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經(jīng)與肺經(jīng)均叫太陰,是同名經(jīng),連接于中府穴,彼此相通,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治法上,互相求助,以期取得顯著效果。另外,脾運化水濕,肺通調(diào)水道。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都與水關(guān)系密切。
1,“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儲痰之器”,脾所生之痰,怎么不儲在肝,或儲在其它臟?這是因為脾與肺直接相通,“近水樓臺先得月”。故祛肺之痰要先健脾。
2, 文蛤湯治飲停中焦熱化證。除健脾化飲清熱外,配麻黃,杏仁意在宣利肺氣,助脾化飲。
3,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本方證乃中陽不足,水飲內(nèi)停,積于脾胃。除溫陽健脾化飲外,配麻黃意在宣利肺氣,助脾化水飲。
4,半夏麻黃丸治水飲停胃脘之心下悸,除用半夏燥濕化飲外,配麻黃意在宣利肺氣,助脾化水飲。
5,麻仁丸治脾約證,病機為脾胃有積熱,配杏仁,杏仁乃肺經(jīng)藥,意在助脾降胃通大腸也。
《難經(jīng)》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原元即是元氣。此經(jīng)文意思是說三焦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將元氣敷布于五臟六腑,為五臟六腑提供動力。當三焦郁了時,后果是不是很可怕?!
無論治什么病,如果三焦郁,首要任務(wù)是解三焦之郁!
萬病不治求之于腎。可是三焦郁,元氣敷布不出來,補腎之作用沒體現(xiàn)出來,反而認為真經(jīng)“萬病不治求之于腎”不靈。實在是冤屈真經(jīng)了!有很多次,我治病思路考慮好了,先解郁,施治方略剛開個頭,病就好了,還沒盡興呢。奧妙就在于三焦是原氣之別使也!
歐陽某,男,35歲,公司職員,10月8日診。患“書寫痙攣癥”三年,雙手顫抖,右側(cè)為甚,寫字因顫抖而難以辨認,劃橫線為鋸齒,端酒杯時雖半杯酒亦灑出,因而不能參加酒會等社交活動。胃脘不舒,脹滿,睡眠不安而多夢,大便調(diào)。右脈弦緩,左脈弦細,舌紅苔薄黃。
這個用六經(jīng)辨證難度大。手顫抖是風性善“動”特點在癥狀中體現(xiàn)出來,“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舌紅苔薄黃有熱,證為肝膽郁熱,故用柴芩溫膽湯。醋柴胡8g,黃芩12g ,青陳皮各6g , 清半夏10g,茯苓15g ,生龍牡各20g,炒枳實10g ,石菖蒲12g ,天麻10g ,遠志肉12g ,勾藤12g ,炙甘草6g ,5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10月15日二診:睡眠好轉(zhuǎn),脘腹脹滿減輕,手顫抖略有緩解,脈弦緩,苔薄白。上方加絲瓜絡(luò)10g, 生地黃12g。7劑。 此方服用到11月8日,手顫抖明顯減輕,字跡書寫基本清晰。食欲、睡眠好轉(zhuǎn)。
問:這個跟帕金森的機理是否也有相通之處?
答:不全是。
《素問》說:“肝為語”,這三個字何意?病人喋喋不休,或默言不語,均是肝之問題,肝膽氣機失調(diào),不是肝過亢,就是肝郁。明白此醫(yī)理,已經(jīng)確定了“證”最重要的要素病位在肝。經(jīng)文僅三個字,但是可指導治抑郁癥。在抑郁癥中,見脈弦舌紅,沉默不語,哭泣不止,想自殺,用柴芩溫膽湯,效果甚佳!20天可康復。
問:肖老師,請指導三焦郁有對應(yīng)的處方嗎?
答:治三焦郁之方不固定,可參見六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