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要合理安排未成年人的學習,休閑以及體育鍛煉時間;2.未成年人存在罪錯行為,可責令家長接受家庭指導;3.家庭教育要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4.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風的培養(yǎng);5.社區(qū),學校,機構,全社會都要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和支持。
對家庭教育頒布立法,可見家庭教育已變成一個世界關注的課題!也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什么這么說呢?
據(jù)全國婦聯(lián)家庭教育狀況調(diào)查顯示,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
多數(shù)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養(yǎng)育焦慮,有的家庭出現(xiàn)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等現(xiàn)象,有的家庭甚至出現(xiàn)暴力毆打孩子.....嚴重威脅著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大量的、相似的病態(tài)現(xiàn)象出現(xiàn)讓家庭教育問題不得不被重視。
俗話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開端,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曾分析,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
一類是“怪獸家長”,恨不得全天候?qū)⒆泳o盯不放,對其興趣愛好、技能培養(yǎng)、成績提升等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過程。
另一種情況則是甩手掌柜,放任自流,家長基本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表現(xiàn),有的家長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扔給學校,認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這兩類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長,顯然違反了《家庭教育法》。
來看看這兩類家長具體是怎么違法的,這樣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又有什么傷害呢?
01怪獸家長代表:田雨嵐
田雨嵐是一個完完全全違反了《家庭教育法》的代表。這部劇為什么最終被下架,大家心知肚明了吧。
看過《小舍得》的家長一定對田雨嵐這個角色深有印象,田雨嵐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怪獸家長”,她對兒子的所有關心,都體現(xiàn)在學習成績上。
她自己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地說,她的氣場和自信,都源于兒子的成績。
為了穩(wěn)固顏子悠的學霸地位,她可以毫無下限地刷新觀眾對她的認知。
孩子好好地吃個水果,她非要提問英語單詞;
還把背誦圓周率當成才藝表演,在飯桌上讓子悠當眾展示。
在外面尚且如此,在家中就更不用說了。
為了監(jiān)督子悠學習,田雨嵐專門把書桌放在客廳里,好讓子悠沒有偷懶的可能;
而且,她專門在家里放了一個展示柜,要求子悠用獎杯和榮譽證書把它填滿。
子悠明確表示,自己的夢想就是做一名生物學家,可田雨嵐一點都不支持。
她覺得這些興趣是在耽誤學習,還毫無顧忌地說,要把子悠珍藏的生物標本全都扔掉。
就連兒子僅存的體育愛好,踢足球,都要被剝奪。
更要命的是,媽媽為了他進奧數(shù)金牌班不擇手段,他眼見媽媽說謊,又上演求老師涕淚橫流的虛偽模樣,但自己被老師侮辱的時候,媽媽只叫他忍著。
田雨嵐在劇中瘋狂給子悠打雞血的樣子,也生動詮釋了什么叫“捉雞不成反蝕把米”。
在田雨嵐的持續(xù)高壓下,子悠終于崩潰了,在考場里出現(xiàn)幻覺,他把試卷一把撕掉把桌子推倒跑出了考場。
好好的一個孩子,就這么被他媽給逼“瘋”了!
田雨嵐這樣的反面家長,時刻提醒我們,過渡的控制欲,只會“摧毀”孩子。
02甩手掌柜家長代表:現(xiàn)實中大部分家長
“甩手掌柜”是家庭教育方式的另一個極端。
雖然這一類家長,沒辦法直接拿出一個代表性人物舉例,但現(xiàn)實生活中,這類家長比怪獸家長還多。
在這些家長眼中,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事情,與自己并沒有太大關系、沒空管、不想管、舍不得管,層出不窮的理由讓家長理直氣壯地失職,到最后將自己孩子遭受的后果全推脫到學校和老師身上。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老師的水平不夠;品行教養(yǎng)不好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到位;行為習慣不好是老師引導不足。
失職的家長做足了受害者的姿態(tài),卻很少反思自己。
有人把家庭比作一個花園,家長是園丁,孩子是這個花園里的一株幼苗,小幼苗需要園丁來澆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否則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長成一棵歪脖樹。
所以教育的根源在于家,孩子最終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跟父母關系最大。
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更是孩子的“終生導師”!
這也是為什么《家庭教育法》中強調(diào),要樹立好家風家教。
家長的示范作用是別的教育無法替代的,也是別的環(huán)境無法提供的。
父母關系、家庭氛圍、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等,都對孩子產(chǎn)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03
家庭教育到底要怎么做?
很多人會問,怎么判斷我的教育方式是錯的,哪里有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復制?家庭教育是一個宏觀話題,做父母的到底應該怎么做呢?有幸看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的一條關于家庭教育視頻,他提到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對此深表認同。
第一點是:對孩子高質(zhì)量的陪伴
陪伴,不能僅僅指身體的陪伴,更要參與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當中去。
很多家長會說,工作那么忙,要賺錢養(yǎng)家,哪有時間陪孩子?
高質(zhì)量的陪伴不一定要長時間,而在于陪伴時愛和情感的投入。
每天哪怕只花30分鐘,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與他們聊天、玩耍,傾聽,這也會讓孩子在期待與美好中度過。
研究表明:童年有過高質(zhì)量陪伴的孩子,會變得更獨立、有自信、有力量,對家庭、父母和他人都有責任心。
第二: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的習慣
朱永新教授說: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一個人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
其實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家里形成一種氛圍,因為孩子是通過模仿和吸收來學習的。
比如說,爸爸媽媽經(jīng)常在家里玩游戲,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模仿著打游戲,久而久之他就習慣了用打游戲來消磨時間。
相反,如果爸爸媽媽經(jīng)常在家里讀書,經(jīng)常討論書里面的內(nèi)容和有意思的觀點,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在一個閱讀的氛圍里長大,他就會自然地喜歡上閱讀。
擁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未來更容易走向幸福和成功。
第三: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不能缺席
教育不僅是媽媽的事情,爸爸也一定要參與家庭教育,不能缺位。
《家庭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爸爸不帶娃將違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的作用是不同的,并且有各自的優(yōu)勢劣勢。
母親心思更加細膩,可以教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形成一些良好的品德,而父親則有助于培養(yǎng)起孩子勇敢、強悍、意志堅強的性格。
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須做到優(yōu)劣互補、平衡,才能產(chǎn)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以上三點當然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如何養(yǎng)育一個孩子是一項艱巨且復雜的任務。
它在于日積月累,在于父母不斷學習,在于家長和孩子需要雙向奔赴......
到底如何科學育娃,家長們還得好好學習這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