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AD講解2

123

PCB布線與布局

在能被ESD直接擊中的區(qū)域,每一個信號線附近都要布一條地線。 

124

PCB布線與布局

易受ESD影響的電路,放在PCB中間的區(qū)域,減少被觸摸的可能性。 

125

PCB布線與布局

信號線的長度大于300mm(12英寸)時,一定要平行布一條地線。 

126

PCB布線與布局

安裝孔的連接準則:可以與電路公共地連接,或者與之隔離。1金屬支架必須和金屬屏蔽裝置或者機箱一起使用時,要采用一個電阻實現(xiàn)連接。2.確定安裝孔大小來實現(xiàn)金屬或者塑料支架的可靠安裝,在安裝孔頂層和底層上要采用大焊盤,底層焊盤上不能采用阻焊劑,并確保底層焊盤不采用波峰焊工藝焊接。 

127

PCB布線與布局

受保護的信號線和不受保護的信號線禁止并行排列。 

128

PCB布線與布局

復位、中斷和控制信號線的布線準則:1采用高頻濾波;2遠離輸入和輸出電路;3遠離電路板邊緣。

129

PCB布線與布局

機箱內的電路板不安裝在開口位置或者內部接縫處。 

130

PCB布線與布局

對靜電最敏感的電路板放在最中間,人工不易接觸到的部位;將對靜電敏感的器件放在電路板最中間,人工不易接觸到的部位。

131

PCB布線與布局

兩塊金屬塊之間的邦定(binding)準則:1固體邦定帶優(yōu)于編織邦定帶;2邦定處不潮濕不積水;3使用多個導體將機箱內所有電路板的地平面或地網(wǎng)格連接在一起;4確保邦定點和墊圈的寬度大于5mm

132

電路設計

信號濾波腿耦:對每個模擬放大器電源,必需在最接近電路的連接處到放大器之間加去耦電容器。對數(shù)字集成電路,分組加去耦電容器。在馬達與發(fā)電機的電刷上安裝電容器旁路,在每個繞組支路上串聯(lián)R-C濾波器,在電源入口處加低通濾波等措施抑制干擾。安裝濾波器應盡量靠近被濾波的設備,用短的,加屏蔽的引線作耦合媒介。所有濾波器都須加屏蔽,輸入引線與輸出引線之間應隔離。

133

電路設計

各功能單板對電源的電壓波動范圍、紋波、噪聲、負載調整率等方面的要求予以明確,二次電源經(jīng)傳輸?shù)竭_功能單板時要滿足上述要求

134

電路設計

將具有輻射源特征的電路裝在金屬屏蔽內,使其瞬變干擾最小。

135

電路設計

在電纜入口處增加保護器件

136

電路設計

每個IC的電源管腳要加旁路電容(一般為104)和平滑電容(10uF~100uF)到地,大面積IC每個角的電源管腳也要加旁路電容和平滑電容

137

電路設計

濾波器選型的阻抗失配準則:對低阻抗噪聲源,濾波器需為高阻抗(大的串聯(lián)電感);對高阻抗噪聲源,濾波器就需為低阻抗(大的并聯(lián)電容)

138

電路設計

電容器外殼、輔助引出端子與正、負極以及電路板間必須完全隔離

139

電路設計

濾波連接器必須良好接地,金屬殼濾波器采用面接地。

140

電路設計

濾波連接器的所有針都要濾波

141

電路設計

數(shù)字電路的電磁兼容設計中要考慮的是數(shù)字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所決定的頻帶寬而不是數(shù)字脈沖的重復頻率。方形數(shù)字信號的印制板設計帶寬定為1πtr,通常要考慮這個帶寬的十倍頻

142

電路設計

RS觸發(fā)器作設備控制按鈕與設備電子線路之間配合的緩沖

143

電路設計

降低敏感線路的輸入阻抗有效減少引入干擾的可能性。

144

電路設計

LC濾波器 在低輸出阻抗電源和高阻抗數(shù)字電路之間,需要LC濾波器,以保證回路的阻抗匹配

145

電路設計

電壓校準電路:在輸入輸出端,要加上去耦電容(比如0.1μF),旁路電容選值遵循10μF/A的標準。

146

電路設計

信號端接:高頻電路源與目的之間的阻抗匹配非常重要,錯誤的匹配會帶來信號反饋和阻尼振蕩。過量地射頻能量則會導致EMI問題。此時,需要考慮采用信號端接。
信號端接有以下幾種:串聯(lián)/源端接、并聯(lián)端接、
RC
端接、Thevenin端接、二極管端接。

147

電路設計

MCU電路:
I/O
引腳:空置的I/O引腳要連接高阻抗以便減少供電電流。且避免浮動。
IRQ
引腳:在IRQ引腳要有預防靜電釋放的措施。比如采用雙向二極管、Transorbs或金屬氧化變阻器等。
復位引腳:復位引腳要有時間延時。以免上電初期MCU即被復位。
振蕩器:在滿足要求情況下,MCU使用的時鐘振蕩頻率越低越好。
讓時鐘電路、校準電路和去耦電路接近MCU放置

148

電路設計

小于10個輸出的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工作頻率≤50MHZ時,至少配接一個0.1uf的濾波電容。工作頻率≥50MHZ時,每個電源引腳配接一個0.1uf的濾波電容;

149

電路設計

對于中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每個電源引腳配接一個0.1uf的濾波電容。對電源引腳冗余量較大的電路也可按輸出引腳的個數(shù)計算配接電容的個數(shù),每5個輸出配接一個0.1uf濾波電容。

150

電路設計

對無有源器件的區(qū)域,每6cm2至少配接一個0.1uf的濾波電容

151

電路設計

對于超高頻電路,每個電源引腳配接一個1000pf的濾波電容。對電源引腳冗余量較大的電路也可按輸出引腳的個數(shù)計算配接電容的個數(shù),每5個輸出配接一個1000pf的濾波電容

152

電路設計

高頻電容應盡可能靠近IC電路的電源引腳處。

153

電路設計

5只高頻濾波電容至少配接一只一個0.1uf濾波電容;

154

電路設計

510uf至少配接兩只47uf低頻的濾波電容;

155

電路設計

100cm2范圍內,至少配接1220uf470uf低頻濾波電容;

156

電路設計

每個模塊電源出口周圍應至少配置2220uf470uf電容,如空間允許,應適當增加電容的配置數(shù)量;

157

電路設計

脈沖與變壓器隔離準則:脈沖網(wǎng)絡和變壓器須隔離,變壓器只能與去耦脈沖網(wǎng)絡連接,且連接線最短。

158

電路設計

在開關和閉合器的開閉過程中,為防止電弧干擾,可以接入簡單的RC網(wǎng)絡、電感性網(wǎng)絡,并在這些電路中加入一高阻、整流器或負載電阻之類,如果還不行,就將輸入和載出引線進行屏蔽。此外,還可以在這些電路中接入穿心電容。

159

電路設計

退耦、濾波電容須按照高頻等效電路圖來分析其作用。

160

電路設計

各功能單板電源引進處要采用合適的濾波電路,盡可能同時濾除差模噪聲和共模噪聲,噪聲泄放地與工作地特別是信號地要分開,可考慮使用保護地;集成電路的電源輸入端要布置去耦電容,以提高抗干擾能力

161

電路設計

明確各單板最高工作頻率,對工作頻率在160MHz(或200 MHz)以上的器件或部件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以降低其輻射干擾水平和提高抗輻射干擾的能力

162

電路設計

如有可能在控制線(于印刷板上)的入口處加接R-C去耦,以便消除傳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干擾因素。

163

電路設計

R-S觸發(fā)器做按鈕與電子線路之間配合的緩沖

164

電路設計

在次級整流回路中使用快恢復二極管或在二極管上并聯(lián)聚酯薄膜電容器

165

電路設計

對晶體管開關波形進行修整

166

電路設計

降低敏感線路的輸入阻抗

167

電路設計

如有可能在敏感電路采用平衡線路作輸入,利用平衡線路固有的共模抑制能力克服干擾源對敏感線路的干擾

168

電路設計

將負載直接接地的方式是不合適

169

電路設計

注意在IC近端的電源和地之間加旁路去耦電容(一般為104

170

電路設計

如有可能,敏感電路采用平衡線路作輸入,平衡線路不接地

171

電路設計

繼電器線圈增加續(xù)流二極管,消除斷開線圈時產生的反電動勢干擾。僅加 續(xù)流二極管會使繼電器的斷開時間滯后,增加穩(wěn)壓二極管后繼電器在單位時間內可 動作更多的次數(shù)

172

電路設計

在繼電器接點兩端并接火花抑制電路(一般是RC串聯(lián)電路,電阻一般選幾到幾十K,電容選0.01uF),減小電火花影響

173

電路設計

給電機加濾波電路,注意電容、電感引線要盡量短

174

電路設計

電路板上每個IC要并接一個0.01μF0.1μF高頻電容,以減小IC對電源的 影響。注意高頻電容的布線,連線應靠近電源端并盡量粗短,否則,等于增大了電 容的等效串聯(lián)電阻,會影響濾波效果

175

電路設計

可控硅兩端并接RC抑制電路,減小可控硅產生的噪聲(這個噪聲嚴重時可能 會把可控硅擊穿的)

176

電路設計

許多單片機對電源噪聲很敏感,要給單片機電源加濾波電路 或穩(wěn)壓器,以減小電源噪聲對單片機的干擾。比如,可以利用磁珠和電容 組成π形濾波電路,當然條件要求不高時也可用100Ω電阻代替磁珠

177

電路設計

如果單片機的I/O口用來控制電機等噪聲器件,在I/O口與噪聲源之 間應加隔離(增加π形濾波電路)。 控制電機等噪聲器件,在I/O口與噪聲源之 間應加隔離(增加π形濾波電路)。

178

電路設計

在單片機I/O口,電源線,電路板連接線等關鍵地方使用抗干擾元件 如磁珠、磁環(huán)、電源濾波器,屏蔽罩,可顯著提高電路的抗干擾性能

179

電路設計

對于單片機閑置的I/O口,不要懸空,要接地或接電源。其它IC的閑置 端在不改變系統(tǒng)邏輯的情況下接地或接電源

180

電路設計

對單片機使用電源監(jiān)控及看門狗電路,如:IMP809,IMP706IMP813, X25043X25045等,可大幅度提高整個電路的抗干擾性能。

181

電路設計

在速度能滿足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單片機的晶振和選用低速數(shù)字 電路

182

電路設計

如有可能,在PCB板的接口處加RC低通濾波器或EMI抑制元件(如磁珠、信號濾波器等),以消除連接線的干擾;但是要注意不要影響有用信號的傳輸

183

電路設計

時鐘輸出布線時不要采用向多個部件直接串行地連接〔稱為菊花式連接〕;而應該經(jīng)緩存器分別向其它多個部件直接提供時鐘信號

184

電路設計

延伸薄膜鍵盤邊界使之超出金屬線12mm,或者用塑料切口來增加路徑長度。 

185

電路設計

在靠近連接器的地方,要將連接器上的信號用一個L-C或者磁珠-電容濾波器接到連接器的機箱地上。 

186

電路設計

在機箱地和電路公共地之間加入一個磁珠。 

187

電路設計

電子設備內部的電源分配系統(tǒng)是遭受ESD電弧感性耦合的主要對象,電源分配系統(tǒng)防ESD措施:1將電源線和相應的回路線緊密絞合在一起;2在每一根電源線進入電子設備的地方放一個磁珠;3在每一個電源管腳和緊靠電子設備機箱地之間放一個瞬流抑制器、金屬氧化壓敏電阻(MOV)或者1kV高頻電容;4最好在PCB上布置專門的電源和地平面,或者緊密的電源和地柵格,并采用大量旁路和去耦電容。

188

電路設計

在接收端放置串聯(lián)的電阻和磁珠,對易被ESD擊中的電纜驅動器,也可在驅動端放置串聯(lián)的電阻或磁珠。 

189

電路設計

在接收端放置瞬態(tài)保護器。1用短而粗的線(長度小于5倍寬度,最好小于3倍寬度)連接到機箱地。2從連接器出來的信號線和地線要直接接到瞬態(tài)保護器,然后才能接電路的其它部分。

190

電路設計

在連接器處或者離接收電路25mm(1.0英寸)的范圍內,放置濾波電容。1用短而粗的線連接到機箱地或者接收電路地(長度小于5倍寬度,最好小于3倍寬度)。2信號線和地線先連接到電容再連接到接收電路。

191

機殼

金屬機箱上,開口最大直徑≤λ/20,λ為機內外最高頻電磁波的波長;非金屬機箱在電磁兼容設計上視同為無防護。

192

機殼

屏蔽體的接縫數(shù)最少;屏蔽體的接縫處,多接點彈簧壓頂接觸法具有較好的電連續(xù)性;通風孔D<3mm,這個孔徑能有效避免較大的電磁泄露或進入;屏蔽開口處(如通風口)用細銅網(wǎng)或其它適當?shù)膶щ姴牧戏舛拢煌L孔金屬網(wǎng)如須經(jīng)常取下,可用螺釘或螺栓沿孔口四周固定,但螺釘間距<25mm以保持連續(xù)線接觸

193

機殼

f>1MHz,0.5mm厚的任何金屬板屏蔽體,都將場強減弱99%;當f>10MHz,0.1mm的銅皮屏蔽體將場強減弱99%以上;f>100MHz,絕緣體表面的鍍銅層或鍍銀層就是良好的屏蔽體。但需注意,對塑料外殼,內部噴覆金屬涂層時,國內的噴涂工藝不過關,涂層顆粒間連續(xù)導通效果不佳,導通阻抗較大,應重視其噴涂不過關的負面效果。

194

機殼

整機保護地連接處不涂絕緣漆,要保證與保護地電纜可靠的金屬接觸,避免僅僅依靠螺絲螺紋做接地連接的錯誤方式

195

機殼

建立完善的屏蔽結構,帶有接地的金屬屏蔽殼體可將放電電流釋放到地

196

機殼

建立一個擊穿電壓為20kV的抗ESD環(huán)境;利用增加距離來保護的措施都是有效的。

197

機殼

電子設備與下列各項之間的路徑長度超過20mm,包括接縫、通風口和安裝孔在內任何用戶操作者能夠接觸到的點,可以接觸到的未接地金屬,如緊固件、開關、操縱桿和指示器。

198

機殼

在機箱內用聚脂薄膜帶來覆蓋接縫以及安裝孔,這樣延伸了接縫/過孔的邊緣,增加了路徑長度。 

199

機殼

用金屬帽或者屏蔽塑料防塵蓋罩住未使用或者很少使用的連接器。 

200

機殼

使用帶塑料軸的開關和操縱桿,或將塑料手柄/套子放在上面來增加路徑長度。避免使用帶金屬固定螺絲的手柄。 

201

機殼

LED和其它指示器裝在設備內孔里,并用帶子或者蓋子將它們蓋起來,從而延伸孔的邊沿或者使用導管來增加路徑長度。 

202

機殼

將散熱器靠近機箱接縫,通風口或者安裝孔的金屬部件上的邊和拐角要做成圓弧形狀。 

203

機殼

塑料機箱中,靠近電子設備或者不接地的金屬緊固件不能突出在機箱中。 

204

機殼

高支撐腳使設備遠離桌面或地面可以解決桌面/地面或者水平耦合面的間接ESD耦合問題。

205

機殼

在薄膜鍵盤電路層周圍涂上粘合劑或密封劑。 

206

機殼

機箱結合點和邊緣防護準則:結合點和邊緣很關鍵,在機箱箱體接合處,要使用耐高壓硅樹脂或者墊圈實現(xiàn)密閉、防ESD、防水和防塵。 

207

機殼

不接地機箱至少應該具有20kV的擊穿電壓(規(guī)則A1A9);而對接地機箱,電子設備至少要具備1500V擊穿電壓以防止二級電弧,并且要求路徑長度大于等于2.2mm。 

208

機殼

機箱用以下屏蔽材料制作:金屬板;聚酯薄膜/銅或者聚酯薄膜/鋁壓板;具有焊接結點的熱成型金屬網(wǎng);熱成型金屬化的纖維墊子(非編織)或者織物(編織);銀、銅或者鎳涂層;鋅電弧噴涂;真空金屬處理;無電電鍍;塑料中加入導體填充材料;

209

機殼

屏蔽材料防電化學腐蝕準則:相互接觸的部件彼此之間的電勢 (EMF)<0.75V。如果在一個鹽性潮濕環(huán)境中,那么彼此之間的電勢必須<0.25V。陽極(正極)部件的尺寸應該大于陰極(負極)部件。

210

機殼

用縫隙寬度5倍以上的屏蔽材料疊合在接縫處。 

211

機殼

在屏蔽層與箱體之間每隔20mm(0.8英寸)的距離通過焊接、緊固件等方式實現(xiàn)電連接。 

212

機殼

用墊圈實現(xiàn)縫隙的橋接,消除開槽并且在縫隙之間提供導電通路。 

213

機殼

避免屏蔽材料中出現(xiàn)直拐角以及過大的彎角。 

214

機殼

孔徑≤20mm以及槽的長度≤20mm。相同開口面積條件下,優(yōu)先采取開孔而不是開槽。 

215

機殼

如果可能,用幾個小的開口來代替一個大的開口,開口之間的間距盡量大。

216

機殼

對接地設備,在連接器進入的地方將屏蔽層和機箱地連接在一起;對未接地(雙重隔離)設備,將屏蔽材料同開關附近的電路公共地連接起來。 

217

機殼

盡可能讓電纜進入點靠近面板中心,而不是靠近邊緣或者拐角的位置。 

218

機殼

在屏蔽裝置中排列的各個開槽與ESD電流流過的方向平行而不是垂直。  

219

機殼

在安裝孔的位置使用帶金屬支架的金屬片來充當附加的接地點,或者用塑料支架來實現(xiàn)絕緣和隔離。

220

機殼

在塑料機箱上的控制面板和鍵盤位置處安裝局部屏蔽裝置來阻止ESD 

221

機殼

電源連接器和引向外部的連接器的位置,要連接到機箱地或者電路公共地。

222

機殼

在塑料中使用聚酯薄膜/銅或者聚酯薄膜/鋁壓板,或者使用導電涂層或導電填充物。

223

機殼

在鋁板上使用薄的導電鉻化鍍層或者鉻酸鹽涂層 ,但不能采用陽極電鍍。

224

機殼

在塑料中要使用導電填充材料。注意鑄型部件表面通常有樹脂材料,很難實現(xiàn)低電阻的連接。 

225

機殼

在鋼材料上使用薄的導電鉻酸鹽涂層。 

226

機殼

讓清潔整齊的金屬表面直接接觸而不要依靠螺釘來實現(xiàn)金屬部件的連接。 

227

機殼

沿整個外圍用屏蔽涂層(銦錫氧化物、銦氧化物和錫氧化物等)將顯示器與機箱屏蔽裝置連接在一起。 

228

機殼

在操作者常接觸的位置處,要提供一個到地的抗靜電(弱導電)路徑,比如鍵盤上的空格鍵。 

229

機殼

要讓操作員很難產生到金屬板邊緣或角的電弧放電。電弧放電到這些點會比電弧放電到金屬板中心導致更多間接ESD的影響。 

230

其他

顯示窗口的屏蔽防護準則:1加裝屏蔽防護窗;2對外電路部分與機內的電路連接通過濾波器件相連。

231

其他

按鍵窗口防護準則:

232

器件選型

電容器盡量選擇貼片電容,引線電感小。

233

器件選型

穩(wěn)定電源的供電旁路電容,選擇電解電容

234

器件選型

交流耦合及電荷存儲用電容器選擇聚四氟乙烯電容器或其它聚脂型(聚丙烯、聚苯乙烯等)電容器。

235

器件選型

高頻電路退耦用單片陶瓷電容器

236

器件選型

電容選擇的標準是:
盡可能低的ESR電容;
盡可能高的電容的諧振頻率值;

237

器件選型

鋁電解電容器應當避免在下述情況下使用:
a
、高溫(溫度超過最高使用溫度)
b
、過流(電流超過額定紋波電流),施加紋波電流超過額定值後,會導致電容器體過熱,容量下降,壽命縮短。
c
、過壓(電壓超過額定電壓),當電容器上所施加電壓高於額定工作電壓時,電容器的漏電流將上升,其電氧物性將在短期內劣化直至損壞。
d
、施加反向電壓或交流電壓,當值流鋁電解電容器按反極性接入電路時,電容器會導致電子線路短路,由此產生的電流會引致電容器損壞。若電路中有可能在負引線施加正極電壓,請選無極性產品。
e
、使用於反復多次急劇充放電的電路中,當常規(guī)電容器被用作快速充電用途。其使用壽命可能會因為容量下降,溫度急劇上升等而縮減。

238

器件選型

只有在屏蔽機箱上才有必要使用濾波連接器

239

器件選型

選用濾波器連接器時,除了要選用普通連接器時要考慮的因素外,還應考慮濾波器的截止頻率。當連接器中各芯線上傳輸?shù)男盘栴l率不同時,要以頻率最高的信號為基準來確定截止頻率

240

器件選型

封裝盡可能選擇表貼

241

器件選型

電阻選擇首選碳膜,其次金屬膜,因功率原因需選線繞時,一定要考慮其電感效應

242

器件選型

電容選擇應注意鋁電解電容、鉭電解電容適用于低頻終端;陶制電容適合于中頻范圍(從KHzMHz);陶制和云母電容適合于甚高頻和微波電路;盡量選用低ESR(等效串聯(lián)電阻)電容

243

器件選型

旁路電容選擇電解電容,容值選10-470PF,主要取決于PCB板上的瞬態(tài)電流需求

244

器件選型

去耦電容應選擇陶瓷電容,容值選旁路電容的1/1001/1000。取決于最快信號的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比如100MHz10nF33MHz4.7-100nF,選擇ESR值小于1歐姆
選擇NPO(鍶鈦酸鹽電介質)用作50MHz以上去耦,選擇Z5U(鋇鈦酸鹽)用作低頻去耦,最好是選擇相差兩個數(shù)量級的電容并聯(lián)去耦

245

器件選型

電感選用時,選擇閉環(huán)優(yōu)于開環(huán),開環(huán)時選擇繞軸式優(yōu)于棒式或螺線管式。選擇鐵磁芯應用于低頻場合,選擇鐵氧體磁心應用于高頻場合

246

器件選型

鐵氧體磁珠 高頻衰減10dB

247

器件選型

鐵氧體夾 MHz頻率范圍的共模(CM)、差模(DM)衰減達10-20dB

248

器件選型

二極管選用:
肖特基二極管:用于快速瞬態(tài)信號和尖脈沖保護;
齊納二極管:用于ESD(靜電放電)保護;過電壓保護;低電容高數(shù)據(jù)率信號保護
瞬態(tài)電壓抑制二極管(TVS):ESD激發(fā)瞬時高壓保護,瞬時尖脈沖消減
變阻二極管:ESD保護;高壓和高瞬態(tài)保護

249

器件選型

集成電路:
選用 CMOS器件尤其是高速器件有動態(tài)功率要求,需要采取去耦措施以便滿足其瞬時功率要求。
高頻環(huán)境中,引腳會形成電感,數(shù)值約為1nH/1mm,引腳末端也會向后呈小電容效應,大約有4pF。表貼器件有利于EMI性能,寄生電感和電容值分別為0.5nH0.5pF。
放射狀引腳優(yōu)于軸向平行引腳;
TTL
CMOS混合電路因為開關保持時間不同,會產生時鐘、有用信號和電源的諧波,因此最好選擇同系列邏輯電路。
未使用的CMOS器件引腳,要通過串聯(lián)電阻接地或者接電源。

250

器件選型

濾波器的額定電流值取實際工作電流值的1.5倍。

251

器件選型

電源濾波器的選擇:依據(jù)理論計算或測試結果,電源濾波器應達到的插損值為IL,實際選型時應選擇插損為IL+20dB大小的電源濾波器。

252

器件選型

交流濾波器和支流濾波器在實際產品中不可替換使用,臨時性樣機中,可以用交流濾波器臨時替代直流濾波器使用;但直流濾波器絕對不可用于交流場合,直流濾波器對地電容的濾波截止頻率較低,交流電流會在其上產生較大損耗。

253

器件選型

避免使用靜電敏感器件,選用器件的靜電敏感度一般不低于2000V,否則要仔細推敲、設計抗靜電的方法。在結構方面,要實現(xiàn)良好的地氣連接及采取必要的絕緣或屏蔽措施,提高整機的抗靜電能力

254

器件選型

帶屏蔽的雙絞線,信號電流在兩根內導線上流動,噪聲電流在屏蔽層里流動,因此消除了公共阻抗的耦合,而任何干擾將同時感應到兩根導線上,使噪聲相消

255

器件選型

非屏蔽雙絞線抵御靜電耦合的能力差些。但對防止磁場感應仍有很好作用。非屏蔽雙絞線的屏蔽效果與單位長度的導線扭絞次數(shù)成正比

256

器件選型

同軸電纜有較均勻的特性阻抗和較低的損耗,使從直流到甚高頻都有較好特性。

257

器件選型

凡是能不用高速邏輯電路的地方就不要用高速邏輯電路

258

器件選型

在選擇邏輯器件時,盡量選上升時間比5ns長的器件,不要選比電路要求時序快的邏輯器件

259

系統(tǒng)

多個設備相連為電氣系統(tǒng)時,為消除地環(huán)路電源引起的干擾,采用隔離變壓器、中和變壓器、光電耦合器和差動放大器共模輸入等措施來隔離。

260

系統(tǒng)

識別干擾器件和干擾電路:在啟?;蜻\行狀態(tài)下,電壓變化率dV/dt、電流變化率di/dt較大的器件或電路,為干擾器件或干擾電路。

261

系統(tǒng)

在薄膜鍵盤電路和與其相對的鄰近電路之間放置一個接地的導電層。

262

線纜與接插件

PCB布線與布局隔離準則:強弱電流隔離、大小電壓隔離,高低頻率隔離、輸入輸出隔離、數(shù)字模擬隔離、輸入輸出隔離,分界標準為相差一個數(shù)量級。隔離方法包括:屏蔽其中一個或全部獨立屏蔽、空間遠離、地線隔開。

263

線纜與接插件

無屏蔽的帶狀電纜。最佳接線方式是信號與地線相間,稍次的方法是一根地、兩根信號再一根地依次類推,或專用一塊接地平板

264

線纜與接插件

信號電纜屏蔽準則:1強干擾信號傳輸使用雙絞線或專用外屏蔽雙絞線。2直流電源線應用屏蔽線;3交流電源線應用扭絞線;4所有進入屏蔽區(qū)的信號線/電源線均須經(jīng)過濾波。5一切屏蔽線(套)兩端應與地有良好的接觸,只要不產生有害接地環(huán)路,所有電纜屏蔽套都應兩端接地,對非常長的電纜,則中間也應有接地點。6在靈敏的低電平電路中,以消除接地環(huán)路中可能產生的干擾,對每電路都應有各自隔離和屏蔽好接地線。

265

線纜與接插件

屏蔽線緊貼金屬底板準則:所有帶屏蔽層的電纜宜緊貼金屬板安放,防止磁場穿過金屬地板和屏蔽線外皮構成的回路

266

線纜與接插件

印刷電路的插頭也要多安排一些零伏線作為線間隔離

267

線纜與接插件

減小干擾和敏感電路的環(huán)路面積最好辦法是使用雙絞線和屏蔽線

268

線纜與接插件

雙絞線在低于100KHz下使用非常有效,高頻下因特性阻抗不均勻及由此造成的波形反射而受到限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史上最詳細的PCB設計規(guī)范
開關電源設計技巧
SI高速電路設計:EMI抑制
電路設計中的抗干擾措施
開關電源中常用的幾種抑制電磁干擾的措施
20180426-入門系列之研發(fā)流程中的EMC設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