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國
唐顏真卿十八九歲時,有道士對他說:“子有清簡之名,不宜自沉于名宦之海。”(《太平廣記·仙傳拾遺》)陸游也感喟說:“宦海風波實飽經(jīng),久將人世寄郵亭。”(《劍南詩稿·休日感興》)為什么道士勸阻顏真卿求仕?陸游仕宦中為什么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封建社會,官場險惡,爾虞我詐,升遷貶黜,榮顯沉淪,變幻難測??!有關宦海沉浮,史傳多有記載,且往往用準確的詞語“實錄”。
高考文言文閱讀,多選自史傳(選文多經(jīng)命題人刪節(jié)改寫),如2003年高考全國題選自《舊唐書·裴矩傳》,其中①“文帝即位,累遷吏部”,②“隨文帝為定州總管,召補記室,甚敬之”,③“貞觀元年卒贈降州刺史,謚曰敬”。這篇短短的傳記,記載官職升遷就有“遷”、“召” “補”、“贈”四字之多。又如高考模擬題(節(jié)選自《宋史 胡憲傳》):“秦檜方用事,諸賢零落,憲家居不出。檜死,以大理司直召,未行,改秘書正字。既至,次當秦事,而病不能朝,乃草疏言:'金人大治汴京官室,勢必敗盟。今元臣宿將惟張浚劉琦在,識者皆謂金果南牧,非此兩人莫能當。愿亟起之,臣死不恨。’時兩人皆為積毀所傷,未有敢顯言其當用者,憲獨首言之。疏之,即求去。上嘉其忠,詔改秩與祠歸。”這段傳記中涉及官職升遷“事”“召”“改”“起”“去”“秩”六個字。掌握這些詞語,有助于理解文意,把握評價人物。其實,這些詞語在我們所學過的課文和文言閱讀選段中多次出現(xiàn),只是留心積累罷了。
一、授予官職(舉、辟、征、拜、召、授、補、起、封、賞、贈)
舉、 辟 舉,推薦選拔委任官職;辟,帝王召見并授予官職?!稄埡鈧鳌罚?/span>“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李密《陳情表》:“后刺史榮舉臣秀才。”
征、 拜 征,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拜,授予官職,多帝王授臣以下官職。《張衡傳》:“公車特征,拜郎中。”
召 征召?!稄埡鈧鳌罚?/span>“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授 授予官職。《大唐新語》:“上元初,應八科舉,授武騭尉。”
補 補缺委任或因先人功德襲任官職《宋史·李芾傳》:“初以蔭補南安司戶。”
起 舉用,出仕?!端问?/span>·李芾傳》:“始起為湖南提刑。”《戰(zhàn)國策 秦二》:“起樗里子于國。”
封 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2002高考全國題《史記·李廣傳》:“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家世世受封。”《騰王閣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賞 、賜 帝王對有功名者特賞賜財物、封地、宦爵等?!蹲髠飨迨哪辍罚?/span>“善則賞之,過則匡之。”《宋史列傳第五十七》:“有言郴獄活人死罪,賜五品服。”
贈 帝王對官員或已死的官員授予官銜。2000年高考全國題文言文閱讀:“太康元年卒,追贈鎮(zhèn)東將軍。”
二、提升官職(擢、陟、簡、拔、遷、升、加)
擢 提升官職。《譚嗣同傳》:“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樂,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同參預新政。”
陟 選拔官員。《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簡 、拔 選拔提拔。《出師表》:“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漢書 李尋傳》:“閉絕私路,拔進英雋。”
遷 、升 加 升官?!稄埡鈧鳌罚?/span>“再遷為太史令。”《宋史·楊 炎傳》:“尋以戰(zhàn)功升三官。”“加官進爵。”
三、謫貶官職(謫、適、左遷)
謫 (適) 貶官降職?!杜门眯小罚?/span>“謫居臥病潯陽城。”
左遷 降職使用?!杜门眯小罚?/span>“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四、罷免官職(黜、罷、免、奪、去、放)
黜 (絀) 罷免官職。《屈原列傳》:“屈平既絀。”
罷 革除官職?!稌╇u者事》:“敢用是為急望,又投間蔑誣使君,使罷,汝罪宜死。”
免 免官?!稘h書·貢禹傳》:“免官削爵。”(1997年高考題):“大理丞狄仁杰斷善才罪止免官。”
奪 剝奪。削去權力《左傳·桓五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去 卸掉、免除官職?!稄埡鈧鳌罚?/span>“自去史職,五載復還。”杜牧《樊川文集》:“君,遷少去官頻。”
放 放逐,流放。《屈原列傳》:“何故懷謹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五、調(diào)動官職(除、轉、徙、出)
除 除舊職而任新職。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轉、 徙 調(diào)動官職?!稄埡鈧鳌罚?/span>“再轉太史令,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出 出京到地方作官?!稄埡鈧鳌罚?/span>“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六、兼任官職(兼 攝、領、守、行、署、假、知、權、改、判)
兼、 攝 兼,兼任;攝,暫兼?!睹魇?/span>·夏原吉傳》:“帝北巡命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
領 兼任較低級的職務?!端问?/span> 職官志九》:“宣和以后,官高而仍舊職之謂首領,官卑而職高者謂之視。”《漢書蓋諸葛劉鄭孫母將何傳》:“是時穎川鐘元為尚書令,領廷尉,用事有權。”
守 兼理比本職高的官?!恫杓罚?/span>“將士郎守國子監(jiān)四門博士臣韓愈。”
行 兼管比本職低的官員?!度龂?/span>·陳思王植傳》:“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
署 代理,暫任官職,也稱“署理”?!度龂?/span>·諸葛亮傳》:“以亮為軍師,署左將軍府事。”
假 代理或兼非正式的官職?!稘h書·蘇武》:“武興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侯百馀人俱。”
權 代理攝守官職。唐 李翱《李文公集·韓愈行狀》:“改江陵參軍,入為權知博士……權知三年,改真博士。”
知 主管?!端问?/span>·張逸傳》:“累近尚書兵部郎中,知開封府。” (1996年高考題):“尋知大谷縣。 ”
判 以高官兼任低職,中樞官兼地方官。如唐以宰相判六軍十二衛(wèi)事,宋以宰相判樞密院。
七、其它(赴、薦、改、進 、退、及策登第、下車、視事、用事、秉鈞、秩滿乞骸骨)
赴 赴任,接愛詔命上任。李密《陳情表》:“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改 改任。宋謙《哀志士辭》:“授涇州錄事,不赴,改東平府錄事。”
薦 下級向上級推薦授官?!端问?/span>·張逸傳>:“帝雅賢泌,再召問逸者,用泌薦也。”
進、 退 進,做官,升任官職;退,辭去或失去官職?!对狸枠怯洝罚?/span>“是進亦憂,退亦憂。”
窮、 達 困厄與顯達(官運亨通)。《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陸游劍南詩稿》:“兩家子孫齊長大,他年窮達毋相忘。”
登第、及第 及第 科舉 應試中選。如明請進士,殿試中一甲三名考,并賜進士及第,皆中進士。《宋史·趙逵傳》:“自卿登第后,秦檜日薦士,未嘗一語及卿。”
下車 新官上任?!稄埡鈧鳌罚?/span>“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晉書·王猛傳》:“猛下車,明法峻刑,澄察善惡,禁勒強豪。”
視事 官吏到職治理政務?!稄埡鈧鳌罚?/span>“視事三年。”
用事 掌權,執(zhí)政?!端问?/span>·胡憲傳》:“秦檜方用事,諸賢零落,憲家居不出。”
秉鈞 秉權、執(zhí)政。秉鈞,執(zhí)國政。《毛詩》:“秉國之鈞,四方是維。”
秩滿 秩,官職的職位和品級。秩滿(改秩、罷秩),服官任滿?!赌鲜?/span>·虞荔傳》:“前后所居官,末嘗至秩滿,才期月,便求解退。”
乞骸骨 官吏由于年老請求退職?!稄埡鈧鳌罚?/span>“上書乞骸骨。”
上面涉及陳述古代官職變動情況,詞語的解釋,并將其分成七類,目的是便于積累。值得指出的是這些釋義,因不同的語境會稍有不同,有的甚至差異較大。例如:加 ①擔任,《孟子公孫丑上》:“夫子加齊之卿相……則動心否乎?”②本職外兼領他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皆加官。”③升官,“加官進爵”。放 ①放逐,流放?!肚袀鳌罚?/span>“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②被委任,《譚嗣同傳》:“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遷 ①升官《宋史趙逵傳》:“帝臨哭檜還,即遷逵著作郎兼權禮部員外郎。”②調(diào)動官職?!队浲踔颐C公翱事》:“而翁長銓,遷我京職……且遷我如振落葉。”③貶謫,放逐?!稌罩儭罚?/span>“向憂驩兜,何遷乎有苗。”因此,理解這類詞語時還是要聯(lián)系上下文,不可生硬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