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論在黨氏家族報還是附近黨姓族人談及黨姓時,都在說規(guī)范或者統(tǒng)一使用黨字一事。本人提出以下看法,所以,本文題名“再說黨姓”。
黨姓源流由多支系構(gòu)成.從附圖上看,可知道,姓氏學(xué)者畫出的這張世系圖,出現(xiàn)了兩個黨字,明顯表示著這兩個黨是不同宗的. 就是大家說的兩個不同宗的黨(黨dang)和黨(仉zhang).一支出至姬姓,晉國(今山西)晉大夫之后,讀作黨(黨DANG)姓;一支出自任姓,魯國(今山東)魯大夫之后,讀作黨(仉ZHANG)姓,這支黨姓又演變出仉姓和掌姓.注意,這個時候,中國還沒有出現(xiàn)簡體的黨字.最早出現(xiàn)文字記載黨氏的時間是公元前1122年的周朝,1973年在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出土的青銅器文物上即刻有“黨父甲”銘文.該文物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列下表).即是出自周朝王室的漢族黨(DANG)姓。
也許大家說,都出自黃帝呀.沒錯,出自黃帝并不等于就是黃帝的支裔.古時候,中國人都習(xí)慣把炎黃作為自己家族的始祖,都說我們是炎黃子孫,這只能說,炎黃是我們的象征性始祖,也包括大禹也是屬于黨姓象征性始祖一樣,大禹是有自己的家族世系圖的,衍生出的89個姓氏里面并沒有黨姓。
到了公元424年(中華黨氏有文字記錄1560年以后),在宕(DANG)昌國(今甘肅宕昌縣,現(xiàn)在也還叫宕昌,這是近兩千年不變的地名),作為黨項發(fā)祥地,黨項人從此打開他的歷史序幕,黨項部落活躍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這個時候,就出現(xiàn)了黨項黨氏,注意這個時候也還沒有出現(xiàn)簡體的黨字,黨項黨的寫法是瓽.后來才把瓽改寫為黨,這簡體黨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黨項姓氏里面都是以復(fù)姓為主,除單字的黨姓外,帶有黨字的復(fù)姓有黨移氏、黨乞氏、曷黨氏 。黨項姓氏都是以部落名而得名的。這些帶黨字的復(fù)姓族人漢化或者簡化后即為黨氏。
古時候的書籍出現(xiàn)黨氏的時候,往往表示為黨項人的黨氏.但由于文字上的原因,在姓氏上,古時候也有將黨寫成黨的.黨寫成黨的.查陜西合陽清代版縣志就記錄著合陽的黨氏和黨(DANG)氏,從《富平縣志》、《曲沃縣志》、《合陽縣志》等書籍里,也都出現(xiàn)了黨氏和黨氏??梢?,黨(DANG)姓和黨姓都同住在舊時候被稱為黨氏望族的馮翊郡(今大荔一帶),這不是巧合,而是證明了漢族黨氏很早就居住在山西、陜西一帶,由于黨項的東移及逐步強大,浸透到了一直居住著的黨氏區(qū)域里。比如黨項被唐朝軍隊打敗,歸附唐朝時,黨項拓跋氏被賜姓李,一些黨項人被賜姓黨,那些賜姓黨氏被唐朝安排居住在陜西渭南一帶。
黨和黨混淆使用了,古時候也好現(xiàn)在也好,都已經(jīng)分不清楚哪支是黨哪支是黨。原因有多種,特別是1956年以后,中國大陸將漢字簡化使用,更將黨黨難分,陜西、山西的黨氏已經(jīng)簡化為黨氏,和黨項黨氏混用在了一起,例如浙江湖州的語文教師黨占虎,陜西合陽人,父母都姓黨,父母同一村,其實他們是兩個不同宗的黨姓。海外、臺灣、香港至今保留著使用繁體字,例如馬來西亞的黨時清,香港的黨玉鏗、黨偉妮,他們屬于廣西北流黨氏。也就是說無論他們是哪支黨,都還是寫黨氏。這個是我們無法改變他們的身份證字體的。同樣在中國大陸,你如果是黨姓,在辦理身份證的時候,一定將你簡化成黨字。
總之,難以規(guī)范和統(tǒng)一使用黨黨兩字,應(yīng)該是兩個字都可通用,因為現(xiàn)實社會中,黨中有黨,黨中有黨。
《合陽縣志》中的黨姓。
《合陽縣志》中的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