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電視電影之前,中國百姓的娛樂方式大致便是聽書聽曲兒看戲劇,而如今,大多數(shù)人的娛樂消遣方式是看電視連續(xù)劇,看電影,看綜藝……有人說,電視電影的出現(xiàn),敲響了戲曲的喪鐘。實則不然,戲曲與電影在悄無聲息的融合。
如果我問你,中國第一部電影是什么?
根據(jù)所學歷史知識,你會回答我說:“當然是《定軍山》??!”
再深入一點:《定軍山》講得而是什么題材的電影呢?
你或許有些許猶豫,回答道:“戲曲?”。沒錯,它是一部戲曲京劇題材的電影。
電影《定軍山》劇照 黃忠(譚鑫培飾)
這部1905年攝影的《定軍山》是中國電影史上開天辟地的一環(huán):這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它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chǎn)電影的歷史。這部電影僅有短短的30分鐘,劇中人物大抵只有一個:當時著名的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所飾演的黃忠。電影內(nèi)容便是譚鑫培老先生拿手的京劇《定軍山》里的一些片段。
如果我再問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么?
按照對歷史課本的點滴印像,你或許會告訴我:“《歌女紅牡丹》?!?/span>
是的。
這時你或許會有疑惑:這《歌女紅牡丹》它不是故事片嗎?它應該不是戲曲電影??!
歌女紅牡丹劇照
是的,它的確不是戲曲電影,卻是一部與戲曲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電影:它不僅講述了戲曲藝人的悲歡離合,更是以有聲的優(yōu)勢,插入了由梅蘭芳大師代唱的《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劇片段。京劇片段,讓原本沉悶的對白式黑白電影,有了聲音上的色彩。
問完了有聲電影,又來問問彩色電影: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什么呢?
這下子,你可真不一定能知道了。
是什么呢?是梅蘭芳大師的《生死恨》。
電影《生死恨》海報 廣告
《生死恨》本是20世紀30年代初中華民族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時,憂國憂民的梅蘭芳先生為激發(fā)國人愛國熱情而組織編寫的一出古裝戲??谷諔?zhàn)爭勝利后,一直想拍一部彩色電影的費穆導演看中了梅蘭芳,以華藝影片公司的名義邀請梅蘭芳拍一部京戲影片。經(jīng)過一番商討,最終決定拍攝《生死恨》。
這時小編我挺納悶的:“這兒戲曲于電影淵源頗深,現(xiàn)在咋就沒有戲曲電影了呢?平時看電影別說去為戲曲電影貢獻票房了,連有沒有貢獻的機會我都不知道呢。”
不過是真的沒有戲曲電影了嗎?中國電影的開拓者在這個中國電影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就此銷聲匿跡,杳無聲息了嗎?為此,小編特地去查了查。
近幾年戲曲電影及其票房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嚇一跳。大多數(shù)戲曲電影的總票房不如一些電影的當日票房。更有甚者,一些戲曲電影查詢不到票房,很有可能是影院“一日游”。
2019年12月1日當日電影票房
2015年,正值《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誕辰300年之際,一系列紀念曹雪芹誕辰300周年活動紛紛揚揚,一部昆曲電影紅樓夢卻遭遇尷尬:首映過后,電影“銷聲匿跡”。
小編很好奇:難道這部電影真的很差,有辱曹公的《紅樓夢》嗎?
昆曲《紅樓夢》也被認為是近年制作最精良的昆曲作品之一。電影昆曲《紅樓夢》是2012年開拍的,2013年即獲得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最佳戲曲片獎,2014年又在第12屆摩納哥國際電影節(jié)上榮獲“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和“最佳服裝造型獎”,同時一舉摘得該電影節(jié)最高獎項“最佳影片——天使獎”。并赴法國上映,只能容納300人的影廳內(nèi)涌進了逾500人,可謂萬人空巷。
以上這段是小編看到對《紅樓夢》這部昆曲影片的贊譽。但就是這樣一部精彩的戲曲電影,票房不高,導演甚至回應:“連罵的人都沒有?!边@到底是為什么呢?很多人包括導演龔應恬將其歸因于院線方的“排片歧視”。
昆曲電影《紅樓夢》片段
小編認為昆曲電影《紅樓夢》低票房的原因遠不止于此。一方面,排片少,上座率低固然會是票房少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制作方的不積極宣傳也是一個原因。該劇導演有句話:“跟《紅樓夢》要票房,就像和曹雪芹要發(fā)行量!”這句話看起來很對,卻也不對。曹雪芹先生的《紅樓夢》固然是經(jīng)典,但經(jīng)典成為經(jīng)典之前,它被所有人認可嗎?其實并沒有。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沒有充分的宣傳以及曝光,再好再有可能成為經(jīng)典的作品都無法生存,只能被更充分宣傳的同檔次或者稍次檔次的所替代。
成也戲劇,敗也戲劇。可以說,昆曲電影《紅樓夢》折射了當今戲曲電影乃至戲曲的困境。在電影剛剛出現(xiàn)的時候,這種新興的娛樂方式搭乘戲曲的便車,以傳統(tǒng)的娛樂方式為引打開普羅大眾的心扉,漸漸贏得大眾的喜愛。
但是,隨著電影的發(fā)展壯大與成熟,戲曲逐漸退出了娛樂大眾的聚焦點。而處在新舊交匯點的戲曲電影,作為中國特有的電影門類,曾伴隨中國電影從無到有,甚至一度是中國電影市場最具有票房號召力的類型。而隨著戲曲藝術的落寞,戲曲電影也一度陷入困境。
戲曲進鄉(xiāng)村,老鄉(xiāng)紛紛來看戲
其實,戲曲電影并不缺市場,戲曲票友眾多,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人為戲曲電影遭遇“排片歧視”打抱不平。甚至外國人也能對著聽不懂的戲曲聽得津津有味。
舉個例子:2019年,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越劇電影《西廂記》、粵劇電影《白蛇傳·情》等先后亮相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日本東京、意大利威尼斯等國際A類電影節(jié),驚艷國外的評委和觀眾,贏得贊譽。
在如今這個小而精的市場趨勢中,中國這個正在奔向700億的電影市場大有可為。我相信,只要戲曲電影找準定位,積極投入,就一定能生存下來,一定能有沖天的可能,進而帶動戲曲的重新繁榮。當然,戲曲藝術本身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必不可少。
600億的電影市場,曾經(jīng)輝煌的戲曲電影必定會占有一席之地。作為中國獨有的電影門類,宣傳戲曲電影勢在必得。弘揚中華獨特的戲曲文化,創(chuàng)新戲曲與電影的形式,戲曲電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