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就計劃前往陜西榆林市的綏德縣黨氏莊園。與中衛(wèi)的家親黨廣喜一拍即合,30日夜里出發(fā),早晨就可以到達。
綏德是陜北最大鐵路樞紐城市,其中綏德火車站是陜北最大的火車站。有太原—中衛(wèi),包頭—西安鐵路交匯,國道210、307境內(nèi)貫通,所處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
綏德火車站位于綏德縣城北5公里處,是全國少有的客貨兩用站。下車吃了豆腐腦,那個味道只有兒時嘗到過,心里美滋滋的。找了輛私家車,車主很健談,說起黨氏莊園來,津津樂道。帶外地人多次去過,很熟悉,就是語言上讓我倆有些吃力,語速慢一些,總算還可以聽懂。二十多公里的山路行駛了五十分鐘。從正路拐入鄉(xiāng)村路,揭示牌顯示一公里,車主說你們看著,五公里多,不通公交,沒有走過山路的怕你們吃不消的。
二十幾道彎彎道道、山坡、下坡,路比較窄,為了安全,遇有會車就得停下,山谷中小溪流淌,山上綠色蔥蔥,山坡上棗樹不少,梯形坡地都是一綹一綹的。想看看黨氏莊園的想法就要實現(xiàn)了。
后輩們在村主任帶領(lǐng)下,修建了黨氏莊園牌樓,門楣橫批:耕讀傳家。上聯(lián):荘園恢弘彰顯黨氏百年盛茂。下聯(lián):祖德廣深育澤族人千載榮昌。拾級而上,清石壘砌的道路、地基、院墻、門樓等映入眼簾,不由得感嘆黨氏先祖如何在那個時代駐扎這里繁衍生息的?又是多么富有的狀態(tài)下建造了如此氣勢恢弘的莊園?不由得感嘆黨氏先祖?zhèn)兛筛杩善⑴^斗的精神力量;不由得感嘆大山深處尋覓風(fēng)水寶地的高超智慧;不由得感嘆“兄弟睦、孝其中”的生活哲理。牌樓后是四座石牌,分別是黨盛元和三個兒子黨鷹揚楊、黨殿楊、黨對楊的神道。
陜北高原特有的冬暖夏涼的窯洞式建筑,在這里梯次錯落,采光、排水、人畜分離,井井有條,莊園內(nèi)上下、左右道路互通互聯(lián),儼然一座獨立城堡,防匪防盜功能齊全。
各院落少有人家居住,鐵將軍把門,外邊拍照留存,也不虛此行吧!準備返回時遇到家親黨鳳高,是這里第九世嫡傳。他這一輩有十八人,目前在世僅剩二人,老人今年68歲了,老伴隨子女在延安居住,他不喜歡城里的喧囂,笑稱這里空氣好,出入自由,任何時候不能忘祖忘根。鄭重地從櫥柜里拿出綏德黨氏族譜二本,配有精美圖片和全家福,各字輩、子孫后代記錄非常翔實。我看的心中波瀾,眼淚滲著淚花,多么久遠的故事只要后人銘記,就一定能傳承好,發(fā)揚光大。這里黨氏后輩在另一個牌樓上有這樣的對聯(lián)“承繼勤耕苦讀家風(fēng),踐行積德善為祖訓(xùn)”橫批:耕讀傳家。他們在這里捐助建設(shè)黨氏祠堂,在清明祭祖時家親從各地紛至沓來,對祖根祖訓(xùn)的敬仰和崇拜,黨氏莊園的后輩作出了最實際的努力。這里民風(fēng)淳樸,你看鮑氏、黨氏捐建的水壩,體現(xiàn)出福澤綿長、鄉(xiāng)情濃厚的地道的融合發(fā)展特色。
對建筑特色沒有啥專業(yè)知識,也就不在評論,百度、綏德歷史地理信息更有專業(yè)全面的介紹,大家可以研讀。
幸喜的是2008年陜西省對黨氏莊園確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確立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了這個尚方寶劍,他的歷史研究價值和人文學(xué)科探討有了制度保障。破損嚴重的窯洞已經(jīng)開始修繕,相信不遠的將來,這里是參觀、旅游、休閑、季節(jié)養(yǎng)老的好去處,因為這里三面環(huán)山、一面活水流淌,該是周易風(fēng)水學(xué)的真實范例。
依依不舍的和老人告別,期待有機會還來。綏德縣在無定河的環(huán)繞下,正在努力發(fā)展規(guī)劃新區(qū)建設(shè)。
順路欣賞了天下第一獅的黃土風(fēng)情文化園,石刻文物時代特色鮮明,體現(xiàn)從古至今制衡四省的戰(zhàn)略要地。
所以徹底改變我倆的想法,從城區(qū)一直步行十公里到火車站,沿途享受著清涼舒適的氣息,累而不苦。
最后感謝沒有見過面的榆林會長黨培棟和黨向強的指點和心意。
五月一日行進的1081次列車上。
讓黨氏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黨氏!《黨氏家族報》2013年籌辦,2014年正式創(chuàng)刊,銅版紙彩印,全國最好的家族報。黨氏家族報微信公眾號(微信號dangshijiazubao),中華黨氏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中華黨姓文化歷史的挖掘與傳承。關(guān)注黨氏家族報微信公眾號,黨氏各種活動信息早知道。投稿請發(fā)至《黨氏家族報》編輯部郵箱:10931272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