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文內(nèi)容選自《淚之地:殖民、貿(mào)易與非洲全球化的殘酷歷史》,注釋從略。
《淚之地:殖民、貿(mào)易與非洲全球化的殘酷歷史》
內(nèi)容簡介
作者簡介
[美]羅伯特·哈姆斯(Robert Harms),耶魯大學(xué)歷史系非洲史亨利·J.海因茨講席教授,享譽全球的非洲研究專家。著作包括:《孜孜不倦:奴隸貿(mào)易世界之旅》《對抗自然的游戲:赤道非洲生態(tài)文化史》《財富與悲傷之河:奴隸與象牙貿(mào)易時代的中央剛果河流域,1500—1891》,曾獲得馬克·林頓歷史獎、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圖書獎和J.羅素大獎。
媒體推薦
我們過去的這段經(jīng)歷聽起來可能令人沮喪,貪婪或自我一次又一次地顛覆正義的確令人震驚,但康涅狄格州對鋼琴鍵的渴望如何會導(dǎo)致半個地球之外的阿拉伯商人之間的槍戰(zhàn),也令人著迷。我們可能會認(rèn)為全球化是一種現(xiàn)代綜合征,但《淚之地》證明,不惜一切代價爭奪利潤的行為已經(jīng)跨越了全球幾代人。
——亞馬遜書評
在這本詳細(xì)描述中非殖民化的書中,羅伯特·哈姆斯借鑒了四十年的學(xué)術(shù)經(jīng)驗,寫出了一部既具有區(qū)域性又具有真正全球性的歷史。這本書講述了士兵、奴隸販子、俘虜和國王的故事,一個原則遭到背叛、社會遭到破壞的故事。對于任何對資本主義和帝國感興趣的人,本書至關(guān)重要。
——瑪雅·賈薩諾夫
(Maya Jasanoff,《黎明守望》作者)
本書證實了羅伯特·哈姆斯是非洲歷史最激動人心的敘述者。這本書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戲劇性,也是對20世紀(jì)初剛果河流域史學(xué)的一次批判性干預(yù)。哈姆斯以生動的散文展示了歐洲統(tǒng)治在當(dāng)時的赤道非洲意味著什么,在我們這個災(zāi)難性的時代它仍然意味著什么。他以令人興奮的方式解讀新檔案,引人入勝,令人不安,具有啟示性,令人憤怒,而且永遠(yuǎn)不會無聊。這是一部應(yīng)該書寫的歷史。
——丹尼爾·馬加齊納
(Daniel Magaziner,耶魯大學(xué)教授)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馬涅馬
1 1876年6月,坦噶尼喀湖,烏吉吉
2 1876年9月12日,王宮,布魯塞爾
3 1876年10月,馬涅馬地區(qū)
4 1874—1876年,美國康涅狄格州,艾沃里頓
5 1876年10月5日,馬涅馬地區(qū),里巴-里巴
6 1876年11月5日,馬涅馬地區(qū),尼揚圭
第二章 大西洋海岸的角逐
1 1877年2月7日,剛果河上游
2 1877年3月13日,剛果河,馬萊博湖
3 1877年8月,奧果韋河上游
4 1877年6月20日,布魯塞爾
5 1878年3月30日,巴泰凱高原
第三章 貿(mào)易大通道
1 1877年9月17日,布魯塞爾
2 1879年1月24日,巴黎
3 1880年8月28日,巴泰凱高原,姆佩
4 1880年9月14日,剛果河上游,恩甘楚酋長的小鎮(zhèn)
5 1879年9月27日,剛果河下游,維維
6 1881年7月27日,剛果河,馬萊博湖
第四章 歸途
1 1882年6月23日,巴黎
2 1882年9月29日,布魯塞爾
3 1882年11月22日,桑給巴爾
第五章 條約的洪流
1 1883年3月,馬萊博湖
2 1883年,奧果韋河,弗朗斯維爾站
3 1884年4月29日,馬萊博湖北岸,姆富瓦
4 1883年11月25日,斯坦利瀑布
5 1884年12月13日,斯坦利瀑布,瓦納西隆加島
第六章 創(chuàng)造剛果
1 1883年4月3日,倫敦,下議院
2 1883年4月29日,布魯塞爾
3 1883年12月4日,華盛頓特區(qū),眾議院
4 1884年2月26日,倫敦,外交部
5 1883年5月4日,柏林
6 1884年9月18日,英格蘭,曼徹斯特市政廳
7 1884年11月15日,柏林
第七章 營救艾敏
1 1886年11月17日,剛果自由邦,馬萊博湖,金沙薩
2 1886年9月27日,剛果河上游,斯坦利瀑布站
3 1886年9月25日,桑給巴爾
4 1887年6月28日,剛果自由邦,揚布亞營地
5 1887年6月17日,剛果自由邦,斯坦利瀑布區(qū)
6 1889年12月4日,印度洋海岸,巴加莫約
第八章 分崩離析
1 1888年5月18日,剛果自由邦,斯坦利瀑布
2 1888年7月1日,巴黎,圣敘爾皮斯教堂
4 1890年6月,剛果自由邦,斯坦利瀑布區(qū)
5 1894年7月,康涅狄格,艾沃里頓
6 1893年3月4日,馬涅馬地區(qū),尼揚圭
第九章 特許公司和殖民暴力
1 1888年2月14日,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宮
2 1890年12月,剛果自由邦,赤道站
3 1900年1月,恩多博,安特衛(wèi)普特許區(qū)
4 1898年1月13日,法屬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
5 1897年6月27日,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
第十章 “紅橡膠”的丑聞
1 1902年,班加拉區(qū),安特衛(wèi)普特許區(qū)
2 1903年5月20日,倫敦,下議院
3 1904年12月,巴林加,英國-比利時印度橡膠公司特許區(qū)
4 1905年2月16日,巴黎
5 1906年,英國,教會教區(qū)禮堂
第十一章 終結(jié)
1 1906年2月20日,布魯塞爾,眾議院
2 1906年2月19—21日,巴黎,法國國民議會
3 劫后余生:1908—1929年
致謝
注釋
“邊疆社會科學(xué)”公眾號 | 編輯:陳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