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郭小武,別名肖武,近號好天。1960年出生,河南孟津人,近白馬寺,龍門石窟、鄰中岳嵩山。先后就讀于河南大學(xué)中文系、杭州大學(xué)漢語史碩士專業(y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甲骨學(xué)與殷商史博士專業(yè),師從胡厚宣先生學(xué)習(xí)甲骨學(xué)?,F(xiàn)就職于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進行字典編撰工作。北京民進文藝委員會委員。
兩周金文的發(fā)現(xiàn)最早可以前推到西漢。據(jù)史書記載,漢宣帝時,“好古文字”的學(xué)者張敞曾考釋過美陽(今陜西武功)發(fā)現(xiàn)的《尸臣鼎》?!墩f文解字》注意收錄郡國山川所出鼎彝等“前代之古文”。對兩周器物進行專門收集和研究是從北宋開始的,如呂大臨的《考古圖》、王黼的《博古圖》、薛尚功的《歷代鐘鼎款識法帖》都非常有名。清人對青銅器銘文研究也很重視,重要的作者作品如阮元的《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端方的《陶齋吉金錄》、吳榮光的《筠清館金文》、徐同柏的《從古堂款識學(xué)》、吳式芬的《捃古錄金文》、方浚益的《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等。這一時期關(guān)于金文的考釋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民國以來,有羅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劉體智的《善齋吉金錄》等收錄金文頗富,而郭沫若的《兩周金文辭大系》(以下簡稱《大系》)、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等研究極為精深。金文文字方面的重要工具書有容庚的《金文編》、周法高的《金文詁林》等。
金文研究真正走上科學(xué)軌道是以郭沫若《大系》的面世為典型標志的,因為在《大系》之前學(xué)者們還無法對青銅器進行準確斷代,更無法認識許許多多族徽文字的性質(zhì),對于一些疑難字詞的解釋也帶有較大的隨意性,而《大系》正是在這幾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郭沫若對銅器進行斷代采用的方法是由他發(fā)明的“標準器比較法”。例如《獻侯鼎》的銘文說:“唯成王大祓,在宗周,賞獻侯□貝,用作丁侯尊彝,天黿。”這可以肯定就是成王時代所作的器物。把此器作為標準器,以銘文中的重要人名、地名、事件等項內(nèi)容為線索,同時考察其書體、花紋、形制等方面的特征,就可以判定類似器物的相對年代。《大系》序中說:“據(jù)此等器物為中心以推證他器,其人名事跡每有一貫之脈絡(luò)可尋。得此,更就其文字之體例,文辭之格及器物之花紋形式以參驗之,一時代之器大抵可以蹤跡,即其近是者,于先后之相去要亦不甚遠。”《大系》運用“標準器比較法”,集錄考釋了西周時代武、成、康、昭、穆、共、懿、夷、厲、宣、幽諸王之器137件,東周時代吳、越、徐、楚、鄧、蔡、許、鄭、陳、宋、魯、齊、衛(wèi)、燕、晉、虢、秦等列國之器114件。
容庚、張維持先生《殷周青銅器通論》第六章第二節(jié)講銘文演進的程序與中國文字的演進,其下分有三個小題目。一是銘文的圖形和記號。書中認為:在彝銘中,族名的圖騰有不少;古代氏族有很多用動物或無生物的名稱作為姓氏的,也可以說明圖騰的存在。二是銘文的加繁和書史。書中認為,殷代晚期的銘文有多至四五十字的,到了周代更把長篇記載附于鐘鼎禮樂器上。西周銘文的內(nèi)容除普通為親屬和自己鑄器外,其重要的大概可分為:
(1)祭祀典禮,如周成王時的《令方彝》,187字;
(2)征伐紀功,如周夷王時的《不其簋》,152字;
(3)賞賜錫命,如周康王時的《邢侯簋》,68字;
(4)書約劑(盟約等),如周厲王時的《散氏盤》,375字;
(5)訓(xùn)誥群臣,如周宣王時的《毛公鼎》,497字;
(6)稱揚先祖,如周恭王時的《師望鼎》,94字。
三是銘文的趨簡和裝飾。書中認為:春秋以后,銘文日趨簡短,器制也日趨簡陋。
郭寶鈞先生《商周銅器群綜合研究》第六章第五節(jié)講到銘文的刻鑄時說:周初銘文各有風(fēng)格,很少沿襲;演進到了穆王,策命漸多,書史如有定格;到厲王時,銘文布局,差不多“公文程式化”了。例如周宣王時的《輔師簋》的格式:
惟王九月既生霸甲寅,紀時
王在周康宮,格大室,即位。紀地
榮伯入右輔師 右者和受命者
王呼作冊尹冊命 作冊尹
曰:“賡乃祖,考司輔……”舊命(冊命辭)
又,“今余曾乃命,新命(冊命辭)
錫(賜)汝玄衣黹純…… 賞賜(冊命辭)
日用事” 勉勵(冊命辭)
拜稽首,敢對揚王休命,對揚
用作寶尊簋。作器
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事。祝愿
實際上,我們看西周中期的金文篇章,80%以上都有類似于上面的格式。因此,對于學(xué)習(xí)金文的人來說,只要挑選典型的一些篇目下工夫吃透,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金文和甲骨文幾乎是同時發(fā)生的,它們的形體和結(jié)構(gòu)也屬于一個體系。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1)時代上的差異:迄今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最晚到周初一段為止,而金文則延續(xù)到戰(zhàn)國秦漢甚至更晚。
(2)字體上的差異:甲骨文主要是用刀刻的,而金文則主要是用模子鑄造而成的,因而前者的字體瘦硬,后者的字體粗壯圓轉(zhuǎn)。
(3)篇幅上的差異:甲骨文多屬于占卜的記錄,文辭比較短;金文多屬于銘功的篇章,文辭比較長。
圖3-22
據(jù)容庚先生《金文編》統(tǒng)計,金文單字共有3500字左右,其中可以釋讀出來的有2000多字,這些金文對研究晚商、兩周的歷史文化和漢語漢字有著重要的價值。
下面采用寬式釋文,選釋四篇兩周金文(首篇附注)。
圖3-22是武王時的《利簋》銘文,文中記有武王伐紂滅商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與史書所載相符——
珷(武)征商,隹(唯)甲子朝。歲
鼎,克聞(昏)夙又(有)商。辛未,
才管師,易(賜)又(有)事(司)利
金。用乍(作)旃公寶尊彝。
“珷”左“王”右“武”,“武王”專用字?!拔洹弊直旧?,上“戈”代表武器、武裝,下“止”(趾)代表行動?!凹鬃映保鬃尤盏脑缟?。《尚書·牧誓》說:“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昧爽”就是清晨。《逸周書·世俘解》說:“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則咸劉商王紂。”“咸”是完全徹底,“劉”是斬首戮尸。“歲鼎”兩字不易索解,一般認為是歲星(即木星,古代用以紀年)正當其位,我們認為或許是行動前的某種宗教儀式。“克”,可以,能夠?!奥劇弊衷笕伺e手拂耳,專心聆聽,這里借用“昏”?!盎琛笔前?、夜間,“夙”是早上、白天,“昏夙”代指一整天?!肮堋弊衷魃稀瓣@”下“間”(中從“月”作),已故于省吾先生釋讀通“管”,“管”是地名,在今鄭州。“師”,原作繁體“師”的左旁,義為軍隊集結(jié)之所?!耙住保笕泊硭?,右象器皿有把手形(甲金文有更象形的“易”字,以此一杯水注入彼一杯),本義是給予或變換,這里用為其后起字“賜”?!坝质隆?,有司,有所專司,是古代一般官員的通稱?!笆隆?、“史”、“吏”本是一字。
圖3-23是懿王時的《大師虘簋》銘文——正月既望甲午,王才(在)周師
圖3-23
量宮,旦,王各(格)大室,即立(位),王
乎(呼)師晨召大師虘,入門,立
中廷。王乎(呼)宰囫易(賜)大師虘
虎裘。虘拜稽首,敢對揚天
子不(丕)顯休。用乍(作)寶簋,虘其
萬年永寶用。隹(唯)十又二年。
圖3-24是春秋中期晉國的《欒書缶》銘文。欒書其人見于《左傳》,也稱欒伯、欒武子。銘中“缶”字從“金”旁,整篇文字也有繁化、草化傾向。行文自左至右,比較特殊。
圖3-24
正月季春,元日己丑。
余畜孫書也,擇其吉
金,以作鑄缶,以祭我
皇祖。虞(原下從“魚”)以祈眉壽。欒
書之子孫萬葉(世)是寶。
圖3-25是戰(zhàn)國中期楚國的《鄂君啟節(jié)·車行陸程》銘文,釋文采自馬承源先生《中國古代青銅器》一書,另有《舟行水程》,這里從略。
圖3-25
馬先生說:“鄂君啟節(jié)是楚懷王頒發(fā)給鄂君啟的運輸貨物免稅證件,共有兩組,一組殘存二塊,另一組殘存三塊。節(jié)是政府頒發(fā)的憑證,形式和內(nèi)容各有不同。鄂君啟節(jié)用青銅做成竹片狀,凡五片合成竹筒形為一組。鑄作時同一內(nèi)容成好幾組,一組放在政府中作檔案保存,一組賜給鄂君,其余若干組分別藏于水陸通道的重要關(guān)卡,以備查驗對證。鄂的地望,就是現(xiàn)今的湖北鄂城。”“節(jié)上的銘文是用黃金鑲嵌而成,內(nèi)容分為舟行水程和車行陸程兩組。據(jù)銘文,頒發(fā)此節(jié)是在‘大司馬昭陽敗晉師于襄陵之歲’。據(jù)歷史記載,此次楚國擊敗晉師(魏)的戰(zhàn)役是在公元前323年,即楚懷王六年。銘文中說,就在這年的夏月乙亥這一天,懷王在楚都郢(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的游宮中下達了命令。懷王的大工尹遵照王命,命令他的屬官為鄂君啟的財政部門造了金節(jié)。……”
——摘自 郭小武 《漢字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