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祖宗”,血壓上升中。
的確,有孩子的家庭在孩子教育上往往“束手無策”。在面對孩子寫作業(yè)慢、反復教不會......唯一的震懾方式就是“全靠咆哮”。
而一旦這樣“咆哮式”的方式放到網(wǎng)上,那是戳中了不少家長的痛點。孩子不寫作業(yè)還好,一寫作業(yè)“雞飛狗跳”。有些家長不僅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還破口大罵。很多家長覺得,“吼叫”不合適,畢竟教孩子還得多點耐心。也有些家長覺得“吼叫”沒啥,只有“吼叫”才能讓孩子長記性。
不過,近日有人咨詢我們:“家長咆哮式”育兒屬于家庭暴力嗎?
其實,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使用“咆哮、吼叫、責罵、數(shù)落......”等方式都屬于語言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種,有時候語言的暴力比動手更嚴重。而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語言暴力是不被允許的,尤其是對孩子來說,語言暴力和其他懲罰是一樣的。
試想一下,若是有人“吼你”你會是什么心情呢?孩子也是有人格權的,況且這種人格權應該與家長平等。家長應以尊重孩子作為教育的前提。在輔導孩子寫作業(yè)時應該心平氣和、平等地對待孩子。
老一輩所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鞭子本姓竹,不打書不讀;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數(shù)來......”等口口相傳的民諺已經(jīng)誤導中國的家庭教育太多年,家庭教育不應該“家長說的算”。而是通過法律的倡導、約束,讓家長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隨著家庭教育正式納入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法制化管理,“家事”不再僅是家事,而是“國家大事”?!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中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家長或其他監(jiān)護人在實施家庭教育過程中,不得對未成年人有性別、身體狀況等歧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脅迫、引誘、教唆、縱容、利用未成年人從事違反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公德的活動。
雖說有法律約束固然是好,但作為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yè)上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情緒一上來自然說話聲音也就上來了。如此往復難免會有“吼叫”。所以在教育孩子上面,家長和學校要積極配合。畢竟如今的家長既要忙于事業(yè)又要顧及家庭。很難有再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慶幸家庭教育立法,但也要明確到底在家庭教育中哪些行為是違法行為。這樣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才能有效避免。更好的來輔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