只要選好人,配強(qiáng)內(nèi)閣,也出不了什么大事。但嘉靖帝偏偏選了一個佞臣嚴(yán)嵩當(dāng)內(nèi)閣首輔,專權(quán)20多年,逢迎皇帝,結(jié)黨營私,排斥異己,禍害百姓,把天下搞得生靈凋敝,滿目瘡痍。
嘉靖帝有識人之明,他知道嚴(yán)嵩父子是有能力的“壞人”,但還是要用他們。因為他用人不是以好與壞為標(biāo)準(zhǔn),而是以能否為我所用,能否主動優(yōu)質(zhì)服務(wù),能否為我“背鍋”為標(biāo)準(zhǔn),嚴(yán)嵩父子恰恰符合這些要求。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有段嘉靖帝用長江與黃河比擬清官與貪官的論述,雖然是編劇杜撰的,但卻深入生動地揭露了嘉靖帝的帝王心術(shù)。那就是“長江水清可以用來灌溉田地,黃河水濁也可以用來灌溉田地,不能因為水清就偏用,也不能因為水濁就棄用”,這幾句話表達(dá)的意思就是“清官要用,貪官也要用,兩者都有用處,兩者不可偏廢?!?/p>
嘉靖帝在劇中還說,長江水泛濫了,要治理,正如我要收拾楊廷和、夏言等人;黃河水泛濫了,也要治理,這便是我罷黜嚴(yán)嵩、誅殺嚴(yán)世蕃等人的道理。這段話是嘉靖帝教兒子治國之術(shù)時說的,是他駕馭群臣、治理天下的心得體會,雖然聽著蠻深奧、有道理,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腹黑之術(shù),是爾虞我詐的陰謀而不是治國平天下的陽謀。他緣于嘉靖帝的獨裁自私心理,選人用人不是從國家、社稷、百姓利益出發(fā),而是為了維護(hù)個人私利,制衡朝局,操縱群臣。這樣一來,雖然嚴(yán)嵩父子惡貫滿盈,但因為他們能逢迎皇帝需求,能替皇帝制衡清流集團(tuán),能替皇帝“背鍋”無怨無悔,所以嘉靖帝照用不誤,即使這樣會結(jié)黨營私、專政害民,他也不在乎。
嘉靖帝不在乎,還在于他駕馭貪官有心得,那就是有毛病的官員更容易遭人攻擊,更需要得到皇帝的護(hù)佑,也更容易為皇帝所掌控。一個啥毛病都沒有的大清官,會讓腹黑皇帝心不安,你不要錢財美女,那想要什么,不會是想要我的江山吧!所以漢朝名臣蕭何才會自污其身,以讓皇帝放心。嘉靖帝以腹黑之術(shù)操縱群臣于股掌之中,嚴(yán)嵩父子再怎么能折騰,也翻不出他的手掌心,想收拾的時候,他一句話就搞定,既博了個為民除害的美名,又賺足了嚴(yán)世蕃留下的黃金白銀。
嘉靖帝的用人之道、帝王心術(shù)利己而亂國,佑己而害民,致使吏治腐敗,奸臣當(dāng)?shù)溃难?、楊繼盛、沈煉等忠直之臣慘遭殺害; 邊防廢弛,“南倭北虜”橫行無忌,蒙古韃靼部首領(lǐng)俺答汗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造成極大破壞。倭寇襲擾入侵東南沿海,殺害幾十萬民眾,幸賴朱紈、張經(jīng)、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率軍肅清;民變多發(fā),大同兵變、遼東兵變、振武營兵變此起彼伏,影響深遠(yuǎn);官商勾結(jié),盤剝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嘉靖嘉靖,家家皆凈”成為百姓憤怒的吶喊。
因為長期服用摻有砒霜、水銀、雄黃、朱砂的丹藥,嘉靖帝的身體在香霧繚繞中每況愈下,于1567年1月23日在乾清宮駕崩,終年60歲。他沒有實現(xiàn)修道成仙的愿望,只能上青天寫青詞向“三清”致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