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啦~
4歲的小明躺在地上打滾,一邊哭一邊叫: 我要摔倒!我要打媽媽!
媽媽一氣之下真的走了, 留下孩子一個人哭的更大聲。 家長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嗎? 遇到這種情況,應(yīng)該怎么辦? 其實,每一次孩子的哭鬧,都是一次情商的教學機會。 只要正確處理, 就可以把煩人的哭鬧變?yōu)榍樯痰奶岣吲秪 操作步驟: 1、 身體控制,確保安全 先把小明拉起來,抱到椅子上。 目的是防止更嚴重的問題行為發(fā)生惡化(比如撞頭)。 顯然,在孩子情緒激烈的時候,講道理并沒有用。 而威脅孩子這樣做不對或不許躺地上也許會更加激發(fā)孩子的壞行為。
2、 情緒命名:我很生氣! 作為一名自閉癥譜系的小朋友, 很多時候只有情緒體驗,缺乏情緒表達。 也就是說,他們并不知道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感受叫做“生氣”。 所以,我會教小明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很生氣! 這樣,他就用正確的情緒表達代替了“我要摔倒!”“我要打媽媽”這種錯誤的情緒表達。 3、 情緒疏通:運動發(fā)泄
對于小朋友來說更是如此。 他們理智(額葉)發(fā)展不足,不能有效控制情緒(杏仁核), 此時,憤怒宜疏不宜堵。 他喊了幾聲“我很生氣”已經(jīng)發(fā)泄了一部分怒氣, 但是,怒氣值太高,他依然怒火中燒,無法平靜。 此時,上課鈴聲響了, 不能帶他到外面發(fā)泄情緒,只好因地制宜, 讓他鋪好數(shù)字格子地毯, 從1跳到10,再從10跳到1。 跳了一圈下來,他的怒氣值明顯降低, 降低到可以講道理了。 4、 建立因果,解釋情緒 課前已經(jīng)和家長了解到, 小明生氣的原因是, 美術(shù)課家長輔助過多,孩子拒絕輔助,家長當著老師的面訓斥了孩子, 于是,孩子就被氣哭了,一直哭到現(xiàn)在。 這樣看來, 這次哭鬧并不是一次簡單的“問題行為”, 應(yīng)該透過哭鬧看本質(zhì), 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好事??! 懲罰并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會讓問題惡化。 我們需要幫他找回自尊, 把他自我意識中茁壯成長卻被暫時壓制的小苗扶起來。 作為家長或者老師, 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 只有具備這樣的自我意識認識, 才能竊喜面對兒童哭鬧,而非怒火中燒。 如果家長單純只是認為兒童脾氣大愛哭鬧, 那么,很容易用懲罰了事。 而懲罰的后果呢? 不但無法改善兒童哭鬧, 更激化了親子關(guān)系的 矛盾, 還挫傷了兒童的自信心。 我問小明: 是媽媽惹你生氣了還是老師惹你生氣了? 小明明確回答: 媽媽。 接著問小明: 為什么媽媽惹你生氣? 小明抽抽噎噎地說: 媽媽說我~ 然后幫小明做心智解讀,理清事件: 哦,媽媽上課不能批評小明, 小明可以自己上好課,是嗎? 小明說: 是。 5、情緒處理,化險為夷 我要求小明把剛才的內(nèi)心想法自己說出來。 然后,幫他寫到本子上。 我和小明說: 那你看我把你說的話寫到本子上了,你下課給媽媽說一說吧。 小明愉快地答應(yīng)了。 我接著引導(dǎo): 小明說自己可以上好課,那你看,現(xiàn)在媽媽不在,你能自己上好課嗎? 他說能。 果然,接下來的這節(jié)課,小明表現(xiàn)很好啊~ 他獲得了內(nèi)在的成就感,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下課的時候,還把我寫的文字拿給媽媽念了。 孩子和媽媽握手言和。 我和媽媽溝通: 孩子的自我意識在飛速發(fā)展, 我們的輔助方式和力度也要跟著調(diào)整啦, 更多的關(guān)注兒童自身能力,提升兒童自我管理能力, 不要將自己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 這樣他才能獲得自尊心和自信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