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之樂。
為了尋找藏品,人們搜求于山川河野,可以陶冶情操;徜徉于市場店鋪,可以大飽眼福;瀏覽于展廳藏館,可以提升鑒賞品位。舊書攤前翻翻撿撿,家具攤前指指點點,陶瓷攤前看看瞧瞧。一件件的寶物看過去,其中滋味,美不勝收。人們把到古玩市場買藏品,叫作“淘”。一個“淘”字,把收藏的執(zhí)著、艱辛和樂趣都囊括其中了。
獲得之樂。
對于收藏者來說,每當?shù)玫叫膬x已久的藏品,那種喜悅的心情遠遠超過垂釣者忽見魚兒躍起水面時的甜美心境,真是如坐春風,如醉如癡,喜氣洋洋,興致勃勃。大收藏家張伯駒“變產(chǎn)借債”買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居然把自己的住所命名為“展春園”,并自號春游主人,可以想見藏主得寶之后是何等興奮,何等暢快!一位收藏家說:“得到一件好的藏品,可以增壽三個月?!?br>
把玩之樂。
工作之閑、茶余飯后,安安靜靜地把玩藏品,面對著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東西,用手去觸摸、品味它的造型之美、紋飾之美、材質(zhì)之美、古樸之美,會產(chǎn)生一種跨越時空的感覺——天地如此廣闊,遙遠的歷史不過轉(zhuǎn)眼一瞬,人不過是滄海一粟。
把玩之中,我們可以虔誠地聆聽歷史,明白哲理,走進一個寧靜、悠遠的世界,領(lǐng)略到一種無盡的遐想和陶醉,使心態(tài)得到調(diào)整,性情得到修煉,心靈得到升華,達到“外適內(nèi)和,體寧心恬”的境界?!懊鞔皟魩祝_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時取古人妙跡以觀,鳥篆蝸書,奇峰遠水,摩挲鐘鼎,親見周商。端研涌巖泉,焦桐鳴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謂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閬苑瑤池未必是過”。宋代的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中將把玩藏品帶來的樂趣寫到了極致。
學習之樂。
身在收藏中,不管你是多么才華橫溢、學富五車,也總會感到知識的匱乏。收藏是一項知識密集型的文化活動,只有踏實學習,虛心求教,鍥而不舍,才能不斷提高鑒賞水平,才能藏有所得。一個成功的收藏者,必定是一個善于學習、知識豐富的人,所謂“文眼識古董,收藏品自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研究之樂。
收藏不能滿足于對藏品的簡單占有,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藏品藝術(shù)形式美的享受上,要在玩賞中品味藏品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探尋藏品所折射出的時代氣息,由玩賞的樂趣上升為探索研究的樂趣,才是收藏的更高境界。在藏品的海洋中徜徉,通過整理、研究,探索其中的奧秘,對收藏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信手寫下,投刊發(fā)表,趣味無窮。
交友之樂。
收藏不是坐擁奇珍,秘不示人,享受獨有的自我陶醉。收藏具有社會屬性,需要廣交朋友。藏友之間,不論年齡長幼,職位高低,學識深淺,能者為師,有疑慮和不懂的地方,虛心向朋友求教。買到好的藏品,與藏友共賞、觀摩,鑒別真?zhèn)?,切磋分析,各抒己見,其樂融融。富余之藏,朋友間互通有無,相互交換,既豐富了藏品,提高了品位,又增進了友誼。即使是買了贗品,受騙上當,藏友們也可一起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提高鑒賞能力,豈不樂哉?
撿漏之樂。
市場上的藏品大都擺在明面上,全靠收藏者的眼力去發(fā)現(xiàn)。目前,古玩市場假貨充斥,魚龍混雜,真?zhèn)魏蛢?yōu)劣全憑自己的眼光。即使是淘寶的行家里手,在這良莠混雜、真假難辨的藏海里,也常有視而不見或見而不識的時候。
因此,視而能見且見而能識,不光是一種本領(lǐng),更是一種機緣,一種快樂!藏家憑借良好的心態(tài)、廣博的鑒賞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來接受挑戰(zhàn)、把握機遇,尋覓那些具有文化藝術(shù)價值的珍品,一旦成功,便是意外驚喜。
增值之樂。
收藏本身包含著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絕大多數(shù)的收藏家也是精明的投資家。古往今來,古玩業(yè)都是利潤豐厚的行業(yè)。古人說:“糧食生意一分利,布匹生意十分利,藥材生意百分利,古玩生意千分利?!泵總€時代都會涌現(xiàn)出一批收藏品投資者,他們以保值增值為目的,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有的經(jīng)過幾年的市場運作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即使你只是把收藏當作業(yè)余愛好,看著自己的藏品在短短幾年內(nèi)價值翻了幾番,心中能不樂乎?
休閑之樂。
收藏是寓動于靜,寓忙于閑,寓學于樂,寓有為于無為的一種文化休閑。古往今來,人類在生存、繁衍、勞作之余,也需要一種精神寄托。休閑是對生命的珍惜,對身心的養(yǎng)護,也是為了更加高效地工作。
從容地把自己投入收藏的海洋,厚重的收藏里,寫意了多彩的世界,使你不再有莫名的煩惱和無言的悲戚。它能讓你“閑看月精神,靜觀山意思”,一份灑脫飄逸誰人能替代?更讓人有種“微風洗秋波,風動聽鳥鳴”的怡然自得。
奉獻之樂。
“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為自己收藏了,而是為社會、為國家收藏”。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于藏品的數(shù)量多少和價值高低,還在于藏家的精神和品格。藏家以個人之資金,盡畢生之精力,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給自己、給后輩、給國家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物質(zhì)財富。這樣既彌補了國家文博部門的不足,保護了歷史,又為館藏文物增加了來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