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古往今來就是一道高端的美味。 《詩經(jīng)》: “豈其食魚,必河之魴; 豈其取妻,必齊之姜”,“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范仲淹看來也是魚味的真愛粉。 魚的鮮美是難以讓人拒絕的,身在淮安的小伙伴更是有福了,因為淮安河湖交錯,水網(wǎng)縱橫,水產(chǎn)品資源豐富,又因淮安是淮揚菜之鄉(xiāng),名廚云集,烹飪技藝高超,淮安名菜之名魚篇為您奉上。
(軟兜長魚)
(大燒馬鞍橋)
(生炒蝴蝶片)
作家汪曾祺在書中這樣描述:“淮安人能做全鱔席,一桌子菜,全是鱔魚。除了烤鱔背、熗虎尾等等名堂,主要的做法一是炒,二是燒。鱔魚燙熟切絲再炒,叫做“軟兜”;生炒叫炒脆鱔。紅燒鱔段叫“火燒馬鞍橋”,更粗的鱔段叫“悶張飛”?!?/p>
(清蒸白魚)
(生熏白魚)
(手撕風白魚)
(蔣壩魚圓)
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shù)》記有:“白魚制撰,最宜清蒸”;蘇東坡詩云:“三年京國厭藜蒿,長羨淮魚壓楚糟”;南宋詩人楊萬里寫道:“淮白須將淮水煮,江南水煮正相違”;清朝美食家袁枚《隨園食單》指出:“白魚‘以用酒蒸食,美不可言’”。
( 鹵煮鱖魚)
唐朝詩人張志和有詩云:“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洱R民要術(shù)》載有“純月正魚法”,因其風味絕佳,今人仍然沿用。
(洪澤小魚鍋貼)
活魚鍋貼,漁家稱'小魚鍋塌',以鯽魚為主料,是洪澤湖漁民在長期的湖上生活實踐中,在眾多的因湖而宜的飲食習慣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獨特的名肴,面餅沾著魚鮮,魚兒帶著餅香,鮮香美味。
(朱橋甲魚羹)
朱橋甲魚以其肉質(zhì)鮮香,湯汁濃稠,備受中外賓客贊譽。2012年獲中國烹飪協(xié)會“中國名菜”稱號。2014年被認定為淮安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荔枝魚)
以體肥、肉嫩、質(zhì)優(yōu)的黑魚為原料,仿荔枝形態(tài),烹而制之。民間贊為“珠圓玉潤嫩而酥,響亮一盤韻味殊。倘若唐宮詩酒宴,貴妃應醉荔枝魚”。
(蟹粉魚云)
民諺云:“鰱魚吃頭,青魚吃尾,鴨子吃大腿”。此菜選用洪澤湖所產(chǎn)花鰱魚頭鰓根部嫩肉,色白肥嫩,因其形似浮云,淮安廚師稱為“魚云”,與蟹粉同烹,魚云肥腴細嫩,蟹粉肥澤鮮香,風味獨特,食者稱妙不絕。
(芙蓉銀魚)
唐·杜甫《白小》:“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沾水族,風俗當園蔬。入肆銀花亂,傾箱雪片慮。生成猶拾卵,盡取義如何?!卑仔〖葱°y魚。此菜選用洪澤湖所產(chǎn)銀魚,色白如銀,晶瑩如羊脂玉,無鱗無刺,烹制后細嫩異常,亦滑亦軟,瑩潤腴口,味極鮮美。
(蔥烤河鰻)
袁枚《隨園食單》記有鰻魚起鍋時有三戒:“一皮有皺紋,皮便不酥;一肉散碗中,箸夾不起;一早下鹽豉,入口不化?!薄肚灏揞愨n》也記有“紅煨鰻”等多種鰻魚菜肴。蔥烤河鰻是在紅燒、黃燜、烤等烹調(diào)方法基礎上創(chuàng)制的一道新菜,采用新鮮河鰻經(jīng)紅燒后,再配以本地大蔥烤制而成,其肉嫩皮脆,蔥香濃郁。
鯉魚又稱紅魚。明代淮安人詩中還有“滿盤鮮鱠鯉魚香”之句,而到了近代,只是在婚慶喜筵或除夕宴上才用,多半是作樣魚,很少動筷?;春颖卑多l(xiāng)間,甚有辦喜事時僅紅燒一條大鯉魚,放入木捧盤,由人手托著,口中吆喝“過紅魚嘍……”,在各酒桌間環(huán)繞一圈,就整個兒又端進去了?;窗诧L俗:“魚到菜止”。最后還得另上別的魚謝幕??计湟颍阂皇腔窗踩俗熳蹋铀按蟀l(fā)味”,人多忌口。二是黃河北徙后,淮地鯉魚蛻化變質(zhì),味道欠佳。
忝占鰲頭——鳊魚,即魴魚?;慈颂岬紧~,開口總是“鳊白鯉鯚”,那是為了尊重別人的口味,不肯再翻《詩經(jīng)·橫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及杜甫“魴魚肥美知第一”的陳案,就讓它高居榜首吧。其實,梅堯臣早作過比較:食魚何必食河魴?淮浦雪鱗更腴美。鳊魚在淮也不金貴。有蘇軾《魚蠻子》為證,“擘手取魴魚,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芼青蔬?!?/p>