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和田玉價值都是非常之高,常用于雕刻各種形象。和田玉擺件雕刻的常用工藝有:切割痕、拉鋸痕、管痕、單面鉆、雙面鉆、通心穿、象鼻穿、斜刀、漢八刀、游絲毛雕、浮雕、剔地陰文、透雕、圓雕、描金、嵌寶、留皮、巧色、補整、托底等。
玉擺件對于繪畫、雕刻、工藝手法的借鑒與應(yīng)用,玉擺件作品的藝術(shù)境界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花鳥魚蟲瑞獸,神話傳說山水,凡是人間所有,皆可雕刻擺在其中。在和田玉原石原形的基礎(chǔ)上,按照“丈山尺樹,寸馬分人”的構(gòu)圖法則來表現(xiàn)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或歷史場景,或浮雕、深雕,使山水、樹木、樓臺、飛禽、人物等構(gòu)成遠、中、近景的交替變化,以達到玉料、題材、工巧的統(tǒng)一。大的擺件可以造就場面宏大,氣勢壯觀的場景,如和田玉擺件中常見的玉座屏又叫插牌子,是用薄片大塊玉料為屏芯,在其上用浮雕技法表現(xiàn)山水人物,然后再配硬木的屏座。由于大塊玉料少見,故插牌子也較名貴,適合擺放廳堂。小的雖十幾厘米大小,但雕工細膩精巧,可做案頭擺設(shè)。
在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一件“清乾隆白玉交龍紐八徴耄念之寶璽”拍出了6900萬元;在2012年北京保利秋拍上,一件曾被美國J.P.Morgan 家族五代傳承的“清乾隆御制翡翠雕辟邪水丞”以4945萬元成 交。另外,一組“清乾隆白玉山水人物圓插屏”成 交價也達到1265萬元。在2013年中國嘉德春拍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又以6670萬元落槌,乾隆玉器的上佳表現(xiàn)由此可見一斑。作為中國古玉中最負盛名的乾隆 玉器,具有極高的投資收藏價值,其精品價格在未來一段時期內(nèi)仍將進一步上揚。
清代玉器的用料主要是和田玉,數(shù)量最多的是白玉和青玉,除軟玉和硬玉外,水晶、碧璽、芙蓉石、綠松石、瑪瑙等也被大量使用。清代的玉器沒有創(chuàng)新的紋飾,但對歷代的各種紋飾加以總結(jié),進一步美化??梢哉f,清代玉器的紋飾集古代玉器紋飾之大成,達到了玉器裝飾藝術(shù)的巔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