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字與文化的關系
(一)漢字的特點與文化定義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人們交流思想,記錄語言,傳播文化的一種輔助工具。漢字凝結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價值定義以及生活習慣等。漢字是作為典型的象形文字,其字形和字義有著不可忽視的關聯(lián)。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文化可以進行分解,分解后最小的單位即是文化特質,而漢字即是漢語中最小的文化單位,不同的漢字存在于不同的語義場,也蘊藏著不同的文化。漢字真實反映了現(xiàn)實世界,漢字在六千多年的演變過程中,體現(xiàn)著不同時代的社會情況與文化現(xiàn)象。回溯至公元前十四世紀的殷商后期,初步的定型文字誕生了——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具有系統(tǒng)性的文字,與古埃及的紙草文字,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以及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并稱為世界最早的四大文字,共同推動了人類的文明發(fā)展,但是流傳至今,真正發(fā)展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文字的只有甲骨文。在1936年,殷墟發(fā)現(xiàn)了YH127坑的一萬七千多片甲骨窯藏,以其出土甲骨的龐大數(shù)量以及文化內涵的豐富,被國內外學者稱之為世界上最早的"檔案庫"和商王朝的"國家圖書館"。甲骨文記錄了大量的商初發(fā)生的大事,這些甲骨文也印證了《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世本》以及《春秋》、《尚書》、《國語》等冊本資料所記錄的商代史實。甲骨文中還涉及到占卜,氣象文化等。在商代,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時,合四時為一祀,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一年。甲骨文中對于天氣氣象的記錄包括卜年、卜雨、卜霽、卜旬,可以說是比較全面了。因而,從甲骨文中可以了解到當代的生產生活,和包括物質精神的各個方面的當時人們的認知水平。甲骨文是中華民族應該去珍惜保護的文化遺產,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漢字的發(fā)展過程體現(xiàn)著思維文化,歷史文化,經濟文化。漢字具有的“具象”、“隱喻”和“會意”等特點就是典型的"東方人思維方式"。
(二)以漢字構形為理據(jù)看漢字的文化內涵
漢字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其具體的構形方式發(fā)生了很多變化。但是從總體來看,漢字構形的基本特點是一直延續(xù)至今的。漢字作為典型的表意文字,它構形的最大特點就是要根據(jù)所要表達的具體意義來構形,因此,漢字總是有著十分復雜豐富的意義信息。
漢字的構形理據(jù)因社會約定而與字形較為穩(wěn)定的結合在一起,是漢字的表意性質的具體體現(xiàn)。在漢字構形的演變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越是早期的構字理據(jù)就越是直接,越是具體。也可以說漢字的構形與本意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例如早期的甲骨文,一般是靠著對物象直接的形容來構形的?!墩f文解字》中說道:"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甲骨文中日、月這類字就是根據(jù)事物的形體特征進行構字。漢字經過不斷的發(fā)展,不斷進行簡化,漸漸不是再通過直觀的物象來反映詞意,漢字的構形與字的本義并不是完全契合的,而是具有某種蜿蜒曲折的間接聯(lián)系。比如"后"這個字的本義為"君主",甲骨文的構字目的為婦女生育,在這里的構字意圖僅僅表現(xiàn)為母系時代君主。但也反映出了母系社會的存在,如現(xiàn)在的"姓","女"字旁說明了姓氏根源在于女性。所以神農姓姜,黃帝姓姬,其姓字都有女字旁,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遺跡。再比如現(xiàn)在和錢幣有關的字,"財、費、賞、贈、貪"等等,都屬"貝"部,可見古時,人們常用貝殼當做交易的媒介物。還有漢字中表示思想,思維的字都是屬"心"旁,如"象、忘、愁、怒"等。這是古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反映。漢字作為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在其特殊的自身結構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因素。探索漢字構形理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漢民族諸多的文化特征。
(三)以漢字字形為本體看產生的文化現(xiàn)象
漢字經歷了六千多年的演變,其過程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逐漸正規(guī)化,穩(wěn)定化。以其中的小篆為例,小篆對漢字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甚至對中華文化的傳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秦始皇通過小篆統(tǒng)一文字,對當時時代的發(fā)展造成了深刻影響。東漢許槙以小篆為體系撰著的《說文解字》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系統(tǒng)性的文學著作,作為第一部字典也是小篆成為了研究理解中國古代文化,傳播文化的重要中介工具。小篆對中國文化的普及和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貢獻。小篆將漢字的字形做出了相關規(guī)定,正式確立了漢字的字形,形態(tài)。小篆的結構整齊,字體略長,筆畫圓勻。雖屬于古代文字,卻也有著古今文字的綜合特征,既有古文字的特點,又出露今文字的端倪。小篆楷書和現(xiàn)代漢字,是漢字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相比大篆而言,小篆更加簡約輕巧,它沒有固守大篆的模式,而是省去了其中龐雜多余的部分,并且對于字體構造中相同的部分一般只保留了一個,使書寫更加方便,這也體現(xiàn)出了當時秦朝人重實用,尚功利的思想特征。例如"秋"字,甲骨文是畫出了蟋蟀一類的昆蟲,蟋蟀是秋天才有的,因為它的叫聲啾啾,借用它的叫聲指莊家成熟的秋天?!墩f文解字》中將蟋蟀化為龜形,另加了"禾"和"火"來表示秋天禾苗谷物的成熟。小篆則只留下了"禾"和"火"??梢娗厝酥貙嵱玫乃枷?以及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文化專制,在字體上的反映就是小篆字形的整齊劃一和雄渾挺拔。
從漢字的字形中也反映出了很多漢民族所專有的文化現(xiàn)象,例如常見的對偶和對聯(lián)。對偶是將長度一樣,結構相同,語義相關的語句進行連用,是一種漢民族特色的修辭手段。對聯(lián)大家都比較熟悉,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作為對偶中的一種特殊格式,即是將對偶的語句寫在紙上,布上或者刻在竹子上,石頭上。對聯(lián)現(xiàn)已成為漢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了現(xiàn)在的春節(jié),人們還會在家門口貼上對聯(lián)。還有字謎和謎語,大多都是依附于漢字的字形而構成的。
二、漢字文化應用于對外漢字教學的意義
(一) 漢字文化應用于對外漢字教學的必要性
近幾十年來,隨著對外漢語教學的深入研究,無論是在教學方法上,還是在教學思路上都有過很多的嘗試,并有所成效。但是漢字教學作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仍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趙金銘教授曾經指出:"對西方人來說,漢語是真正的外語,其中最困難的是漢字,漢字教學是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與漢語作為母語教學最大的區(qū)別之一。漢字是西方人繼續(xù)學習漢語的瓶頸。"因為漢字的自身特點,對于沒有接觸過漢字的人來說,漢字就像是一幅畫一樣,把漢字視為"天書"。其實,只要了解漢字,知道漢字所蘊含的意義,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漢字是漢民族文化的載體,每一個漢字都蘊含和積淀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信息,是漢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漢字就是一種文化,就是一部文化發(fā)展史。
目前,很多學者也認識到了漢字教學的重要性,在漢字教學中需要考慮到漢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漢字是以表意、記錄語素為主的,形音義三結合,書面形式上字形縱橫二維平面組合的,文字符號的基本單元兼有表義的意符和記音的音符以及在字形上是筆畫一部件一整字三級組合的序列。"在學習漢字之初,就應該幫助外國學生來確立這種漢字觀念。卞覺非先生在《漢字教學:教什么?怎么教?》中對于漢字教學的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指出:漢字教學首先要講清現(xiàn)代漢字的性質,從宏觀上了解漢字,確立漢字觀念。這樣可以幫助外國學生減輕對漢字的畏懼感,揭開漢字的神秘面紗。而漢字文化教學則是最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之一。在漢字教學中輔以漢字文化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出處,演變歷史,內涵,同時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漢字,進而在日后的詞語和句子的使用中更加靈活準確的使用。因此,在漢字教學中融入文化因素進行教學不僅是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二)漢字文化應用于對外漢字教學的可行性
漢字具有很強的理據(jù)性,在漢字的造字,構形以及漢字和漢語各要素內在關聯(lián)的規(guī)律上,都有所體現(xiàn)。因為漢字自身的文化性,使得漢字文化教學具有可行性。
漢字始源于象形字,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形表意。具體可以理解為:漢字的形與義之間的聯(lián)系較為直接,漢字的字形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提示字意的作用。比如“炙”字,構字的上部分是“肉”,下部分是“火”,從而就可以推斷出來是“烤肉”的意思。類似的字還比如“攀”,上面是“林”,“蔓”,下面是“大手”,“抓著東西向上爬”的意思不言而喻。這就是漢字區(qū)別于拼音文字的重要特點。幾乎每一個漢字的產生都有故事,可以道出它的由來,演變故事。
想要充分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有必要去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反之,想要學習一門語言,也有必要去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如果離開漢字談漢語,漢語的文化特征便無跡可尋。漢字是以書面形式表達其他文化項的載體,漢字的文化和發(fā)展受著漢文化的制約。漢字雖然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但是其形體中有著超出于語言功能以外的文化信息。體現(xiàn)著漢民族的心理狀態(tài),價值觀念,生活習慣等等。因此,在對外漢字的課堂上,文化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漢字的音、形、義,還能讓外國學生感知中國文化,認同我們的民族文化。
三、漢字文化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運用原則與教學方式
(一)漢字文化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1.適度原則
在進行對外漢字教學時,可能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情況:只注重漢字本身的教學,而忽視了漢字文化的滲透;或者過度對中華文化進行解讀,使?jié)h字課成為了文化課。因此,在漢字教學時,應遵循語言為主,漢字文化為輔的原則,注意文化因素輸入的適度性,不能本末倒置。
文化教學是為漢字教學進行服務的,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注意選擇符合語言教學需要的文化知識進行滲透,把握好“量”和“度”,選擇難易適中的與漢字教學密切相關的文化知識,并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講解,能夠讓學生掌握漢字的同時了解基本的中華文化。
漢字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把漢字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和文化因素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記憶,而不是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因此教師在對外漢字的文化教學中要遵循適度原則。
2.因材施教原則
不同的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千差萬別,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也有著很大的差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jù)教學對象的不同,有側重的傳授給學生最需要的文化知識。比如對于純粹的語言學習對象,只需要在漢字教學中適當少量的加入文化因素,幫助學生掌握漢字即可;對于單純喜愛中華文化的學習對象,則要盡可能的講給他們更多的文化知識,才能滿足他們學習漢語的熱情。面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年齡的學生,教師也應當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日韓學生往往對于中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漢字教學時可以增加一些課外的文化知識,增加深度。歐美學生對于中國文化,漢字的了解相對較少,教師在漢字教學時滲透的文化因素則更需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尊重他國文化的同時,提高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使他們喪失學習漢字的興趣和信心。
3.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在對外漢字的教學中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點,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的文化因素需要分層次,分階段,并且充分結合教授的漢字的重難點。需要根據(jù)學生掌握漢字的真實水平,不同水平程度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生文化因素的滲透可以偏向于社會交際,節(jié)日,風俗習慣等內容,在學生認識漢字的基礎上,介紹漢字的源流,還可以采用一些漢字游戲,調動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對于中高級的學生,則可以多滲透一些風土人情,風景名勝,將漢字教學進一步深入,對漢字蘊含的文化進行更詳盡的講解,將更深層次的漢字歷史文化與漢字教學結合起來,可運用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漢字游戲,比如猜謎語,提高學生對于漢字的新鮮感。
漢字教學的重點,方式,滲透文化因素的程度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情況,合理的進行安排,從簡到繁,循序漸進,更利于學生的接受。
4.實用規(guī)范原則
在漢字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清楚學生學習漢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活交際,文化因素的滲透是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漢字,并能夠應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師需要注意對于漢字不宜過度解讀,追求趣味性而曲解漢字,教師也要查閱相關的資料,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分析漢字文化內涵,引用漢字文化典故,在教學中簡單的加入漢字的造字法,歷史,如“早”字,可以解釋為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簡單易懂,讓學生產生興趣,更好的理解記憶即可。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文化因素的規(guī)范性,以普遍規(guī)范的文化為準,同時注意到中國文化隨著時代發(fā)展產生的變化,傳授現(xiàn)代文化,即共時文化。否則會造成學生跨文化交際的困難。
(二)漢字文化在對外漢字教學中運用的主要方式
教師在漢字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教學目的和不同教學對象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與時俱進,引入時代元素,根據(jù)漢字教學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在漢字教學中,最常用的就是生字卡片,圖片等傳統(tǒng)教具。這類教具通常制作簡單,使用靈活方便??ㄆ峡梢杂∮胁渴?,拼音或者圖片,直觀形象,再通過教師的文化闡釋,讓學生更輕松的認識生字,了解漢字的音,形,義?;蛘咄ㄟ^部首的拼接,鞏固學生付漢字部首的記憶與分辨,幫助學生加深對漢字結構的認識,也為了日后的漢字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在操練過程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除了傳統(tǒng)的教具教學以外,多媒體教學在現(xiàn)代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提高教學過程的生動趣味性,對于提高課堂師生的互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多媒體教學,從最早的卡片、教具教學到幻燈片的播放的圖像輔助教學;發(fā)展到廣播的收聽、錄音機的播放的聲音輔助教學;乃至發(fā)展到電視、電影、錄像的音像輔助教學;直至今天的計算機網絡教學的多媒體教學。我國各級教學單位也從配備電教館到語音室到現(xiàn)在的多媒體教室,一路發(fā)展下來,多媒體技術日趨完善,已經完全可以滿足現(xiàn)代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圖文聲并茂的特點正好能夠滿足漢字教學的特點,以及現(xiàn)在還出現(xiàn)了很多漢字軟件,能夠以動畫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構成,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對漢字的畏難情緒。此外,將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大大提高了漢字的教學效率,比如《漢字的構成》,《漢字的形體演變》,《形似字辯析》等一系列漢字教學軟件的出現(xiàn),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提高了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