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就像是一個為萬丈紅塵所籠罩的介體而已,最熱鬧風光之處,吸引著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們前赴后繼癡迷與沉淪于其中,不可自拔。
少年人對于未來的一切都抱著好奇的想法,又因為天性活潑而快樂,因此更喜歡往繁華之處扎堆,只為獵奇與享受,讓自己獲得無比暢快與有趣的感受。
人到中年,學會這樣慢慢退出“紅塵”,才是一種清醒而有效的生活方式。以時間來劃分四季的話: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中年時期,等于夏天將過,進入初秋,人得學會收斂與精減之道,盡可能讓自己所生存的環(huán)境變得簡單一點為好,這樣才能得到內(nèi)心寧靜與有品質(zhì)保障的生活。
1.精簡社交圈,放棄一些人情交往
年輕時由于處于一種奔放而開放的心態(tài)與環(huán)境當中,再加上學習與工作的關系,時時得接觸外界與不同的人群,對于自己的社交與未來而言,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
再加上年輕人需要友情,愛熱鬧的天性,不管是哪種方式結交的朋友,都有可能留在自己的圈子里,維持起一個完整的朋友圈。
可是隨著成長的腳步,在經(jīng)歷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之后,人到中年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這些看似交友廣際的朋友當中,真的能夠擁有那么幾個性情相投、患難與共的朋友,就相當了不起了。
其余的,可有可無則可保持安全距離,當成點頭之交,剩下那些一遇到風險與危機,不僅不拉一把,反而嘲笑或落井下石,又或者因為某些利益與私欲敢傷害你的人,一定不要再留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后患無窮。
精簡社交圈,放棄一些人情往來不會損失什么,反而可以讓你過得更快樂。重視重視你的人,善待善待你的人,這便是中年人的生存智慧。人生精力有限,不要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與事之上。
2.不要太沉迷物質(zhì),學會享受平淡
“人生盡力便好,不要太過于奢求與強求?!弊约号Υ蚱词且换厥?,但對于結果真的沒必要看得那么重要。
起碼足夠生存的物質(zhì)與金錢得保證,但如果永遠不知足,總認為自己獲得越多,才越幸福,這樣的觀念有可能會讓你作繭自縛,忘記了生活的意義。
除了錢以外,這個世界還有許多的美好等待著你的發(fā)掘與感受。真正美好的事物也許都是不需要花錢的,比如:清新的空氣、高山大川、江河湖海、陽光雨露、鮮花樹木等等。
如果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非常豐富的話,他所能感受到的愉悅度是常人沒辦法感受到的,也不是金錢所能帶來的。
因此知足常樂的人,才是真的找到了幸福真諦的人,不要太沉迷物質(zhì),學會享受平淡,在中年時代來說,是一種思想與靈魂的覺醒。
3.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心靜下來,不要總是著急總是喜歡湊熱鬧
人越往年紀大走,就得學會與獲得一種重要的能力:如何與內(nèi)心及世界相處?到了中年時段,大家會發(fā)現(xiàn),與其期待外界與別人,不如凡事靠自己來得安全與有把握得多。
社交所能帶來的成就與收獲,其實有時候遠遠不如自己的努力與堅持。
許多因此成天陷于忙忙碌碌、經(jīng)營人脈、聯(lián)絡感情的人,真正能夠從中找尋到自己想要東西的可能性,其實并不大,有可能只是獲得了一種熱鬧的表象而已,而因此而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卻遠遠超出,完全不成正比。
既然如此,人到中年,試著讓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心靜下來,不要總是著急總是喜歡湊熱鬧,就成為了一種相當難得的清醒與睿智。
不是哪里人多,哪里機會就多;也不是一件事情認為正確的人多,那件事就一定正確或有前途。許多時候,判斷與選擇比行動本身更重要。
成熟的中年人,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輕舉妄動,做事三思而后行,保持獨立的思考與敏感的觀察能力,比自己跟個無頭蒼蠅一般亂撞或只懂得盲目跟風要強上許多許多倍。
紅塵深處看似風光顯赫,可其實忙忙碌碌一番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里面只有無限寂寞孤獨。人越成長,越明白人生只不過是與自己相處而已,那些所謂的熱鬧,只是繁華一夢,夢醒之后一切歸于虛空反而有浪費時間與生命之感。
人到中年,學會這樣慢慢退出“紅塵”,只不過是回歸生命的正途、找到生存的本質(zhì)而已,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