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陳湯升降大法解釋參蘇飲于下:
外感風寒,邪入表阻礙營衛(wèi)運行,用葛根,紫蘇葉將其祛除,恢復營衛(wèi)通暢。此法由于是用解肌發(fā)汗法祛除風寒使營衛(wèi)通暢,所以叫宣通營衛(wèi)。由于營衛(wèi)不和,影響了肺而患咳嗽,又因為肺具有宣發(fā)(升)和肅降(降)雙向功能,所以我們用桔梗宣發(fā)肺氣,用前胡肅降肺氣,恢復其宣發(fā)與肅降之職而咳止。接下來解決升降之樞——脾胃。用人參、茯苓、甘草升脾,用半夏降胃,并用枳殼、陳皮、木香行氣,如此則脾胃升降,氣行流暢,而痰飲消。因為脾胃相當于軸,營衛(wèi)相當于輪,脾胃升降決定營衛(wèi)升降,所以脾胃升降促使營衛(wèi)升降。
痰,比較好診斷,癥見苔膩脈滑即可確定。用二陳湯,
1,如果病性為風,即風痰,加天麻,南星。病性為濕,即濕痰,加蒼術,白術,等等。
2,如痰在腸胃,可以下者,加枳實,大黃。如果在四肢,加竹瀝,姜汁。等等
3,如果肥人,加香附,枳殼。如果瘦人,加黃連,蒼術。
4,如果陰血虛,加當歸,熟地。如果氣虛,加黨參,白術。等等
總之,病性,部位,正氣,體質全面考慮。
怪病痰作祟,治痰學透徹,見怪病則不怪了!
.
參蘇飲治感冒發(fā)熱初起
一、參蘇飲:
《易簡方》 治感冒發(fā)熱頭疼,或因痰飲凝積發(fā)以為熱,并宜服之。若感冒發(fā)熱,亦如服養(yǎng)胃湯法,以被蓋臥,連進數(shù)服,微汗即愈。尚有余熱,更徐徐服之,自然平治。因痰飲發(fā)熱,但連日頻進此藥,以熱退為期,不可預止。雖有前胡、干葛,但能解肌耳。既有枳殼、橘紅輩,自能寬中快膈,不致傷脾。兼大治中脘痞滿,嘔逆惡心,開胃進食,無以逾此,毋以性涼為疑。一切發(fā)熱,皆能取效,不必拘其所因也。小兒室女,亦宜服之。
處方:干葛(洗) 前胡(去苗) 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炒) 人參 茯苓(去皮。各七分半) 木香 紫蘇葉 枳殼(去瓤,麩炒) 桔梗(去蘆) 甘草(炙) 陳皮(去白。各五分)
用法: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易簡方》不用木香,只十味。)
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處方大同小異:
【組成】人參、紫蘇葉、干葛、半夏、前胡、茯苓各三分(各6克),枳殼、桔梗、木香、陳皮、甘草各半兩(各4克)。
【用法】加生姜七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功效】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證,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胸脘滿悶,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苔白脈弱。
【臨床運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毛細支氣管炎及泄瀉等病癥。
散人注:最近天氣變化較大,不少地區(qū)都有大面積流感出現(xiàn),但并不是病毒性的。學生患的人數(shù)較多,大多數(shù)都是外感風寒所致,初起時使用本方就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