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過不少著名的古都,但如果要說到大家對哪座古都最熟悉,恐怕北京當首屈一指。大多數(shù)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乃明清兩朝的國都,可是北京又被稱為五朝古都,那么除了明清之外,北京還是哪些朝代的國都呢?
早在三千多年前,北京就已經(jīng)是北方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鎮(zhèn)東北董家林古城),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燕國,北京在當時被稱為燕都或燕京。當然,燕國只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所以燕京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國都。
北京作為國都的歷史要從契丹人所建立的遼朝政權(quán)開始算起。遼朝共有五京,其中幽州(今北京)就是五京中的南京。據(jù)史料記載,遼南京位于今天北京西南,大約是在宣武區(qū)的偏西一帶,白云觀在它北城墻外。遼南京的皇宮在京城西南隅,即今廣安門一帶,廣安門外的蓮花池等水泊還是遼代宮廷御苑湖泊的遺址。
金朝滅遼后,北京成為金朝的重要政治中心。1153年,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顏亮將國都從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城南)遷至北京,并更名為中都。
金中都是在遼南京的基礎上建造起來的,但其規(guī)模遠勝過遼南京?!督鹗贰酚涊d:“都城凡七十五里,城門十二”。金中都的北城墻在現(xiàn)在宣武門內(nèi)大街西絨線胡同、新文化街一線,西城墻在今廣安門附近。
金中都的形制仿照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但它又在近郊建造了離宮御苑,其中最富麗堂皇的當屬位于中都東北近郊的大寧宮,其位置就在今天北京的北海公園內(nèi)。
元朝入主中原后將國都從哈拉和林遷至金中都,并更名為大都。由于蒙古大軍在攻打金中都的過程中對其進行了非常嚴重的破壞,因此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在中都之北,即金朝大寧宮的位置重新建立皇宮和都城。
元大都在設計營造時曾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jīng)九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規(guī)制。整個城市氣勢宏偉,規(guī)劃嚴整,設施完善。元大都的皇宮以太液池(今北京的北海、中海)為中心。太液池以東是皇帝生活和辦公的“大內(nèi)”,其位置大體在今天的故宮;太液池以西是興圣宮、隆福宮(太子府)、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等官署,其位置在今天的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至靈境胡同這片區(qū)域。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將國都選在了應天府(今南京)。然而在朱元璋去世后,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從建文帝(朱元璋之孫)手中奪走了皇位。考慮到自己的權(quán)力根基位于北平,于是朱棣下令將國都遷至北平,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北京。
在經(jīng)歷了二百多年統(tǒng)治后,大明王朝走到了歷史的終點,取而代之的清朝也將國都定在了北京。自此,從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北京共歷經(jīng)了五個朝代,因此稱為五朝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