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子》,有人讀到了一位非凡的“圣賢”,有人讀到了一位超脫的“隱士”,也有人讀到了一位孤獨的“憤青”!
在莊子生活的年代,諸侯混戰(zhàn),天下大亂,“美好”的舊制度徹底崩潰;同時物質(zhì)文明在迅速發(fā)展,生產(chǎn)、消費在大規(guī)模擴大,財富與欲望在不斷積累和增加,赤裸裸的剝削、壓迫日益劇烈。
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莊子對現(xiàn)實黑暗的批判,是異常尖銳而深刻的。
比如《胠篋》篇中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偷帶鉤的小賊要被處死,竊國大盜反倒成為諸侯;諸侯之家還好意思講什么仁義?)
又如《盜跖》篇中說:“無恥者富,多信(言)者顯。夫名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無恥的人富有,吹牛逼的人顯達,名利最大者,幾乎都是由無恥吹噓而來的。)
類似這樣的觀察和論斷,千百年后仍保持著其批判的生命力,發(fā)人深??!
而莊子思想中最深刻的,也是最飽受詬病的部分,則是他對“人為物役”的抗議和批判,用今天的話來說,也就是反對“文明對人的異化”。
在《讓王》篇中,莊子還打了個比方,說現(xiàn)在如果有一個人,拿“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并稱,多用以比喻珍貴的物品)去射高飛在天上的麻雀,世人必定會嘲笑他。因為他竟用如此貴重的東西,去謀求那么輕賤的玩意兒。相比之下,人的生命之貴重,又豈是“隨侯之珠”可以比擬的?
所以莊子在《齊物論》中發(fā)問:
/完.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
別忘了點贊、轉(zhuǎn)發(fā)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
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小傳統(tǒng),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