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他真的是個硬核科幻片。他的核心概念不論理論上成不成立,都完美地詮釋了“科學幻想”這個詞。太陽不行了,人類在地球上建了一萬個推進器,打包帶著地球一起逃走,還有什么比這個瑰麗浪漫又瘋狂的想象?
同期的《瘋狂外星人》也算是有科幻元素,但你去比較了就能get我說的概念硬核這個點?!动偪裢庑侨恕肥窃趯こ5摹⑽覀兯煜さ氖澜缰?,加了一點點科幻的比例,《流浪地球》是用科學幻想推翻了我們熟知的整個外部世界,又給我們打造了一個。
按照這個標準,就算放眼全世界的科幻片,《流浪地球》都能算得上硬核。他不但硬核,而且大得離譜——場景大,關(guān)涉的問題也大,還不落窠臼。我是很少在電影中看到那么大又那么新的概念的,一般科幻一寫大,帝國和聯(lián)邦就開始打仗了……
二是,他真的是一部中國本土科幻片。這種本土感,是從骨子里冒到皮膚每一個毛孔中。表面的呈現(xiàn)上,地下城過春節(jié)、小孩子上課念朱自清的《春》、北京第三區(qū)交通委、手機上播的快手海草舞……不一而論。
而骨子里,那種東方式的集體主義,跟西方式的觀念完全不同,像飽和式營救的擇選,絕對是中國人會干出來的事兒。第一眼看到地下城,我即使沒有經(jīng)歷過也滿滿的熟悉感,那種井井有條、管理嚴苛、物資配比、計劃經(jīng)濟的感覺,再加上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的蘇聯(lián)重工美術(shù)風格,嗯,這很中國,這很朋克。
光這兩點,我就覺得《流浪地球》擔得起中國科幻元年這六個字。
咱們有自己的、牛逼的科幻概念,咱們有成熟的電影工業(yè)可以把這個科幻概念落實,只要肯燒錢,特效出得來,那框子已經(jīng)搭起來了,科幻在國內(nèi)電影市場中作為一種全新的類型,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至于劇情,說實話,我看完《流浪地球》后,跟我朋友在微信上吐槽了半個小時。他總要去討論人性,人物塑造得就不討喜,你可以感覺到他不太清楚如何把劇情講得讓群眾喜聞樂見。
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笨拙。文本上,科幻小說一直這么高冷。拍成電影后,作為本土科幻片,《流浪地球》是第一部,此前從來沒有過,就算國際上能夠?qū)说囊采?,就算有,核心三觀都不一致沒法吸取經(jīng)驗,那他的劇本肯定沒有隔壁喜劇片來得成熟,在這個題材中沒有任何人有經(jīng)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瘋狂外星人》在劇本成熟度上絕對甩《流浪星球》三條街,為什么啊?拍了那么多年喜劇片,再摸不著北那真是佛了。
但我真覺得這是最小最小的問題。就像我說的,框子已經(jīng)搭起來了,往里面填什么東西,那還不簡單嗎?比從1到100更難的,是從0到1,何況《流浪地球》再是槽點滿滿,至少這個劇情能夠讓人從開頭坐到結(jié)尾沒有中途走人,可以了,最最起碼也是60分,及格了呀(我個人來評,劇情這一項至少80分往上)。
總之,《流浪地球》不論劇情如何見仁見智,憑著他牛逼的科幻概念和本土特色,注定是中國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做出《流浪地球》這部片子的團隊真的牛逼。
另外,我不清楚吳京本人有什么槽點,但他做電影我是真服氣的,感覺他被神佛開過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