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的故事,你要知道的
琺瑯沒有大的器物造型,絕大多數(shù)是盤、碗、杯、瓶、盒、壺,其中碗、盤最多,只是每一品種都有不同的變化。另外還有一個品種是宜興紫砂陶胎外繪琺瑯料彩,這也是難得一見的?,m瑯彩瓷器在胎質(zhì)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胎壁極薄,均勻規(guī)整,結(jié)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zhì)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xiàn)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贊譽。
琺瑯器與中國歷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銅、陶瓷等相比,歷史要短暫得多,見于文字著錄則更少。明初曹昭《格古要論》中首 次記錄了琺瑯工藝的淵源、特點和用途,“以銅作身,用藥燒成五色花者,與佛郎嵌相似,嘗見香爐、花瓶、盒兒盞之類,多為婦人閨閣中用,非士大夫清玩也。又謂之鬼國窯,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盞……內(nèi)府作者細潤可愛”?!陡窆乓摗肥茄芯恐袊缙诂m瑯器唯 一的一部重要文獻。
2006年11月,著 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在香港由佳士德拍賣公司拍賣,以1.51億港元成 交。1985年5月此碗曾在香港蘇富比上拍賣,成 交價為110萬港元,短短20年的時間,價格就翻了130多倍。
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應(yīng)為“瓷胎畫琺瑯”。是國外傳入的一種裝飾技法,后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chǎn)品也用于犒賞功臣。據(jù)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chuàng)制的新瓷器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