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的一天,偽滿洲國的“康德”皇帝溥儀突然有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皇后婉容小腹微微隆起。
看清“形勢”之后,他像一頭暴怒的獅子一樣撲向婉容,指著她的小腹,歇斯底里地質問道:“告訴我,肚子里的孩子是哪來的?”
溥儀為何要如此發(fā)問,這背后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隱情?
1922年,溥儀迎來了自己的16歲生日。
按照老規(guī)矩,皇上到了大婚的年齡。
溥儀雖然在辛亥革命之后未久就宣布退位,但根據民國政府與清廷的協(xié)議,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尊號仍存不廢”,還是要受到很多優(yōu)待的。這就是說,即使清朝壽終正寢了,溥儀依舊是皇帝。
不但關了門能當他的皇帝,對外也能以皇帝自稱。
既然是皇帝,娶媳婦就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樣,人家要走選秀的流程,以保證把最好的女子選到宮里。
年滿十六歲,不但是大婚的年齡,還是理應“親政”的年齡。
清朝的遺老遺少們雖然無法幫助他實現(xiàn)“親政”的夢想,但是選秀一定要弄得像那么回事,搞出動靜來,把儀式辦得隆重而熱烈,順便也可以挽回些許昔日的宮廷顏面。
不過為了保持血統(tǒng)的純正,歷代清朝皇帝選秀范圍不是全國,而是僅限于高貴的滿族貴族女孩。再加上溥儀已經是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前朝擺設皇帝,選秀很難在全國掀起波瀾,引起轟動。
而且溥儀曾經接受過現(xiàn)代教育,深受西方新思想的影響,不愿意搞傳統(tǒng)的面試。初選階段,所有待選秀女只須遞交本人的相片和資料,而不必親自到場。在眾多秀女中間,最終有兩名姑娘脫穎而出,一位名叫額爾德特·文繡,另一位名叫郭布羅·婉容。
從長相上講,婉容面如滿月,眉清目秀,落落大方,雍容華貴。而文繡,最多只能說是小家碧玉,沒有婉容那么大氣。
外貌上文繡比婉容稍遜一籌,受教育程度也不能跟婉容相比。文繡的父母觀念比較落后,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沒有讓女兒學習過文化知識。
而婉容的父親郭布羅·榮源是京師大學堂畢業(yè)生,是位開明人士。他思想進步,主張男女平等,認為女孩子和男孩子地位平等,應該接受同樣的教育。
因此,婉容少年時不但像男孩子那樣讀書認字,而且練習彈琴繪畫,父親還為她聘請了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任薩姆女士當女兒的老師,從而學習了英語。
總之,按照現(xiàn)代審美標準,婉容無論是相貌、身材,還是氣質都要略勝文繡,大家都以為婉容肯定會成為首選,拔得頭籌,成為皇后。
可當時溥儀最初卻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讓文繡作皇后,讓婉容當皇妃,這讓在場的人大跌眼鏡。結果不出意外,溥儀的選擇遭到了皇室長輩們的一致反對。
不過,大家反對的原因,倒不是因為外貌,而是因為出身。
婉容的父親郭布羅·榮源,是滿洲正白旗人,18歲就成為清朝官員,在宣統(tǒng)年間擔任蒙古副都統(tǒng)、宮廷內務大臣等要職。
相比之下,文秀的家世就沒有那樣顯赫,她的祖上雖然屬于鑲黃旗,也是正三旗,但她的父母不是大官,默默無聞。
文秀是憑著叔叔的關系才被列入選秀名單,相比之下還是婉容的后臺硬。
因此,皇室中最高掌權者端康皇太妃站出來替婉容說話,溥儀只得做出妥協(xié),將婉容變成了皇后,讓文繡屈居第二,當了皇妃。
反正溥儀一生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傀儡,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多年以來他已經習慣了。
得知女兒被欽定為皇后,自己將成為“皇親國戚”,身為內務大臣的郭布羅·榮源喜不自勝,立即開始聘請名師對女兒進行上崗培訓,力求一顰一笑和一舉一動都能符合宮廷禮儀,博得皇上歡心。
然而宮中繁文縟節(jié)讓婉容目不暇接,不勝其煩,剛訓練沒過幾天就有些撐不住了。
溥儀也是個思想開放的青年,通情達理、善解人意。那段時間,溥儀擔心未婚妻吃不消,經常會從養(yǎng)心殿打電話過來安慰她,給她減壓。
即便如此,溥儀還意猶未盡,和婉容鴻雁傳書:
“慕鴻(婉容)女士:聽說你近日演禮十分勞苦,我很抱歉!要知道,這并非我的本意。希望慕鴻能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我。午安!”
一封封充滿柔情蜜意的信,讓少女婉容感到溫馨和浪漫,也讓她對那一天充滿期待。
在望眼欲穿中,這一天終于來到了。
1922年11月30日,是溥儀和婉容大喜的日子,帝后大典將在這一天舉行。
皇室儀仗隊浩浩蕩蕩地從紫禁城來到郭布羅·榮源的府邸,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婉容按照皇家禮儀著一身盛裝,儀態(tài)萬方地走出閨房接過金冊,一字不差地背出了背誦了無數(shù)遍的臺詞:
臣妾郭布羅氏謝皇上天恩,愿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聞震耳欲聾的禮炮,看著16抬花轎慢慢起步,婉容眼里滿含幸福的淚花。大婚當晚,婉容頭頂紅蓋頭,心頭小鹿亂撞,感情的潮水風起云涌。
婉容一臉嬌羞,在等著溥儀來到,掀起的感情狂潮,將她高高拋起,再跌落到谷底。
是啊,理想總是那么美好,現(xiàn)實卻如此殘酷。
半夜時分,溥儀終于進來了,然而婉容期待的驚濤駭浪并未出現(xiàn)、他只是略微坐了一會兒,問了幾句“吃好了沒”的客套話,就徑直回了自己所住的內宮。
別說與她圓房,連她的手也沒碰一下。
“他不愛我嗎?”婉容開始胡思亂想。溥儀走后,婉容輾轉反側,一夜沒有合眼。婉容不知道,同樣的一幕,當晚也在皇妃文繡居住的承乾宮上演。
文繡雖然比婉容小了三歲,但也基本發(fā)育成熟,渴望男歡女愛。再說,在出嫁之前,過來人都要對文繡講,新婚之夜該如何伺候皇上,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
然而等了一晚上,皇上并沒有像期待的那樣,而是客氣得像個酒店服務生。
第一天如此,并沒有澆滅婉容和文繡對生活的憧憬,她們繼續(xù)等待,等待激動人心的那一刻到來??墒菚r間一天天過去,溥儀卻始終沒有和自己的皇后和皇妃爆發(fā)一次徹底的人倫之情。
對此,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覺得溥儀在大婚之后夫妻生活正常,只是后來不注意節(jié)制,把身體弄垮了。如果看過文繡后來的離婚訴狀之后,就不會再持這樣的觀點。
1931年8月25日,獨守空房將近十年的淑妃文繡,正式和溥儀提出離婚。而溥儀這時候出于自尊,還舍不得放文繡,死活不同意離婚。
文繡忍無可忍,索性爆發(fā)了,一紙訴狀將溥儀告上法庭,此事還登上了報紙。訴狀上寫著:“控告溥儀虐待文繡,使其不堪忍受。溥儀生理有病,同居九年,未得一幸?!?/p>
這句話的重點,不用問就是“同居九年,未得一幸”,翻譯成現(xiàn)代的話就是,兩人結婚九年,夫妻生活沒有發(fā)生過一次。
不管溥儀承認不承認,他根本就沒有那方面的能力的事實,從此揚名天下,盡人皆知。
確切地說,從十來歲開始,溥儀就喪失了一個男人的生理功能。
那么問題來了,十來歲時的溥儀是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溥儀的病是先天,還是后天的?
為尊者諱,官方資料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溥儀畢竟是保有尊號的前皇帝,這屬于皇上的隱私,太醫(yī)是不會記載的,史官更不會留下片言只語,否則,他們的吃飯家伙就沒了。
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始作俑者是宮女。
一入宮門深似海,被選到宮中之后,宮女的青春被埋葬,一生基本被斷送了。等到允許出宮的時候,她們已經人老珠黃,名聲也壞了,基本上嫁不出去。等待她們的,只能是孤獨終老。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宮女們會選擇各種方式進行反抗,其中包括作踐溥儀。
要在正常的朝代,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一旦被告發(fā),宮女就會死的很慘??墒窃?0世紀20年代,這樣的事很可能會發(fā)生。溥儀6歲時,大清就滅亡了,宮中早就亂作一團。溥儀的父母不在宮里,身邊沒有直系親屬,宮里管事的太監(jiān)整天往外偷故宮藏品寶貝,根本沒有時間過問十來歲大男孩溥儀的私事。
這就給了宮女胡作非為收拾溥儀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懶得值班、想早點休息的太監(jiān)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參與進來,縱容宮女霍霍溥儀,長此以往,溥儀成為一個不正常的男人。
正因為溥儀知道自己成人后沒有那方面的能力,對于婉容的珠胎暗結,溥儀出離憤怒了。
答案很簡單,是婉容紅杏出墻,懷的是別人的孩子。在溥儀看來,我再沒有能力,你也不能跟別人好,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
那么,婉容懷的孩子又是哪一位的?
婉容沒有文繡那樣的勇氣離婚,只能天天以淚洗面。
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婉容也隨之離宮,隨溥儀到了天津。
出了宮的婉容更加靚麗動人,也更加渴望美好生活。但是溥儀看得很緊,婉容每次出去溥儀都派人盯著,唯恐有人動他的奶酪。這說明溥儀太霸道,自己不能愛的女人,也不許別人碰。甚至他在被迫跟文繡離婚的時候,在給補償金之前,也要對方答應一個條件,那就是即使離婚了,今后也不能再嫁人。
誰知道負責監(jiān)視婉容的人,來了個監(jiān)守自盜。負責照顧監(jiān)視婉容的,是溥儀的侍衛(wèi)祁繼忠。
能給溥儀當侍衛(wèi)的,肯定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后來祁繼忠作為偽滿將校候補生,被溥儀送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當作重點后備人才培養(yǎng)。
婉容無奈,又與溥儀的另一李姓隨侍發(fā)生了不該發(fā)生的事。
一來二去,婉容就懷孕了。
溥儀雖然不懂男女之事,但是對女人肚子大了就是懷孕了的道理,他還是略知一二的,婉容的事很快東窗事發(fā)。
這時候溥儀腸子都悔青了,后悔自己為什么沒有按照老祖先的規(guī)矩,使喚太監(jiān)伺候皇后。氣急敗壞的溥儀產生一個念頭,那就是皇后肚里的孩子不能留。
很快婉容十月懷胎,生下一個女嬰,溥儀氣急敗壞之下,在孩子呱呱墜地之后就找人將孩子抱走,扔到了鍋爐房中熊熊燃燒的火爐中。
為了避免刺激婉容,此舉是悄悄進行的,跟婉容解釋聲稱孩子是送人了。
無論是送人還是殺害,婉容失去女兒是鐵定的事實,她難以接受。
出軌的事被溥儀知道之后,兩個侍衛(wèi)被溥儀花了五萬元給打發(fā)走了,婉容失去了跟外界的所有聯(lián)系,她無法排解寂寞,只能靠抽大煙打發(fā)難熬的時光。
在此之前,因為沒有溥儀的關心,婉容來例假之后只能靠鴉片鎮(zhèn)痛。因此,婉容慢慢地染上了毒癮。
沒有親情、友情,也沒有了愛情,失去了孩子,婉容只能天天吸毒,沉浸在鴉片所帶來的快感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婉容的毒癮變得越來越深,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長時間吸食鴉片,讓婉容免疫力大大下降,身體每況愈下。
而且婉容也沒有了食欲和味覺,甚至出現(xiàn)了怕光現(xiàn)象。到了后來,婉容身體進一步惡化。比如牙床松動,牙齒脫落,甚至骨瘦如柴,走路都搖搖晃晃,一不小心就會摔倒。
而溥儀跟婉容結婚之后就很少關心她,出軌之后,溥儀對她更加冷漠,再未搭理過自己這位皇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婉容的精神也出了問題,整天胡言亂語,瘋瘋癲癲。
溥儀對她更加厭惡,讓下人將婉容鎖在屋子中,不讓她跟外界接觸。貌美如花的婉容,變得灰頭土臉,目光呆滯,衣衫襤褸,無法正常行走。
日本人投降回國后,傀儡溥儀成為蘇聯(lián)人的俘虜,裹挾到了異國他鄉(xiāng)。
蘇聯(lián)人離開東北,婉容在被我軍送到位于吉林延吉的監(jiān)獄不久,這名中國歷史上的最后一個皇后終于香消玉殞,她凄涼而悲慘的一生也終于畫上了句號。
但是婉容葬地不明,有說是“用舊炕席卷著扔到了北山上”,也有說是“葬于延吉市的南山”。
三年以后,在伯力收容所過著囚居生活的溥儀從嵯峨浩給溥杰的家信中,獲悉婉容的死訊,然而他臉上毫無表情,似乎這個女人跟自己毫不相干。
新中國成立后,溥儀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學習、改造了10年。1959年12月特赦后,溥儀在周總理的幫助下跟護士李淑賢結婚。1967年10月17日,末代皇帝的生命走到盡頭,享年61歲。
2006年10月23日,經其弟潤麒同意,婉容以招魂形式與溥儀合葬在位于河北清西陵外的華龍皇家陵園——溥儀墓清獻陵,謚號“孝恪愍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