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晚唐的著名詩人。不同于初唐的蓬勃朝氣,盛唐的達(dá)到頂峰,到了晚唐,無論是政局還是文壇,都只剩下了最后的掙扎。詩人們的發(fā)聲也顯得無奈和悲涼。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身處末世的文人們,只能寄情于山水或是在青樓中醉生夢死。風(fēng)流的杜牧是如此,李商隱也是如此,只是李商隱的人生還被動地陷入了唐末的黨爭之中。
懷才不遇、抱負(fù)落空,李商隱的詩大多體現(xiàn)了一種暗淡和迷離。這是他以喑啞的喉嚨歌出的最后聲音。其實早年的李商隱還有一段玉陽求仙學(xué)道的生活,他在尋訪僧人的過程中,突然領(lǐng)悟了人生的真諦,寫下一首意境很高的詩:
?《北青蘿》
唐.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這是李商隱早起的作品,此時的李商隱還沒有陷入到黨爭之中。詩題的“北青蘿”是一處山名,聽說山中有高僧他便前往探訪。“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首句點名的時間是“殘陽”,傍晚時分,紅日西沉,此時詩人進(jìn)入山中,他的目的是為了拜訪“孤僧”?!懊┪荨北砻魃松罹幼〉氐臉闼?,“孤僧”表明了高僧的清高和遠(yuǎn)離俗世。清修之人摒棄煩惱,所居住的地方自然是僻靜的,這也為后文做了鋪墊。
“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贝藭r應(yīng)該是深秋,落葉紛紛,路途遙遠(yuǎn),高僧的蹤跡實在難以尋找?!叭撕卧凇焙汀奥穾讓印北砻髁藢ぴL的艱辛和困難。山路難走,樹林密集,高僧的住處更是幽深神秘。這兩句既表明了詩人尋訪之路的艱難,也表明了追求禪意和生活真諦的恒心。
經(jīng)過千辛萬苦,最終峰回路轉(zhuǎn)。詩人找到了茅屋也找到了高僧?!蔼毲贸跻鬼?,閑倚一枝藤。”這位隱居的高僧靠在一枝青藤上,獨自敲磐,看上去是那么閑適?!蔼殹弊直砻髁烁呱尿\與專心,與第二句中的“孤僧”遙相呼應(yīng)。從“殘陽”到“初夜”,詩人經(jīng)過長時間的尋找,終于找到了高僧。此時太陽已經(jīng)落山,詩人站在茅屋外,聽著清脆的磬聲,望著寂靜的夜空,陷入了沉思和冥想,此時的心中再也沒有了紅塵的紛擾。還沒有與高僧交談,此時詩人就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領(lǐng)悟。
最后一句就是詩人的感悟?!笆澜缥m里,吾寧愛與憎?!泵鎸娂姅_擾的世界,我們充滿了痛苦和憂傷,這也是詩人尋找高僧去解釋的問題。但是此時詩人頓悟了,其實滾滾紅塵不過都是微塵一般,愛與恨都算什么呢?放下心中的執(zhí)念,一切就放下了。不過是過眼云煙,有什么放不下?。∮玫粗拿鎸€人榮辱,尋找內(nèi)心的平靜,做到自己的和解,這就是李商隱的頓悟。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們總是喜歡無事生非,自尋煩惱,總是給自己設(shè)定太多的障礙,如果能夠淡然處之,面對世間萬物能夠有一顆平常心,人生也就沒有那么多的煩惱與愛憎了。所以如果能夠讀懂李商隱的這首《北青蘿》,也就讀懂了人生,懂得人生的道理,自然就能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