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出生以后,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長期處在媽媽的照料下,必然會形成對媽媽的依賴。所以說,寶寶黏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fā)展,是對熟悉的親人逐漸產(chǎn)生依戀情緒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但孩子有了這種依戀感情時,不但能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克服焦慮和恐懼,還能去探索周圍的新鮮事物,發(fā)展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梢哉f,孩子早期的安全感對于建立其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他們的人格形成、未來的發(fā)展也同樣有著巨大的影響。
寶寶為何喜歡粘人?多半是因為媽媽有這些特征,讓他很沒有安全感,你有嗎?
1.遇到事情冷處理,對孩子特別的冷漠
有的家長從來都不順著孩子,孩子做錯事情永遠是冷處理,冷冷的表情,而且不跟孩子說話。孩子吃飯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話說錯了,便讓家長大發(fā)雷霆。其實孩子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如何改正,下次還會繼續(xù)犯錯誤。而家長遇到事情冷處理,對孩子特別的冷漠的話,孩子會處于一種極度恐懼的狀態(tài),他們會更加小心翼翼,而越小心翼翼越容易出事情。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冷處理,要耐心的教導孩子,讓孩子處于一種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
2.缺乏獨立性造成的依戀
3歲以上的孩子如果黏人的情況特別嚴重,很有可能是因為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多為包辦型家長,凡事為孩子準備得太細致,太全面,反而剝奪了孩子自主成長的空間。保護過度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經(jīng)常在遇到問題后不知如何解決,無法獨立面對,有時候只是行走或吃飯過程中很小的一件事,他們都不想辦法,而是轉(zhuǎn)頭求助,因而形成特別黏人的情況。有類似情況的家長要注意了,如果孩子很大了還這樣,親子關系親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卻要檢討一下家長是否保護過度,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畢竟“黏人”也是分年齡段的。
3.分離焦慮惹的禍
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就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具體表現(xiàn)是對爸爸媽媽的依戀強弱。當寶寶感知到依戀的人不在身邊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內(nèi)心特別有壓力,于是就會變得焦慮。
下面是給孩子安全感的4種基礎方法:
1、保證責任人是穩(wěn)定的,尤其是頭三年。要么是媽媽,要么是爸爸,要么是固定的一位長輩,但不管是誰,都一定要穩(wěn)定。
2、給孩子可控感。孩子哭的時候,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在”。
3、要跟孩子之間建立一個安全的依戀關系。對孩子的情感需求敏感回饋,不管陪伴時間長短,一定是全身心的,高質(zhì)量陪伴。
4 、擁抱和撫摸。經(jīng)常擁抱和撫摸孩子,孩子的觸覺發(fā)展可能更靈敏。
來源: 小白育兒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