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故事,發(fā)生過三次!
第一人!主人公是君士坦丁十一世。
1449年,君士坦丁十一世繼承了名存實亡的拜占庭帝國。這個衰人手中只剩下一張牌,孤城一座(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2日,穆罕穆德二世帶著20萬陸軍攻打拜占庭,君士坦丁十一世帶領8000人,迎戰(zhàn)!在5月29日的決戰(zhàn)時,這位49歲的大哥頭腦一熱殺入敵陣、以身殉國。
勇氣可嘉,其實沒有意義!要是我,根本沒有必要讓那么多無辜的人,為拜占庭陪葬。
李清照寫過一首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杜牧 寫過一首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第二人!主人公是完顏承麟!
完顏承麟號稱人類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就當了6個小時金國老大!金哀宗完顏守緒聽說蒙古和南宋的軍隊已經兵臨城下了,把位置讓給了完顏承麟。自己跑了,完顏承麟剛坐著位置上,就不得不率領軍隊去打仗,戰(zhàn)死!
歷史對他的評價,非常經典,半日天子。
第三人!主人公就是大明的末代皇帝朱由檢!
這貨絕對是一個奇葩,從哥哥手中繼承了皇帝的位置,剛一上臺,就把魏忠賢給殺了,幫著東林黨清理了東廠和錦衣衛(wèi)。
沒有了咬人的狗狗,自己智商又有問題。一直被東林黨牽著鼻子走,殺貧濟富,逼著農民起義,逼著軍隊加入農民軍。
親手養(yǎng)大了李自成,對自己手下有能力的人,無情殺戮,徹底把朝廷的人才庫清空了。李自成沒有了能人的壓制,一路所向披靡、進逼京師。
忠誠的大臣向朱由檢提出三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帶上太子一起南遷。
第二個方案,讓太子南遷,君王留下守城。
第三個方案,君王南遷,留太子守城。
崇禎很想“南遷”,但是他不想承擔,丟棄都城的責任,他想找個替罪羊,用了一個非常扯淡的方法。
開會!
大家討論,朱由檢的目的非常明確,讓臣子提出來這個提議。
可是,能做到大明王朝的大臣,都是人中精英,沒有一個人愿意背黑鍋。
難道大明朝一個忠誠的臣子都沒有嗎?
當然不是,在朱由檢的圈子里做忠臣,都會慘死,無一例外。
因為這個人的思維邏輯,太過復雜!
這個家伙的開場白,非常經典,剛一開會,就定下調子,“君王死社稷,朕將安往”!
這不是開會,這是玩腦筋急轉彎!
所有人都看清了這個皇帝的邏輯!
第一個方案不可行,帶上太子一起南遷,丟棄都城的罪名,誰都搶不去。
第二個方案不可行,讓太子南遷,無論能否守住都城,他都可能被大臣拋棄。
第三個方案不可行,一旦太子守住都城,他就沒戲了。
崇禎最喜歡的方案,就是第三個方案的改良版!
可是,怎么改良?
他需要一個忠臣出現(xiàn),不但能夠粉飾方案,又能背黑鍋。
可惜,沒有傻子沖出來。
因為這個坑太深,背黑鍋、送人頭,誰上誰傻瓜。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吳三桂入京護衛(wèi)。
但是,他又不給軍餉。
這種會議,一直在開,大臣們一直在打嘴炮。
所有人都拋棄了這個沒朋友的君王,早已做好了“開了城門迎闖王”的準備。
就這樣,事情一直在拖,直到李自成快破城了,朱由檢親手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女,換上了太監(jiān)的衣服,準備跑路。
可惜,失去了東廠和錦衣衛(wèi)的支持,他什么都不是了!
準備趁夜混出城去,連去了三個城門都被拒之門外!沒辦法,吊死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