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羨慕人家有錢、有車、有房。
很羨慕鄰居的孩子,乖、懂事,在清華,還是學霸,學生會幹部。
我相信,一個孩子有其與生俱來的天賦稟異,但玉不琢,不成器,於是問其故:
孩子的爸爸說,多虧他媽媽,慈愛有加,一到五歲的時候,精心養(yǎng)育,從孕育,生產,初生時的事事包辦。吃了一年多的奶,哺育期就長得很結實,後來??!教他說話、走路、唱歌,吃喝拉撒睡,幾乎是他母親攬著,四五歲時上幼稚園了,也多是他媽媽接送、輔導,總之,她請假放棄了工作,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媽媽調養(yǎng)著。
孩子的媽媽說,幸虧他爸爸,從嚴不茍,五歲以後,養(yǎng)成很好的學習習慣,讀書要認認真真,寫字要端端正正,作業(yè)踏踏實實。從嚴要求,日臻完美了。
孩子的鄰居說,孩子從小就能幫家裏做些事情,比方掃地、抹桌、洗碗、晾衣服……每逢周日,都能看到他悄悄打掃走廊,抹欄桿,做好事……好乖??!
我認可老人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一個孩子怎麼樣?尤其是個性,大致很小的時候就看出來了。
“一個寶寶比較內向,以後社會上可能吃不開”
“一個寶寶大氣,將來可能做領導。”
……
有意思的是“一個孩子滿月的時候,抓鬮,伸手過去,不抓錢,不抓花,抓上一本厚厚的書,後來成了大學問家。”
但如何從小抓起,培養(yǎng)出一個好苗子,我真的教過許多學生,其中不乏姣姣者,但我一下子說不清。
於是又回頭問那孩子的夫婦。
“其實,教育孩子,那套理論,我說不上來;但有一種感覺,好像唱戲,一個紅臉,一個白臉。”
“愛孩子,母雞都會。但盡職,盡自己的責任,並不是每個母親都做到了,比如哺育期,儘量能多一些時間,幾個月不夠,至少一年以上,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多點營養(yǎng),盡可能不得病,長得結實,有免疫力……”孩子的媽媽於是說。
“子不教,父之過。為人父,莫過於嚴。而真正能盡職嚴格教育子女的,不光在言,還在身,卻不容易。比方要求孩子有自控能力,做有利於自身健康發(fā)展的事情,多讀多寫,不沉湎於手機、遊戲等瞎玩,自己就要做出榜樣,不酗酒、不打麻將,溫文爾雅……六歲以後,雖然孩子上學了,有老師調教,但一個班裏,那麼多學生,顧得來嗎?所以老師只能是“有教無類”,照顧到一般,至於良莠不齊,孩子之間的差距,學習成績、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等很難全面關照到。只有順其自然,誠者自成了。我們許多家長,都希望得到名校名師的教育,其實,你已經放棄了,最好的老師,不是別人,還是你自己。”孩子的父親於是說。
話又說回來,其實嚴父慈母:一個紅臉,一個白臉;一個嚴,一個慈。有時也是換位的。在中國傳統(tǒng)戲劇中,一般把忠臣(好人)扮成紅臉,而把奸臣或者壞人扮成白臉。 後來人們就用紅臉代表好人,用白臉代表壞人。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表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有的說好話、有的說壞話,“紅臉”、“白臉”一起戲弄或欺騙當事人,這種情況被說成:“有唱紅臉的,有唱白臉的”。其實,教育孩子只是寵愛有加不行,懶、貪、任性也不加嚴厲、糾正,那是毀了孩子,很多時候激勵與懲戒要兼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兩人合作,才能讓孩子改斜歸正,成為一個父母所期望的人。
父母紅白臉,孩子出人頭。
值得補敘的是孩子的爸爸是高中教師,媽媽的醫(yī)院護士。
有人說:“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決定了孩子今後的發(fā)展,即使關上門天天打架,也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貌合神聚,統(tǒng)一戰(zhàn)線。”
我有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