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叫文樓的飯店
有難倒乾隆的對聯(lián)
也有皮薄湯多的蟹黃湯包
茶馓、豆腐腦、欽工肉圓
是尋常美食
也是歷代相傳的非遺技藝
千年菜品傳承
順應(yīng)時代革新
美食與文化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以秦嶺淮河為界
中國地分南北
淮安,恰好在這分界線之上
南北交匯,水陸要沖
兩千余年的名城古邑
也是運河上的美食城
漫步河下古鎮(zhèn)
尋訪名家大師
本期《游遍江蘇》
就帶你來到世界美食之都淮安
在美食中感受文化
在文化中品鑒美食!
形成于春秋末期吳王夫差開鑿邗溝之時的河下古鎮(zhèn),已有2500多年歷史,四面環(huán)水,美食眾多,這里被譽為“淮揚名菜第一鎮(zhèn)”。
茶馓、豆腐腦、油端子、大頭菜……街頭巷尾,好吃的美食都不帶重樣。
而其中,這座古意盎然的單體式門樓格外引人矚目,青磚灰瓦,飛檐翹角,它就是——文樓。
這是為了紀(jì)念文狀元沈坤和武狀元葉允武的一座公共建筑,而這副千古絕對“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東西”,若你能成功對上下聯(lián),可以終身免費過來吃湯包哦!
文樓興辦初期,只有清茶早點,后來店主陳海仙首創(chuàng)“文樓蟹黃湯包”,引得顧客們爭購品嘗,成了當(dāng)?shù)匮永m(xù)至今的網(wǎng)紅美食。
文樓湯包傳承至今,依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手工手藝。
一是制餡,由蟹黃、蟹肉、老母雞、豬皮熬化成湯,熬成的湯汁放在井底,等凝固后才能包餡;二是湯包的皮,十幾種筋面用冷水調(diào)和而成,這樣蒸熟的包子,通體透亮,微微顫動,故名為湯包。
“九葉詩人”王辛笛在品嘗完文樓湯包后,有感作詩:桂花飄香菊花黃,文樓湯包人爭嘗,皮薄蟹鮮餡味美,入喉頓覺身心爽。
除了蟹黃湯包,來文樓必吃的,還有文樓漲蛋、長魚血、金絲魚片等傳統(tǒng)淮揚美食。
淮揚菜,發(fā)源于揚州一帶的長江流域和淮安一帶的淮河流域,始于春秋,興于隋唐,盛于明清,這三個字代表著美食佳肴,也是文化名片,想要系統(tǒng)了解淮揚菜文化的前世今生,可以上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看一看。
淮揚菜是一個不斷拓展的過程,在晚清之前只有幫口,建國以后引進了菜系的概念,國家就把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三省一市”,合并為淮揚菜飲食集聚區(qū)。
明清時期,淮安是黃河、淮河、運河三大河流的交匯之處,為防止黃河泥沙淤墊運河淮河,明永樂初,運河淮安段修筑了龐大的閘群,行人商旅都要在石碼頭登陸北上或乘舟南下,再加上漕運、治河、鹽務(wù)、榷關(guān)、交通五大支柱都在淮安,讓這里成為“九省通衢”“鹽榷重地”,官商巨賈云集于此,南船北馬人流興盛。
繁榮的淮揚經(jīng)濟,空前龐大的多層次飲食需求,推動了烹飪技術(shù)的推陳出新,促進了餐飲業(yè)的發(fā)展興盛,造就了“清淮八十里,臨流半酒家”的盛況。
經(jīng)歷了窮盡奢華的康乾盛世后,淮揚菜也走上了返璞歸真、就地取材的道路,許多傳承多年的名菜名點也在這時產(chǎn)生。這些玻璃櫥窗里的美食,你可以通過互動設(shè)備學(xué)習(xí)烹飪方法,也可以在博物館的餐廳里直接解鎖,嘗嘗大廚們的手藝。
淮安軟兜,幾乎所有淮安的飯店都會做,口感講究三嫩三香:軟嫩鮮嫩活嫩,蒜香醋香胡椒香;
平橋豆腐,是典型的素菜細做,或者說素菜葷做,里邊的配角很有講究:洪澤湖的蝦仁,朝魚,以及老母雞湯;
蒲菜,蘊含著巾幗英雄梁紅玉掘蒲根充軍糧抗擊金兵的傳說……
美食與文化都不可辜負(fù),五味調(diào)和,精益求精,原汁原味,不斷創(chuàng)新,淮揚菜“和精清新”的文化特征,蘊含在每一道菜品中。
欽工肉圓制作技藝展示館
淮安的欽工鎮(zhèn),因清朝康熙年間欽差大臣在此督工治水而得名,欽工肉圓,曾是清代著名的貢品。
“欽工肉圓圓又光,吃到嘴里嫩又香,隔過墻頭往外撂,落到地上跳三跳?!比鈭A好吃的秘訣,一是選料講究,二是捶打手法。
有力氣,也有技巧,孫倩這架勢還可以吧。
五六斤重的一對鐵棒在手里上下飛舞,敲打中,豬肉的溫度升高,纖維不斷,蛋白質(zhì)與空氣發(fā)生了神奇的反應(yīng)。
經(jīng)過加鹽捶打的肉糜,翻盆不落,摻入蛋清、雞精、鹽、姜蔥等輔料后,還需要等待24小時的發(fā)酵考驗。
最后,燒一鍋開水,一擠一汆,美味的欽工肉圓新鮮出爐。
這樣Q彈鮮美的肉圓,你不想來一口嗎?
馮祥文工作室
淮安美食之旅的最后一站,孫倩回到了河下古鎮(zhèn),在沈坤狀元府西側(cè)的中式宅院,她要去拜訪一位淮揚菜泰斗,看看能不能學(xué)點淮揚廚藝的皮毛。
淮揚菜大師馮祥文,從廚40余載,對淮揚菜的熱情始終如一,從前是做好菜,如今他著重培養(yǎng)廚師,傳承創(chuàng)新,宣傳推廣淮揚菜文化。今天,他要教孫倩做的是兩道菜:八寶花膠配蔥油拌面、清湯瓜脯官燕盅。
馮大師說,廚藝的比拼,表面在技術(shù),核心在文化,歷史、文學(xué)、美學(xué)、食療等知識,都是優(yōu)秀淮揚菜廚師應(yīng)該具備的,要不斷學(xué)習(xí)成為“儒廚”,也要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出令人回味無窮的淮揚菜精品。
不知道這兩道由孫倩參與制作的菜品,味道如何呢?
在淮安和揚州,有許多像馮大師一樣堅守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名廚,他們傳承技藝,守正創(chuàng)新,探索研究,才讓如今的淮揚美食既有傳統(tǒng)韻味,又有時代風(fēng)采,擔(dān)得起“至美淮揚”的名氣。
都說淮揚菜是東南第一佳味
人間之至美
它發(fā)源于淮安揚州
受到了來自天南海北的喜愛
這么多年
它也在不斷融合和創(chuàng)新
在保留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煥發(fā)新姿
淮揚菜的精髓和智慧
早就在潛移默化中
融入到了每一個淮安人的生活里
如果你也想品味地道的淮揚味
感受美食的藝術(shù)
不妨去淮安走一走!
江蘇新聞頻道
11月9日20:30~21:00
《游遍江蘇》
我們不見不散
來源:江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