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了三月,萬物復蘇,大地回暖,氣溫一下子升到了十幾度,人們也脫下了厚厚的棉衣,開始了更多的活動。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很多小夫妻呢,都把要一個小寶寶提到了議事議程。
我們孕前門診,門前也熱鬧起來,來了很多咨詢的小夫妻們。
什么時候懷孕,成了備孕小夫妻關心的問題。
“春孕,秋孕。春孕,秋孕!”
這天上午,一對小夫妻為了在什么時間懷孕,爭論起來了。
現在網上有一種說法:在春天懷孕,過了十個月后,新生兒的臨產期在年末的冬季,屆時,氣溫比較低,熱脹冷縮,子宮宮縮多,孩子容易早產出生。所以春天備孕,對胎兒不好。
其實,新生兒早產,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和社會經濟因素、孕期疾病與感染、遺傳因素、產科并發(fā)癥及其干預、工作壓力等有一定的關系。
熱脹冷縮,是物理現象,還影響不了子宮的收縮。說冬天天氣冷,容易引起早產,并不靠譜。
當然,冬天天氣寒冷,春天懷孕的孕婦,到了孕晚期,容易患上季節(jié)性疾病,如感冒、咳嗽,有可能會對胎兒有不好的影響。基于這些原因,有些夫妻不愿意在春天懷孕也是有情可原的。
還有一些人說,“春孕”不如“秋孕”,秋天備孕最好。理由是:炎熱的夏天過去后,氣候涼爽,人們的食欲增加,秋天,又是各種蔬菜瓜果大量上市的時候,飲食充足,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有利。秋天的太陽也日照充足,女性經常曬太陽,有助于體內鈣、磷等物質的形成。此外,秋天懷孕,過了十月懷胎,孩子出生,正好在第二年的4、5月份,春末夏初,氣溫適宜,坐月子也好。
其實,從科學上講,任何季節(jié)都是可以備孕的。孕婦和胎兒的本身的適應能力,完全能夠應對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要不然,我們每個人出生就有淡月旺月之分了。春夏秋冬,沒有高低好壞之分。只有不同的特點。只要有針對性的做好相應的工作,完全可以生出健康的小寶寶。
當然,在備孕前,小夫妻們還是要提前半年,調整好自己生活和飲食習慣,包括起居飲食等。
還要注意的是,夫妻備孕,可不光是女人的事情,丈夫也要積極的調整心態(tài),把身體調理到最佳,像熬夜、抽煙、喝酒、大魚大肉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一定要避免,才能夠夫妻協(xié)力備孕,大齡的夫妻,最好在備孕前,到醫(yī)院進行一次系統(tǒng)的孕前檢查,這樣備孕就比較科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