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有人說,30年代的上海是充盈著燈紅酒綠,彌漫著靡靡之音,在昏暗曖昧的暝色軟風中買醉銷魂。在電影中看到跑洋行的買辦,穿旗袍的太太,在教會學校讀英文的小姐,從法國留學回來的少爺紛紛粉墨登場以及匯豐銀行,圣約翰大學,百樂門夜總會,仙樂斯舞廳背景……那濃濃的老上海風情就撲面而來。而那些30年代遺留下來的物品———模糊的老照片、發(fā)黃的月份牌、昏暗的汽燈、銹跡斑斑的懷表、破舊的老爺唱機,可能真的會“不經意地勾起你對往事的回憶?!?/p>
從郭沫若的《上海印象》:“游閑的尸,淫囂的肉,長的男袍,短的女袖,滿目都是骷髏,滿街都是靈樞,亂闖,亂走;我的眼兒淚流,我的心兒作嘔?!钡絺惗嘏f日出版的《上?!防镎f:“二三十年代,上海成為傳奇都市。環(huán)球航行如果沒有到過上海便不能算完。她的名字令人想起神秘、冒險和各種放縱。”再到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恨水的小說《紅粉世家》,憑著文人筆下的文字來想象,總覺得不能夠全面地了解這個曾被稱為“十里洋場”、“東方巴黎”、“花花世界”、“歐陸風情”的真實風情。
也許最能見證上海的,是那些不經粉施的原原本本記錄的照片,而最能體現老上海風情的,卻非歌曲莫屬。
《情人的眼淚》原唱是新加坡歌手潘秀瓊,后又被姚蘇蓉、蔡琴等眾多歌手翻唱。潘秀瓊的聲音屬中低音部,富有磁性又醇厚柔和,更被喻為“低音歌后”。
《今宵多珍重》是由林達作詞,王福齡作曲,崔萍演唱的一首歌,后被無數的歌手藝人翻新演繹,比較知名的翻唱版本就有徐小鳳、蔡琴、鳳飛飛、陳百強、梅艷芳等。
這首歌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歌曲,為嚴折西創(chuàng)作,由有“一代妖姬”之稱的上海老牌歌后白光演唱。后來被羅文,蔡琴,周蕙等眾多歌手翻唱,但最有味道的還是白光的版本。
周璇以此曲紅遍天下。作為一代歌后,她的名字是國語流行歌曲史上一個金字招牌,被譽為“金嗓子”。她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擁有一副名副其實的好歌喉,不僅音色甜美、音質細膩,而且吐字清晰,經過麥克風傳將出來更是委婉動人,就是不愛聽國語流行歌曲的人,也會對她燕語鶯聲一般的歌喉留下難忘印象。
《夜來香》創(chuàng)作于20世紀40年代,原唱李香蘭,在當時被認為是日本侵略者麻醉占領區(qū)國民的歌曲之一,故被歸入“靡靡之音”。因曲調堪稱優(yōu)美,后來亦多有翻唱者,其中以鄧麗君所唱較為有名。
這首被公認為是華語樂壇的經典代表作品,也是周璇本人最具代表性的華語歌曲。即使已經過了70多年,還是永遠被人們銘記,是真正流芳百世的佳作。
這首歌原唱是姚莉,原唱者為上世紀30—40年代上海灘著名歌星姚莉。后在臺灣、香港等地又被多名歌手翻唱。是第一首在國際上廣泛流行和產生重大影響的中國歌曲,極少有其他中文流行歌曲能做到這點。
《鶯飛人間》是抗戰(zhàn)勝利后的第一部歌舞片,場面盛大,歐陽飛鶯在片中主唱了12首歌曲。該片先后在全國各大電影院上映,每天上映4場,連映4個多月。隨著電影熱放,《香格里拉》這首歌也被唱紅了。
《鳳凰于飛》是周璇演唱的歌曲,陳蝶衣作詞,陳歌辛作曲,也曾被多位知名歌手翻唱。歌曲聽起來十分浪漫、優(yōu)美,讓人沉溺其中。
1960年,在王天林的電影《野玫瑰之戀》中,《卡門》第一次在中文片里出現,而演唱者是葛蘭。短短的三分多鐘,小編一個女的都被葛蘭的歌聲帶動著,宛如一只攝魂的妖精,真的是寧愿“愛上了她,就死在她的手里”。
葛蘭《卡門》,電影《野玫瑰之戀》片段:
經典就是無論時光過去10年、20年、30年、70年……都讓人念念不忘,終有回響。
來源:HIFI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