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們很容易對孩子進行溺愛,認為毫無保留地付出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長期以往,孩子會認為家長的付出和對自己的千依百順是應(yīng)該的,會讓給孩子埋下驕橫跋扈、自私自利的種子。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羊羔跪乳,烏鴉反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品德。當今時代的家長們往往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這這一項恰恰是教育孩子方面十分重要的一項。
如果孩子沒有感恩之心,追根究底其實是因為父母在生活中對他沒有這方面的要求,沒要求他對父母付出感恩。孩子原本是一張潔凈的白紙,你用畫筆為他增添什么色彩,他便會展現(xiàn)出怎樣的五彩斑斕。那么,作為家長,應(yīng)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呢?
首先,大吉想說家長們,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多的干預(yù)、打理一切事務(wù)。家長過多的保護和護庇,會使孩子會逐漸形成一種習(xí)慣,這種習(xí)慣就叫做“理所當然”。久之,孩子出現(xiàn)不懂得感謝父母的狀況,便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家長們請不要“有求必應(yīng)”,更不要“無求先應(yīng)”,要讓孩子從小理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想要擁有某種東西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和輕松。至少要懂得勤勞才是收獲的必備技能,這是能夠幫助孩子更好成長的良方。
對于孩子的要求父母應(yīng)先考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當然,良好的拒絕方式是必要的。作為家長不要對孩子承諾太多,要向孩子詳細的講解他的某些要求是不合理的,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又體現(xiàn)在哪里。因為拒絕不是目的,讓孩子懂得道理才關(guān)鍵,只有孩子領(lǐng)悟了,才會理解珍惜和感恩的含義。
其次,要給孩子“回報”的空間,當孩子想要幫助家長做事情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說“你把書讀好就行了”類似的話語。好孩子絕對不是只會讀書,而是把“人”做的更加優(yōu)秀,懂得體諒、學(xué)會付出、珍惜收獲、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最重要的是“言傳身教”,各位寶爸寶媽們要相信,身教的力量是遠遠大于言教無數(shù)倍的。如果家中有老人,那么作為父母在言談舉止上一定要給孩子起到榜樣作用,比如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jié)給老人送禮物,日常帶孩子多去探望老人,如果較遠常給老人打電話等等。家長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孩子是看在眼里的,父母的這種潛移默化影響不僅能夠讓孩子學(xué)會心中有愛,更能夠督促父母自身做一個好人對長輩盡心盡責(zé)。
教育孩子學(xué)會感恩三步驟
第一步
教育孩子感恩父母
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是重要的第一步,要讓孩子明白,是父母給予了他生命帶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樣,也是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才使他得以健康成長。
第二步
讓孩子學(xué)會說感恩的話
要告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習(xí)慣去保持一顆感恩的心,當別人給予方便或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時,要學(xué)會利用感激的語言去答謝對方,比如:“謝謝叔叔”、“阿姨辛苦了”、“給您添麻煩了”等等一類的敬語。其實在教師節(jié)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親手做一張賀卡送給老師,鼓勵孩子給爺爺奶奶夾菜、倒水、捶背等等。
第三步
教孩子學(xué)會做幫助他人
家長可利用身邊一些常見的事,引導(dǎo)孩子用實際行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事情,比如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幼病殘讓座。還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購買學(xué)習(xí)用品去幫助貧困山區(qū)的孩子。讓孩子吧幫助他人當做一種習(xí)慣,把愛心傳播給他人。
感恩的心是美好情懷的起源,也是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的準則,孩子的感恩教育,要從小時候抓起,才能促進他們的健康人格形成,孩子懂得感恩的含義,父母的愛才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