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小青龍湯治案
1.杜某,女,60歲。2010年6月1日初診:患者為對門鄰居,咳嗽多日,痰涕俱多,痰黃粘,有小汗,咽癢,嗜困,舌淡紫胖潤,脈浮滑尺弱。屢服中西藥物無效,遷延半月不止,無奈求治。此寒痰咳嗽,小青龍湯加附子主之:
麻黃10g,桂枝20g,炮姜20g,白芍15g,細(xì)辛5g,生半夏20g,五味子10g,附子20g,紫蘇10g,防風(fēng)10g,炙甘草10g。5劑。藥后即愈。
另治李某,女,87歲。系沈陽老同學(xué)之母,在杭州其另一個女兒家中居住。咳嗽3個月,痰多白粘,先吃各種止咳糖漿,無過好多藥,后服當(dāng)?shù)啬忱现嗅t(yī)中藥半月,俱不見效,其方中有黃芩、魚腥草之類。便干,不易汗,目赤,手足不涼。老同學(xué)(在沈陽)詢求于我,我與對方電話溝通,癥如上訴,想蘇杭乃吳門清輕流派發(fā)源地,寒痰咳嗽誤治在所難免,清肺養(yǎng)陰“一味誤投,即能受害”(徐靈胎語),故而遷延3個月不止。處方小青龍湯加附子:
炮姜25g,桂枝20g,麻黃10g,白芍10g,炙草10g,細(xì)辛5g,半夏25g,五味子10g,附子20g,紫苑30g,杏仁20g,茯苓25g。生姜10片。5劑。
服藥后即愈。
按:《讀醫(yī)隨筆》:“風(fēng)寒久咳,……皆小青龍湯證也?!币徽Z道盡天機。我用此方多加附子,久咳陽氣受損也。吳佩衡先生另有四逆二陳麻辛湯,即四逆湯合二陳湯加麻黃、細(xì)辛,用治一切肺部痰飲陰證,如新老咳嗽、哮喘,咳痰清稀,白痰涎沫多者,屢用有效。如果表證明顯者,吳氏亦用小青龍湯加附子。
2.董某,女,49歲。2010年3月27日初診:北京中國醫(yī)科學(xué)院某醫(yī)院職員,我在北京出診,聞訊而至。咳嗽不愈已一個月,夜間尤甚??诟赡茱嫞瑲舛?,咽干而癢,痰多黃粘,肢涼畏冷,胃脹,素來牙齦出血,鼻亦時見出血,晨起潮汗。舌淡赤胖潤有痕,脈浮滑尺沉。從舌脈和肢涼畏冷著眼,風(fēng)寒夾痰,雖見痰多黃粘,并非蘊熱,處以小青龍湯加附子:
麻黃10 g ,桂枝10 g,白芍15 g,炙甘草25 g ,炮姜30 g,細(xì)辛5 g ,半夏25 g,五味子10 g,附子20 g,紫蘇10g,防風(fēng)10g,茯神30g,生姜10g。
服藥當(dāng)夜咳嗽即止,特意電話告知。
3.趙某,男,53歲。2009年11月17日初診:咳嗽12天,住院扎滴流未效?,F(xiàn)咳嗽無痰,咽癢,遇風(fēng)則咳,胸悶似喘,無汗,便略干。舌淡胖潤,苔薄黃,脈沉滑寸弱。小青龍湯加附子治之:
麻黃15g,桂枝15g,炮姜20g,白芍10g,炙甘草10g,細(xì)辛10g,生半夏20g,五味子10g,紫蘇10g,防風(fēng)10g,紫苑30g,杏仁15g,川樸10g,附片25g。7劑。
復(fù)診:咳嗽減輕,能咳痰出,色白,有汗,仍咽癢,舌淡赤胖潤,苔淡黃,脈沉尺弱。
前方續(xù)服7劑,痊愈,自己抄下藥方以備病發(fā)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