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呢?本書告訴你一個重要事實: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即道出了經濟學中最根本的東西,作為經濟人,他是理性的,總是希望別人為自己支付餐費,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而我們則是在不同的選擇中權衡。
通常我們所接觸的經濟學類教材,無外乎從數學公司、函數、模型、運算、一個個的概念、圖表上介紹經濟學知識,而本書卻跳出常規(guī),從現實中熟悉的事情出發(fā),通過深入淺出的故事和饒有興趣的圖畫來告訴讀者:經濟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既抽象于人們的生活,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經濟學的力量就在于它特殊的思維方式,而本書正是引導讀者學會經濟學推理方式,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理性決策的科學,對公共決策的制定很有意義,關鍵在乎把握經濟學的思想。經濟學解釋的是節(jié)儉和交換的邏輯,是關于我們周圍世界的學習。本書的一大特點就在于一開始就介紹了這種思想,使得初學者從一開始就學習這種思想。在本書第一章,就灌輸了經濟學界重要的一些思想:“任何人都會成為商人,而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商業(yè)社會”,在這個社會里,群體合作的方式是“交換”,所有群體合作形成了某種“游戲規(guī)則”,而產權就是這個“游戲規(guī)則”。對于初學者來說,一開始可能難以真正理解產權的意義,但從初始就接觸它卻是很有意義的,逐漸地就更能深入理解經濟社會。同時,本書一開始即道出了經濟人行為的本質就在于在不同的行為中進行選擇,權衡收益和成本之后進行選擇。而在講述成本的時候(見本書第二章),并不是“以機會成本”的概念形式加以文字性的解釋,而是以“瓊斯生產啤酒”的例子形式,加以解釋,通俗易懂,這也正體現了本書的特點--用生活中的故事告訴讀者經濟學知識。
再者,本書還加入了一些新的思想,提出了“人際貿易”的概念,還把“中間人”作為降低交易成本的動機納入最先的討論中,把市場作為發(fā)現的過程進行闡述,這些都是以往的同類教材中所不能見到的。這又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在一、二章進行基本的經濟學知識輸導后,本書從第三章開始正式進入經濟學的世界里進行討論,用了較大篇幅(3-6章)講述了經濟學的核心思想--需求和供給,之后則介紹了不完全市場下的利潤、壟斷等知識,更是結合時代,介紹與現時經濟相關知識,如“反托拉斯”政策,“污染許可證”,當然也介紹了市場的外部性和政府行為,在此之上還引入了經濟系統的整體績效,即到底以何作為經濟衡量標準。最后,本書則是討論了政府的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問題,其中一大特色就是把政治經濟學綜合進來考慮,還引入了“全球化”。與其它教材不同的是,本書在最后才點明“促進經濟增長”的問題,在介紹了相關的理論政策之后,也更能讓人理解,可謂水到渠成。而本書的又一個特色就是在書末還指出了經濟學的局限,給了學習者更大空間,讓他們去認識經濟學的不足,更加完善經濟學,作為教材,這是難得的。
總之,這是一本不同于常規(guī)經濟學教材的書,它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個小故事,把經濟學的思想講述得淋漓盡致,即使是非經濟學專業(yè)讀者,理解起來也容易,稱得上是一部經典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